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之家 09月21日
个人信息被盗用,冒名网恋引发婚姻危机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互联网时代,个人信息分享可能带来风险。云南任女士的经历揭示了身份盗用的严重后果:其照片、视频被他人盗用数年,冒用者甚至伪造身份与其丈夫网恋五年,导致婚姻破裂。任女士发现,不法分子不仅复制了她的生活点滴,还篡改了证书信息,构建了一个高度相似的虚假身份。尽管任女士报警,但因“未产生直接经济损失”警方未予立案,凸显了网络身份盗用维权困境。专家建议加强信息防护,及时保全证据。

👤 **身份信息被恶意盗用**:不法分子长期盗用任女士的照片、视频及生活轨迹,利用其个人信息构建虚假身份,冒充其本人进行社交活动,甚至导致他人婚姻破裂,显示了个人信息在网络时代被滥用的严重性。

🎭 **虚假身份的构建与影响**:冒用者通过复制任女士朋友圈的内容,包括生活点滴、专业证书信息等,并篡改和捏造不实信息,成功构建了一个与任女士高度相似的虚假身份,对受害者的生活造成了困扰和负面影响。

⚖️ **维权困境与法律建议**:此案暴露了网络身份盗用维权普遍存在的困境,包括侵权行为隐蔽性强、损害难以量化以及违法成本低。法律专家建议公众加强社交信息防护,定期核查网络痕迹,并在遭遇侵权时及时通过公证保全证据,以维护自身权益。

🌐 **社交分享的双刃剑效应**:任女士在社交平台分享生活,本意是记录美好,却意外成为身份信息泄露的源头。这警示我们在享受网络便利的同时,需警惕隐私泄露风险,审慎管理社交平台上的信息可见性设置。

IT之家 9 月 21 日消息,互联网时代,很多人都会在社交平台分享自己的生活。然而,这样的日常分享竟被恶意盗用,个人信息被用来伪造身份与他人网恋。

央视新闻昨日报道了云南文山的任女士所遭遇的一起糟心事:她的照片、视频被安徽黄山一女子盗用长达数年。

据央视介绍,今年 8 月,一位网友通过抖音找到任女士,称有人冒用她的身份与自己的丈夫网恋 5 年,导致婚姻破裂。

起初,任女士以为她遭遇了新型诈骗 —— 毕竟这样的事听起来太过离奇。

但当对方发来大量截图,其中不仅有她 10 年前上大学时的照片,还有她最近微信、抖音里刚刚发布的内容时,她才意识到,自己的身份确实被冒用了。

全是 1:1 还原,只是名字没用我的,她给我的分身起了一个名字叫“程懿”,我朋友圈的照片,不仅是我自己,我的朋友、我妈妈、我的小狗,她全部都偷,而且还要捏造我的一些不实信息,就相当于 DIY 我的人生了。

调查发现,冒用者李某玲是她十多年前做代购时加的微信好友。据介绍,任女士从事健身行业,喜欢在朋友圈分享生活,例如旅行的美景、健身的日常、与家人朋友的欢乐时光,这些都是她对生活的记录。但她根本没想到,这些分享会泄露身份信息(IT之家注:微信朋友圈可以选择对方是否可见)。

任女士考取了多本专业证书,李某玲便把证书上的名字 P 图改成自己的;任女士的个人简介、生活轨迹也被李某玲截取、盗用。任女士的生活就这样被李某玲“复制粘贴”到另一个账号上,构建出一个虚假却又高度相似的“她”。

发现身份被盗用后,任女士第一时间报警。据调查,李某玲通过复制任女士朋友圈内容构建虚假身份,持续五年冒用其照片、视频及生活轨迹进行社交活动。任女士大学时期的旧照与当下职业信息均被窃取,亲友影像及宠物照片亦遭盗用,仿冒账号甚至篡改捏造不实经历。

在任女士要求下,李某玲注销了上述账号并写下道歉信、保证书。没想到的是,对方事后继续用她的照片注册微信账号,继续冒用身份。当地警方以“未产生直接经济损失”为由未予立案,警方建议走法律途径或私下协商。

央视认为,此案折射出网络身份盗用维权普遍困境 —— 侵权行为隐蔽性强、损害评估难量化、违法成本低廉。法律专家建议公众加强社交信息防护,定期核查网络痕迹,遭遇侵权时及时通过公证保全证据。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身份盗用 网络欺诈 隐私泄露 社交媒体安全 网络维权 Identity Theft Online Fraud Privacy Leak Social Media Security Online Rights Protection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