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预制菜被骂惨了,西贝肯定是凉了,但是关于预制菜,还是想在狂风暴雨中力所能及的抢救一下
叠个甲,我洗的是正规中央厨房出品的预制菜,不是黑心作坊,其实我的观点是预制是现做应该共同发展,并没有谁要取代谁
首先预制和冷冻不一定代表廉价
一个菜的成本应该先看食材,高端西餐M678牛排一块卖998是冷冻的,蓝鳍金枪鱼上千也是冷冻的,这些食材的冷冻保质期也都是两年
很多人拿萨莉亚当枪,萨莉亚便宜不全是因为预制,必胜客达美乐都预制,萨莉亚便宜在食材本身便宜(还包括他们不做品牌营销等等),主打的面饭披萨上看不到一块整肉,一碗肉酱的预制成本,和一份牛腩的预制成本肯定是不一样的
其次,中央厨房食材处理更干净,比如最近爆火的两岁西蓝花,在中央厨房是经过完整的清洗吹干流程,然后打包冷冻的,这些在后厨是没办法做到的,传统厨房蔬菜基本过一下水就拿去抄的
当年我也短暂从事过餐饮行业,当时市监来查,要求生熟区域分开间隔至少多少米,因为这个被罚了5000,大型商圈寸土寸金,租金本来就起飞,杀鱼的剁鸡的,一刀下去血和骨头渣子到处都是,确实容易细菌交叉传播,中央厨房可以完美解决这个问题,15年前吧,麦当劳后厨是行业标杆,顾客都说干净卫生,通过十几年发展,很多中餐厨房终于也做到了,结果版本变了
再次中央厨房更利于市监监管,传统餐饮每个都是独立的,市监需要一家家挨个检查卫生状况,是否使用违规添加等等,效率很低效果也不好,因为往往街头开始查第一家,整条街都收到消息了,但是一个中央厨房负责一个片区的菜品,市监只需要重点检查中央厨房,再抽查门店就能基本保证一片地区的餐饮卫生
解答一下几个比较关注的问题
问题1,我家楼下大排档都是现抄,为什么西贝这么贵还要预制
其实目前行业内,上到五星酒店下到街边包子都有预制,比例不同,小炒只是抄这个环节透明,让你产生错觉,比如做青椒肉丝,可能他的肉丝是买的预制,提前拆开解冻放盆里
因为这么做成本更低,品质更高,自己现切,细菌繁殖速度决定肉品,预制菜封装的就算解冻因为隔绝空气和细菌,腐坏速度也远远低于自己处理腌制开放保存的肉丝(不绝对,有些路边小炒确实纯天然,不过他们的问题是卫生,有时候摆一车出来,结果遇到下雨生意差,摆了一晚上没卖完,拉回去明天接着卖,几根小米辣下去顾客也吃不出肉臭不臭)
问题2是刷到老罗的,普通人家里会不会提前九个月蒸扣肉,客人来的拿出来招待
这个问题纯抬杠,如果经常有客人招呼都不打直接登门,要吃一顿大餐,我肯定会提前准备半成品,我甚至会直接买预制菜,每年年夜饭都会有一两个预制菜,或者熟食上桌,大家有都挺爱吃没觉得有什么问题
问题3预制菜是不是有防腐剂和科技狠活
中央厨房预制菜理论上不需要防腐剂,因为全程冷链,根本没必要添加防腐剂,防腐剂也是要成本的,比如我家里冰箱里翻出来一块鸡排,配料表里没有显示防腐剂
当然我们也会买到一些预制菜是含有防腐剂的,主要原因是物流,有时候快递到驿站或者放门口太久,买家没有及时收货放冰箱,但是餐饮行业基本不会有这些问题,送到门店肯定会第一时间进冰柜,同时前面也说了有市监的存在,科技添加也肯定是合法范围内,不会像传统后厨,厨子一马勺三花淡奶下去超没超标他自己都不知道
问题4,预制菜应该公开透明
按照现在行业现状,如果严格执行的结果就是所有餐厅贴上“部分菜品预制的标签”,前面说过是否预制跟健康无关,预制菜顶多就是味道差,这是餐厅在成本和味道之间的取舍,味道不好自然就没人来了
最后,中国有全世界最好的厨师,并且是断档领先,但是传统中餐目前在国际上的地位基本跟韩国菜差不多,因为中国缺少好的预制菜,别人的餐饮玩的是标准化是工业化,我们这代代相传的模式根本走不远,一个馆子就指着主厨,强如全聚德,老师傅跑路了,百年国企都扑街
全球顶级餐饮集团,哪个不是预制菜大王,预制比例个个100%,KFC和麦当劳甚至连可乐都是预制的,最讲究健康的小日本,喝着冲出来的味增汤,解冻的鱼切一下沾一点科技满满的芥末酱,一碗浓汤宝加上两片预制猪肉,吸引全世界去打卡
为什么要在这个时候出来洗预制菜,其实跟老罗为什么怂了一样
老罗应该也意识到,前两年口罩把线下餐饮整的溃不成军,这两年刚缓过气,但现在的趋势已经几乎要波及到所有餐饮连锁品牌,连锁餐饮又是各大商圈的主要的客流来源,往大了说,老罗这一次搞不好要在上面拉动内需的紧要关头,平一己之力重创线下实体经济,这事比真还传和哈日可大条多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