要生活在更愿把新增财富分给年轻人的城市
最近看政经学者马江博的直播说到这个事,觉得对于年轻人来讲特别值得认真考虑,为什么呢?
比如,我最近又有一位在大厂工作的朋友离职后,决定要在杭州定居了。首先这个城市的生活环境自不必说,特别宜居。其次是这个城市的产业特点和财富分配的政策,更能够让来到这个城市的年轻人拿到城市财富增长后的红利…
稍微举个例子,杭州以数字经济为核心的新兴产业占GDP比重将近30%,在相应产业结构中年轻人能够拿到更多收入和增长机会,再加上政策对创业、教育资源、居住补贴方面的投入自不必说(仅举例,非广)…
而作为对比,马江博也很“诚恳”地说,相比起来在一线城市,北京和上海则在财富的分配上对于年轻人并不是特别有利,更加有利于“像他这样的优势阶层”,而不是刚毕业新进入的年轻人
比如上海,城市规划人口上限2500万,已经只剩十几万个名额了,虽然城市的户口政策是在放开的,但和大多数人没关系,上海想要的是“高精尖”人才的落户
我想展开更具体来讲讲,就是从个人择业的角度有个原则 —— 城市>公司>职位
有很多人经常问我说不知道应该选择哪个行业,或拿了不同的offer,应该去选择哪个offer去上班
这时候我往往会建议对方“升维”去思考问题,一个城市的本质其实就像是一家公司。比如城市如果是人口净流入,说明这个城市是还在扩张了,未来的发展大概率不会太差;城市也有自己的优势产业,比如粗粗来说上海是金融和消费、深圳是电子和制造业等
你选择一个城市,不仅是在这里生活,本质上是加入了一家“巨型”的公司,你买这个城市的房子,本质上是成为这个城市的“股东”…
如果这座城市的产业本身对于你工作的行业或公司,有产业的加持,你就应该优先选择这个城市,而不是反过来以具体的公司或岗位为第一优先级
选择生活在哪个城市,本质上是选择了自己“未来的人生重仓地,买入了这个城市未来的期权”
更具体的,到底哪些城市更愿意把新增财富分给年轻人,哪些城市各自的产业特点是什么,这些也不难查
比如最近发布的一个重磅指导文件可以作为参考的就是《关于全国部分地区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的批复》
“在北京城市副中心、苏南重点城市、杭甬温、合肥都市圈、福厦泉、郑州市、长株潭、粤港澳大湾区内地九市、重庆市、成都市等10个地区,开展为期2年的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
以上名单中的大部分城市,相当于把全国经济总量的1/4纳入了一个统一的实验
有变革就有财富分配的机会,就是可以重点考虑的未来年轻人更应该倾向于去奋斗的地方,而不是仅凭直觉和爱好拍脑袋行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