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为「三联生活周刊」原创内容
“我站在这里就很好地证明,恨才是生产力,爱,顶多只能生产。”
讲述|小帕
记者|驳静
维吾尔族女演员小帕今年第一次上节目,就在《脱口秀和Ta的朋友们第二季》里拿到第九名,对新人来说这是很不错的成绩。特别是,她第一赛段讲“爸爸结过多次婚”的视频,在节目组抖音官方账号上获得了200多万个赞。所以名次之外,对小帕来说更重要的事情是,33岁这一年,她在一个广阔的空间里被“看见”了。
我最初对小帕感兴趣,也是因为她的第一篇内容离奇而且好笑。随着比赛继续,她叙述中流淌出来的那种“完成时态”变得越来越有吸引力,她讲那些沉重的话题,很少会让我感到紧张,反而加重我的好奇心——原生家庭如此糟糕,谈论起来却举重若轻,如果说在现在这个时间节点上,一个人已经能够直视那些痛苦,那么这两点之间,她走过了一条怎样曲折的路,经历过哪些幽暗时刻?以及,她又是怎么开始讲脱口秀的。

小帕是今年从《脱口秀和 Ta 的朋友们第二季》脱颖而出的新人
见到小帕之后,也有令人意外的地方。比如很少遇到采访对象会在采访过程中不时地向记者确认一些东西,“你觉得我是不是讲得有点多了”,“你这样一说,那我明白了,大家对我的心疼,并不是对我工作能力的否定”。她像是每隔十分钟就要自我校准一次的标尺,检验自我与世界的关系,是不是疏离了,或者是不是热络过头该后退一步了。节目组的编剧也需要不时地给她定心丸,“小帕你知道吗,你爸就不会这么想”。
出名与否,小帕都是容易焦虑的人。这种焦虑,广泛存在于漂在大城市的年轻女性,要在巨型城市里找到自己的位置,对任何一个只能依靠自己的女生来说,都不是易事。小帕的焦虑同时又不常见。她出生在新疆阿克苏一个相当不寻常的家庭里,她的全名是帕孜力亚尔·帕尔哈提,按照维吾尔族起名的习俗,没有固定姓氏,一般就用父亲的名字作为姓的部分。她从小父母离异,她归爸爸,实际抚养人却是爷爷奶奶,爸爸倒是跟他们生活在一起,但他“一辈子忙着喝酒、谈恋爱和结婚”,婚结过很多次,对待小帕的态度从始至终都是“只可惜不是个儿子”。
这是一个愤怒的姑娘。她的愤怒源自于重男轻女的父亲,源自于对她漠不关心的母亲,源自于始终要以一个注定失败的姿势抢夺奶奶的爱。
一个愤怒的姑娘,不属于任何一种传统女性叙事。一位节目编剧对小帕的观察是:她的自我认同是“我是一名好的脱口秀演员”,在这个前提下,所有的痛苦才变得可以忍受。脱口秀的创作模式确实帮助小帕化解掉一部分愤怒——愤怒,自我否认、剖析,再重新确认,小帕在这样的节奏里创作了两个专场。2023年1月1日首演的《谈小帕事》和2025年1月1日首演的《红绿灯》,今年她参加节目的部分内容就来自这两个专场,包括结过多次婚的爸爸,包括抑郁。看过这两个专场的业内人士告诉我,小帕表达的内容,超越节目里呈现出来的原生家庭叙事。

《脱口秀和 Ta 的朋友们第二季》剧照
我见到她的时候,是录完决赛第二天。讲了那么多悲惨往事,到了比赛的结局时刻,她说这一场她要讲一讲“胜利”,讲她“有钱”以后回阿克苏,想如何在家人面前“装一把大的”。大家对小帕的关注,始终有一个层面离不开她的原生家庭。她说,她不想再接受采访就是因为,“大家会不由自主地挖我的悲惨往事,但我害怕看到这篇采访的人会被它毁了今天的好心情”。我看完决赛后,顺理成章对她提出的问题也是:这篇稿子讲的内容,是你最后一次回家的故事吗?
问到这里,小帕叹了一口气——以下是她的讲述。
有些感情还是放不下
我叹气是因为,有些感情还是放不下。
我最后一趟回阿克苏之前,有一年多没接奶奶电话。2023年我生日那天,奶奶又给我打电话。我当时的心理活动是,OK,新的一岁,要尝试新的成长,我就从接奶奶这个电话开始。电话接起来,话说了几句,她说想我,我就心软了,说那我回去看看。
我生奶奶的气,要追溯到再上一次回去。那次我在家里,翻到一张照片。上面是我小时候,穿一条背带裤,剪着短头发,眼睛亮亮的。这张照片上面本来有我爸,现在被剪掉了,我就问奶奶谁干的,奶奶却说是她。我问她为什么剪,她说她就想剪。我说,“你编不下去了”。
你猜我为什么知道是我爸剪的?因为这张照片本身就被剪过。它的完整版,是我和我爸妈一家三口,也是我们三个人唯一一张合影。我以前见过这张照片,只有我和我爸——他早就把我妈剪掉了。现在,他又把自己也剪掉走了。

