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分享了两次借钱给大学同学却未还的经历,金额不大,但对方失联或拖延至今。作者对此感到不解,尤其是对方已近中年,有家庭,似乎不至于连几千元都难以拿出。作者反思多年的同学情谊,以及对人情往来的困惑,并向大家征集类似经历和看法,探讨借钱不还背后的原因。
🤝 **借钱给同学的经历与困惑**:作者讲述了两次借钱给关系不错的大学同学,金额分别为5000元和2000元,均约定一个月内归还。然而,一次对方失联一年多,电话微信均不回复;另一次则以各种理由拖延至今。这种经历让作者感到不解,尤其是对方已到中年,有子女,经济状况似乎不至于如此窘迫。
🤔 **人情与金钱的界限模糊**:尽管毕业后联系渐少,但作者出于对多年同学情谊的看重,才再次借钱。这种“不至于为几千块钱断交”的心态,反映了在人情往来中,金钱与感情之间的微妙平衡。作者对对方是否真有困难,还是有其他原因,表达了深切的疑问。
💬 **寻求共鸣与建议**:作者将自己的经历分享出来,希望了解其他人是否有类似的遭遇,以及那些借钱的同学后来都如何了。这是一种寻求理解和共同探讨人际关系中复杂问题的表现,也暗示了对如何处理此类情况的思考。
最近连着遇到两件事,有点不解,想跟大家唠唠。
两个大学同学找我借钱,金额都不大,但都没还。
第一个同学,之前偶尔还会聊几句。借钱前断断续续聊了一个月,后来突然开口说手头紧,想借 5000 ,说好一个月还。我当时也没多想,就转过去了。结果到时间人直接消失了,电话不接、微信不回,到现在都一年多了,还是联系不上。
第二个前段时间突然找我,聊了一天,第二天就发小作文说家里有困难,想借 2000 ,也承诺一个月还。我想着都是老同学,也没犹豫就转了。现在到期了,一问就是“过两天”“再等等”,拖到现在也没个影。
可能有人问,为啥还会借第二次?其实这两个都是大学时候关系挺好的,虽然毕业之后联系不多,但总觉得那么多年的感情,不至于为几千块钱断交。
最让我想不通的是,这俩人都快 40 了,孩子都上初中了,家里不至于连几千块都拿不出来吧?到底是真困难,还是别的啥原因……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类似的经历?你们那些借钱的同学后来都怎么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