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氪 - AI相关文章 09月21日
A0级新能源轿车市场需求旺盛,销量增长显著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近期,A0级新能源轿车市场呈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受到消费者广泛关注。无论是通勤代步还是家庭出游,这类车型凭借其高性价比、低使用成本以及日益提升的续航能力,吸引了包括年轻群体、家庭用户在内的广泛消费人群。数据显示,A0级新能源轿车已成为今年销量增速最快的细分领域,销量远超去年全年。业内人士分析认为,随着电池技术的进步和价格的下探,以及消费者对第二辆车需求的释放,小型纯电轿车正通过越级配置和更优的价格,成功抢占传统A级燃油车的市场份额,未来增长潜力巨大。

📈 A0级新能源轿车销量猛增,成为市场增长新亮点。今年前8个月,A0级新能源轿车销量增速位居所有细分市场之首,销量已超去年全年。这种增长得益于其高性价比、低使用成本以及满足了消费者对经济型代步工具的需求。例如,吉利星愿和比亚迪海鸥等车型,凭借其亲民的价格和实用的功能,受到了市场的热烈欢迎,销量持续走高。

👨‍👩‍👧‍👦 广泛的用户群体和多元化的用车场景是A0级新能源轿车火爆的重要原因。这类车型不再局限于特定人群,而是吸引了从年轻上班族到退休老人的广泛客户。无论是日常通勤、接送孩子,还是周末短途出游,A0级新能源轿车都能提供灵活便捷的解决方案。这种包容性和多功能性使其成为许多家庭的理想第二辆车选择。

🔋 技术进步与成本下降推动A0级新能源轿车普及。电池续航里程的提升和快充技术的升级显著缓解了消费者的里程焦虑。同时,电池价格的持续下探使得10万元及以下的电动车型重新回到市场,降低了购车门槛。此外,当前主流小型纯电轿车在内部空间和配置上已能媲美甚至超越过去的A级燃油轿车,提供了更优的座舱体验和更实惠的价格。

🚀 A0级新能源轿车通过“越级”竞争抢占市场份额。当前的小型纯电轿车在内部空间、座舱功能等方面已能满足甚至超越传统A级燃油轿车的用车需求,但价格却更具优势。这使得它们成功吸引了大量原本属于A级市场的消费者,从而推动了A0级市场的快速扩张。未来,虽然A+级车型可能带来竞争,但A0级市场仍有巨大的增长空间。

“上个月我们店里准备的现车都卖完了,这个月多准备了一批,不过一些热门颜色也没了,现在下定要等两到四周。”在北京朝阳区卖吉利星愿汽车的销售陈顺(化名)14日对中新经纬说。

近日,中新经纬探访了位于北京朝阳区、通州区的一些主流新能源4S店/直营店。这些门店内,相较于其他车型,大部分A0级新能源轿车更受到消费者关注。在吉利汽车北京朝阳五方天雅4S店,下午闭店前半个小时内,还有三组客户前来看车。

A0级新能源轿车,也称小型新能源轿车,这种类型的产品咋又火起来了?

01 “客户多到信息登不过来”

家住河北廊坊的武女士决定趁“金九银十”买一辆10万元左右的小型纯电轿车。她家里有一辆燃油车,大部分使用场景是节假日出游,偶尔会用于通勤。

“我们办公室有两位同事今年都买了纯电小轿车,每天开车上下班,回家随时充电,周末出去玩一趟不用额外充电,使用成本低,购车成本也不高,最高的落地价10万元。”武女士9月15日告诉中新经纬。

武女士买车的主要目的是用于通勤和出游。“自从同事帮我计算了出行成本后,我就觉得开油车上下班很费钱,但油车又有存在的必要性,所以买这种车(小型纯电轿车)比较划算,中短途都能用上,我们小区里也有人买。”

某品牌小型纯电轿车 中新经纬摄

陈顺手里也有不少和武女士需求相似的客户。他说,在谈及购车需求时,一半以上的客户都会表示用来通勤。“这个本子上有一整页(做登记的人)都来看它(星愿),后面人太多了,我们登记不过来,最后信息填得不完整。”

陈顺提到的吉利星愿属于小型纯电轿车,官方指导价为6.88万~9.78万元。该车于2024年10月上市,今年8月单月销量为4.6万辆。

相似的情况也发生在北京朝阳区一家比亚迪海洋网4S店。该店销售表示,A0级的比亚迪海鸥是该店产品销冠。“到店客户就算不买海鸥,也会在看完目标车型后找我们问一嘴,这款车的性价比最高。”

北京通州一家比亚迪海洋网4S店 中新经纬摄

乘联分会数据显示,截至今年7月,A0级新能源轿车成为当年销量增速最高的细分领域,前7个月销量同比实现翻倍增长;其中,前7个月销量就已达到53万辆,数据超过2024年整年销量。