儿时的小帕。图源:@小帕不欢迎指导工作
我当时生气,是觉得我爸已经无能到要用这种方式来发泄了吗。但我也生我奶奶的气,因为这么小的事,我奶奶都要为他背锅。
这件事算是我后来一年多不接奶奶电话的导火索。之后还有其他事情。比如她总逼我给我爸打电话,我不愿意,我俩就为此大吵。有一阵我俩关系缓和得不错,她又故技重施,催我给我爸打电话,还说,“你不给你爸打,给你后妈打也行”。我记得我当时气得说不出话来,整个人倒在地上尖叫。从这个电话以后,我有一年多没接她电话。
所以,生日那天接完奶奶那个电话后,我就回了阿克苏一趟。在那之前,我虽然没有回家,但会心疼她,给家里陆陆续续买过一些东西。到家后他们说要做饭,我说走,出去吃,吃完逛街,我说缺啥随便拿。好在小地方消费也低——装了个大的。
心情当然还是很复杂。怨念、愤恨都有,又想我今天要在家里掀起一场风暴,我要把你们所有人都手撕一遍。我在段子里面写我的掀桌假想,“什么大盘鸡盖面,今天大盘鸡盖脸,抓饭,我要让你们抓不到那个饭”。后来我想明白了,我往前走就是最好的复仇。实际上,在那之前,我就已经拉黑我爸了。

几年前,我去看过门诊后,医生说我的燥郁可能跟我早年经历有关,说我现在才看医生,但症状很可能早就出现了。我就想,那我能不能去跟我的症结——我爸,聊一聊这个事。他有我的时候才23岁,我就想我23岁的时候,也干过一些蠢事,那么或许他想辩解一些什么呢?结果那一次,他还是摆出一副“我是你老子”的态度。那是我在心里最后一次尝试跟他沟通。我对他的爱虽然是慢慢减少的,但那一次我是下定决心说,我可以断得很干净。
我还记得那次谈话,就在客厅我俩并排坐着,他不想谈话,坐了一会就逃去卧室了。我没有动。反过来了。以前都是他不动,我逃去卧室,然后他会来疯狂砸我的房门——我到现在都特别害怕那种很大声的敲门声。事隔几年再回头看那次谈话,可能也是好事,它让我不再有期待,不再有愧疚。可以心安理得地不照顾他,心安理得地写段子。
但跟我奶奶,我就是要叹一口气。有些感情是放不下的。我跟爸妈可以断得很干净,但我是爷爷奶奶带大的,我最珍贵的记忆也跟他们有关。古尔邦节的时候,爷爷宰羊,我在旁边看着。爷爷出去参加婚礼,一回来我就会像小狗一样冲出去,因为他每次都会包几块小点心装口袋里带回来给我。我考上天津师范大学,第一年跟我爸妈要学费,要得很痛苦。第二年开始我就申请助学贷款,但我奶奶还是每个月给我几百块生活费。我潜意识里确实把我爷爷奶奶当父母。大学毕业,我在天津工作过一年多,我就把奶奶接到天津,但是很快她就回阿克苏了,她的原话是,“你爸一个人待不住的”。

