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产品黄叔 09月20日
从餐巾纸到AI产品设计:NoteBookLM的极简之道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本文复盘了NoteBookLM的产品设计哲学,强调了“餐巾纸哲学”——用最简单的方式解决真实用户痛点。文章指出,NoteBookLM通过三栏式界面有效解决了用户在资料整理时标签页过多的问题,并将资料源、AI对话和笔记整合于一体。作者还赞赏了NoteBookLM的克制,不追求“大一统”,而是专注于特定资料的处理,避免了AI产品常见的“功能堆砌”和“信息过载”的陷阱。文章认为,NoteBookLM的成功在于其清晰的产品结构、对用户需求的精准把握以及对技术边界的清醒认知,而非单纯的技术先进性。它通过做减法而非加法,实现了真正的产品创新,为AI产品设计提供了宝贵的启示。

📝 **餐巾纸哲学与核心痛点解决**:NoteBookLM的产品设计源于“餐巾纸哲学”,即用最直观、最简洁的方式解决用户在信息处理中遇到的核心痛点——标签页过多、窗口频繁切换。其标志性的三栏式界面(资料源、AI对话、笔记)将所有功能整合,无需用户在多个应用间跳转,极大提升了效率和专注度。这体现了产品设计回归本质,直击用户真实需求的思想。

💡 **克制与专注的产品策略**:与许多AI产品追求“大而全”不同,NoteBookLM采取了“克制”的产品策略。它不试图构建庞大的通用知识库,而是专注于处理用户指定的特定资料集,并基于这些资料进行回答,每个回答都清晰标注原文出处。这种“珍珠与项链”的比喻,强调了NoteBookLM先帮助用户找到有价值信息(珍珠),再进行逻辑整合(串成项链)的价值,避免了信息越多AI回答越不靠谱的问题。

🚀 **做减法而非加法的创新**:NoteBookLM的成功并非依赖于颠覆性的新技术,而是通过对现有元素的巧妙组合和“做减法”来实现创新。例如,将阅读、对话、记录整合在一个界面中,虽然结构不复杂,但解决了实际问题。文章类比索尼Walkman和微信,强调了保持核心结构稳定性的重要性,即使是像Audio Overview这样极受欢迎的功能,也低调地融入现有框架,而非改变产品整体结构,这体现了强大的产品定力。

💎 **“不装逼”的AI产品典范**:NoteBookLM被誉为“不装逼”的AI产品,因为它清晰认识到自身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拒绝“重新定义一切”的口号。它专注于解决一个具体问题,拒绝功能堆砌和不必要的诱惑,如投资人或竞争对手的压力。这种深度理解产品本质、精准把握用户需求、清醒认知技术边界的能力,是其成功以及在AI领域稀缺的关键。

原创 AI产品黄叔 2025-09-20 00:01 北京

最近刷到一篇NoteBookLM设计师Jason Spielman的产品复盘,写得太好了!

更有意思的是,这哥们还展示了在飞机上吃完餐后在餐巾纸上画出来的原型图:

AI时代,新的产品如何设计?我从来没见过一个行业,把简单的事情搞得这么复杂,又把复杂的事情做得这么简单。看看NoteBookLM,或许你会有启发。

欢迎大家阅读原文:https://jasonspielman.com/notebooklm?utm_medium=email&utm_source=substack ,也感谢好友@向阳乔木 的推荐。

一、餐巾纸传说 vs PPT神话先说说这个餐巾纸的故事。Jason在飞机上吃完餐,拿起餐巾纸就画了个三栏结构:左边放资料源,中间聊天,右边做笔记。就这么简单:

你信了?开玩笑的朋友,这其实是NoteBookLM在迭代了上千个方案后的水滴石穿。

但我特别喜欢NoteBookLM这种「餐巾纸哲学」。不是因为它简陋,而是因为它抓住了本质。什么本质?用户真正的痛点就是标签页太多了

你想想,我们平时整理资料的时候是不是这样:开了20个浏览器标签页,3个PDF阅读器,2个笔记软件,还有1个思维导图工具。然后在这些窗口之间疯狂切换,切着切着就忘了自己要找什么了。

NoteBookLM的解决方案简单粗暴:把这些都放在一个界面里。左边是你的资料,中间是AI对话,右边是你的笔记。三栏搞定,不需要切换。

这就是产品设计的最高境界:用最简单的方式,解决最真实的问题

我们会发现NoteBookLM的产品结构非常简单和清晰,从2023年到现在,一直秉持着类似的风格。

三个阶段:

1.早期原型,可以看到左侧是来源,中间是来源的预览,右侧是Chat和交互

2.笔记驱动的用户界面,这个时候Sources来源部分已经固化在左侧竖边栏了,然后再把Chat界面叠加在笔记画布上:

3.三栏结构。此时可以扩展,可以自适应的布局了。

那黄叔一般会把左右两个侧边栏收起,专注在Chat界面,因为此时我需要专注找多个来源里对我有价值的信息,以及,每个内容的来源NoteBookLM都会以数字的方式提示,鼠标移上去就会显示原文,非常方便:

二、我为什么只用NoteBookLM说实话,我试过很多知识管理工具,但直到我用了NoteBookLM,才发现什么叫「恰到好处」。

让我佩服的其实是它的克制。NoteBookLM从来没有试图做「大一统的知识库」。它就是一个笔记本一个笔记本地管理,每个笔记本处理特定的资料。

这种克制,在AI圈简直是异类。

其他产品恨不得把全世界的信息都塞进去,美其名曰「构建个人知识图谱」。结果呢?信息越多,AI回答越不靠谱。RAG(检索增强生成)这玩意儿,我还没见过真正好用的。

NoteBookLM的逻辑很简单:你给我什么资料,我就基于什么资料回答。每个回答都标注原文出处,鼠标移上去就能看到原文。不胡编乱造,不天马行空。

我们需要的是「珍珠和能串起珍珠的项链」。大部分AI产品连珍珠都没找到,就开始吹嘘自己的项链有多华丽。

NoteBookLM不一样,它先帮你找到珍珠(从你的资料中提取有价值的信息),再帮你串成项链(整理成有逻辑的内容)。

三、什么叫不装逼的AI产品NoteBookLM成功的核心,不是技术有多先进,而是产品哲学有多清醒。

什么叫清醒?就是知道自己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

看看现在的AI产品都在干什么:

「我要取代Google搜索」

「我要重新定义办公软件」  

「我要成为下一代操作系统」

老哥们,格局是有了,但是产品能用吗?

功能堆砌的本质,说白了就是不知道用户到底要什么。

NoteBookLM反其道而行之。它没有试图重新发明轮子,而是把现有的轮子组合得更好。三栏结构不是什么创新,但是把阅读、对话、记录整合在一起,这就是创新。

就像索尼当年做Walkman,不是发明了什么新技术,而是把录音机的录音功能去掉,加上耳机,就创造了一个新品类。

真正的产品创新,往往是做减法,不是做加法。

这让我想起微信的故事。从2011年到现在,微信底部的四个入口从来没有变过。据说马化腾想加个视频号入口,都被张小龙拒绝了:

2011年6月8日的iOS 2.1版本

为什么?因为结构,是对抗功能堆砌的最佳方式。

一旦你确定了产品的核心结构,就要有勇气拒绝所有不符合这个结构的功能需求。哪怕这个功能看起来很酷,哪怕老板很想要,哪怕竞争对手都有。

NoteBookLM就是这样。大家都知道,让它出圈的是Audio Overview,这个功能让NoteBookLM 6个月内月访问量增长56%,达到4800万。90%的用户都是用它。

它的音频播客功能这么火,但是在产品界面里依然很低调,藏在Studio里。没有因为一个功能的成功就改变整个产品的结构。

这种定力,在AI圈太稀缺了。

这种简单的理念,最近在黄叔做自己的iOS App的过程中,也被影响到,从早期的复杂界面,到现在的极简风格,不能不说也在自我教育:

(早期的左侧版本,到最近右侧的新版本)

四、为什么好产品这么少说到这里,可能有人会问:既然道理这么简单,为什么好的AI产品这么少?

答案很残酷:因为做简单比做复杂难多了

做复杂很容易,把所有能想到的功能都加进去就行了。

做简单很难,你要知道什么该要,什么不该要。

更难的是,你要抵抗住各种诱惑:

投资人说:「你这个功能太单一了,能不能加点社交元素?」用户说:「能不能加个AI绘画功能?」竞争对手说:「我们有50个功能,你只有3个。」

这时候你敢不敢说:「不加。」

NoteBookLM敢。Google敢。属于是真正的产品定力。

这背后是什么?是对产品本质的深度理解,是对用户需求的精准把握,是对技术边界的清醒认知。

最重要的是,是对「因信称义」的拒绝。

结语写到这里,我想起Jason在文章最后引用的一句话:

「Think Smarter, Not Harder」

这句话简单,但是做到很难。

在一个人人都想「重新定义一切」的时代,能够专注于解决一个具体问题,已经是一种稀缺的能力。大部分人连问题都没找到,就开始重新定义世界了。

在一个人人都在堆砌功能的时代,能够坚持简洁的设计哲学,已经是一种稀缺的勇气。堆功能这事儿,属于是用战术的勤奋掩盖战略的懒惰。

在一个人人都在讲故事的时代,能够用产品说话,已经是一种稀缺的诚实。故事讲得再好,产品不行就是不行。

NoteBookLM做到了这三点,所以它成功了。

正所谓,有诗曰:餐巾纸上画三栏,胜过PPT千万张。

朋友们,如果你也在做AI产品,不妨问问自己:你的产品解决了什么真实的问题?你的设计有多少是必要的?你的故事有多少是真实的?

如果答不上来,也许该找张餐巾纸,重新开始。

以上,这是黄叔的新系列产品分析文章,欢迎查看历史内容:

小美Agent:当龙猫遇到美团外卖的灾难现场

阅读原文

跳转微信打开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NoteBookLM AI产品设计 产品复盘 极简主义 用户体验 AI 产品哲学 Jason Spielman AI Product Design Product Retrospective Minimalism User Experience Product Philosophy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