“从乘联分会统计的数据来看,前8个月A0级新能源轿车都是今年销量增速最高的领域,预计全年也会成为增长速度最高的细分市场。”乘联分会秘书长崔东树对中新经纬表示。

2024年,中国市场A0级新能源轿车销量为50.98万辆,同比增长5.2%。不过,在2022年和2023年,A0级新能源轿车销量同比都实现了翻倍增长。

具体到产品,在A0级新能源轿车领域,今年以来,销量排名前10的均为纯电产品。根据乘联分会数据,前8个月销量排名第一的产品也是整个乘用车市场的第一名。

其中,部分在年初表现不佳的小型纯电轿车,进入下半年后销量回暖。如比亚迪海豚月销量从年初的5000辆级别升到了8月的1.4万辆,其中在近三个月,该车型都稳定在1.2万辆以上。一些今年上半年新上市的车型,如埃安AION UT、蔚来旗下萤火虫,近两个月销量稳定在5000辆左右。

从价格来看,销量前10的产品价格几乎都在10万元左右,比如海鸥售价为6.98万~8.58万元,AION UT售价区间为6.98万~10.18万元,萤火虫售价为11.98万~12.58万元(租电价格为7.98万~8.58万元)。

“从用车场景和使用成本角度比较,A0级新能源轿车市场的纯电产品相比插混有明确的优势,所以小型纯电轿车能垄断该领域。”罗兰贝格全球合伙人徐虎雄对中新经纬分析道。

02 小型纯电轿车咋又火起来了?

“我最开始说不出(卖得好的)具体原因,只觉得性价比高,眼看着它(全国月销)冲到1万,接着一直走高,现在都快5万辆了。”陈顺说,直到找他买车的人越来越多,他才看到性价比以外的原因。

“这种车包容性很强,可代步、可家用,没有特定需求人群,没结婚的年轻人用来上班通勤,夫妻可以送孩子上学、周末出游,中年人可以开着去钓鱼……所以我手里的客户特别杂,有20出头的,也有60多岁已退休的,最大的客户已经70多岁了。”他介绍道。

一位蔚来萤火虫的汽车销售则认为,越来越多用户看到这一类型产品的实用性,才会选择购买。“来买萤火虫的用户,家里一般都有大车,但小型轿车更灵活,前两天有个蔚来用户来我们店里定了萤火虫,就用来接送孩子上小学,学校周围更方便停车。”

徐虎雄也持相似看法,他认为小型纯电轿车是一个比较大的细分市场,所以用户画像的覆盖面会比较宽。

徐虎雄告诉中新经纬,罗兰贝格过往调研反映出一个现象,即小型纯电轿车市场用户相比行业平均,更易于受到用户口碑影响。而在产品方面,会更注重产品的适用性、性价比。花同样钱的前提下,会关注主流功能的覆盖性,其次是主流功能的领先性和外观等因素。

崔东树认为,随着电池续航里程提升和快充技术升级,消费者对纯电车型的里程焦虑降低。加之电池价格持续下探,10万元及以下电动车重返市场,降低了购车门槛。

在需求端,崔东树表示,中国家庭第二辆车需求很容易让小型纯电轿车在以旧换新等政策中得到有效释放。“经济型电动车增长是可持续的,只有经济型电动车普及才能真正拉动车市增量。”

从官网标注的纯电续航来看,当下主流小型纯电轿车续航为300到500公里。在2年前,大部分处于这一区间的产品续航在200到400公里。

从产品竞争力层面看,徐虎雄认为,A级(紧凑级)轿车市场一直是中国最大的乘用车细分市场之一,燃油车市场曾经的轿车销量冠军如轩逸等都来自该细分市场。从车企方动作来看,目前中国市场的小型纯电轿车在越级满足原A级市场用车需求。

“虽然是A0级,但在内部空间等维度,当前的小型纯电轿车和原来的A级燃油轿车相当,座舱等功能更优,价格更实惠,于是成功获取了最大的A级细分市场客户。”徐虎雄进一步表示。

乘联分会数据显示,A级新能源轿车前7个月销量增速为19.5%,低于行业发展平均增速,后者为29.5%。

从车辆功能来看,比亚迪海豚和海鸥都搭载了比亚迪天神之眼C,即辅助驾驶功能;萤火虫搭载无线充电、前备箱,车内设置了多个储物空间;吉利星愿中配及以上车型带有座椅加热功能。

不过,徐虎雄也表示,小型纯电轿车市场在接下来一段时间内,也将面临A+级车型用“大打小”形式抢占市场份额的威胁。他提到,在已知的未来几年,A级和A+级将上市不少新的纯电车型。

在他看来,该细分市场用户未来会更关注全生命周期的用车经济性,功能服务上会更加追求功能覆盖性,以及产品的局部个性化。“在上述3个方面能够形成竞争优势,或将更多获得用户青睐。”徐虎雄说。

崔东树则持不同意见:“从全球市场需求看,大家都需要A0级车,不需要A级车。小型纯电轿车符合世界用户需求以及中国家庭第二辆车需求,那么它还会有巨大增长空间。”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中新经纬”(ID:jwview),作者:龚宸芫,36氪经授权发布。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A0级新能源轿车 新能源汽车 市场趋势 销量增长 性价比 纯电轿车 A0-segment NEVs New Energy Vehicles Market Trends Sales Growth Cost-effectiveness Electric Sedans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