我好像一直一直在跟我爸抢夺奶奶的爱,我最生气的事情是,她偏心我爸。哪怕是我爸不对,她总是让我去道歉。我很爱我奶奶,但她更爱我爸,总想献祭我,讨好我爸。
我所有内容的根源都是我的愤怒
我有一把3500元的人体工学椅,但从来没在上面工作过。我是因为参加比赛,才第一次坐下来写逐字稿。过去我都是有一个想法,记几个关键词,就上台讲,观众笑的就留下来,不笑的就继续改,都在头脑里进行。对我来说,能直接把心里想的东西说出来,就是最真切最能打动人的,愤怒也是最清晰、直接的。
我喜欢边走路边在脑子里过那些想法。节目录制期间有一回,我为了改稿子,会特地从录影棚走回酒店,三四公里路,我走在大马路上,戴上耳机,其实耳机不开只是装饰。我假装打电话,边走边讲,还会手舞足蹈。这样能把稿子捋顺。
以前也是这样琢磨,一边走路一边想,想到白天在商场里看到一对情侣,各自从卫生间出来,男的出来早,就在那等女生,但他不洗手。不洗手?这是啥原因?我开始找自己的情绪,找语言节奏,洗澡的时候也通常能想到好点子,花洒一关,拿手机记关键词,记完回去继续洗。
这个情绪后来成了我第一个专场里的内容。我看到的世界是什么样的,性别不平等最根本的体现是什么?大事儿那太大了,上厕所可能是最小的事。明明需要扶着小便的是男人,为什么从卫生间出来,洗手的都是女人?我就感觉这是一个象征,男女关系的象征。她根本没有把手弄脏,却一直在那洗手,她把手都洗脱皮了,然后去牵一只脏手。
我所有内容的根源都是我的愤怒。所有能让我愤怒的事情,都是我想说的。我不管,我带着愤怒我就上去了,讲什么?我的愤怒有一筐子,我从里面随便抓一个。

小帕是一个愤怒的姑娘,不属于任何一种传统女性叙事
我最早抓出来的愤怒,就有我爸的“重男轻女”。他讨厌我是个女孩,他把我当男孩养,他管我叫“儿子”,叫我的时候是“儿子,过来”。他三句不离“你要是个男孩就好了”,“你就是稍微差了一点”。你知道,他说的不是“差劲”的差,是缺了一个什么的差。所以小时候,我会恨自己为什么不是个男孩。
我从很小就开始做饭,收拾屋子。衣服脱下来,要洗的要立刻洗,不洗的要叠好放到该放的地方,早上不能睡懒觉,不然就是“你未来去了婆家怎么办”。洗漱吃饭要快,不能说话,不能一边吃饭一边看电视。并不是说我这个家庭家教严格,因为这些严苛规定只针对我,我爸可以在饭桌上高谈阔论、打电话、看电视。我也问过,他们说因为他是爸,而我是女孩。我爸是被当作人来对待的,而我在家里是被当作妻子来培养的。围绕我的话题、和我有关的行为,都是指向我未来的丈夫、未来的婆婆会不会喜欢我。
他们逼我留长发。15岁生日那天,我奶奶给了我50块钱,我就拿这钱,去理发店把头发剪了。并不是我有多反叛,而是因为我讨厌女性化的一切。如果可以改变一件我成长过程中的一件事,我会希望我父母双亡,只有爷爷奶奶,他们所有的爱都给我。
但是,我依然希望观众眼里的我,是一个没有那么多痛苦的人。我手抖只是因为我紧张,我状态其实挺好;我是有很多自我否定、绝望和无奈,但是我跟它们认识时间很早了,处得挺好的,没有想象中糟糕。

图源:@小帕不欢迎指导工作
命运给我一个暗示
高中我就想逃。但那个时候我只是反感那个地方,我不想要一个喝醉酒的爸爸,不想要一个高压的环境,我只想要一个被稍微包容一下的地方。所以高中我是想好好读书的,因为不读书,我可能得嫁人。但比如数学,我再怎么使劲也没弄明白。有个挺有意思的事,几个月前,我正好处在觉得自己无所不能的狂躁期。我跟一个教高中数学的朋友说,我想学数学。他问我是高几开始不懂的,我一回想,发现初一开始,我就已经没学懂了。
我高考数学才考了27分,那还是我整个高中生涯数学最高分。但我对语言比较感兴趣,高三那年,我听说学外语不用上高数课,高考志愿表上,俄语、日语、英语都填过,最后是天津师范大学的俄语系录取了我。我当时觉得也挺好。大学期间,我忙着打工赚生活费,忙着防止被抑郁拖垮,没能读太多书。大学毕业,开始做“留学中介”,那个公司让我负责帮留学生在纽约租房子。做了一年半,我的上司跳槽到一家竞品公司,在北京,上司问我要不要一起去,我就这样到了北京。
2019年底,我在西直门一个叫作“蘑菇空间”的小酒吧里,看了一场演出。当时的演员有小雪姐,还有汪德发、吴豪、吐提和付航。我看了一场,当时就觉得脱口秀太好了,我想成为它的一部分,就算当剧场检票员也行。我当然想上台,又不好意思说,跟着又看了一场完全一样的。依旧觉得很好笑。然后硬着头皮跟主理人说我想讲。主理人叫王凯风,他说行,但是场地马上放假了,你节后再来。
然后就疫情了。我就想,我一准备上台,疫情就来了,这都不是暗示了,是明示。老天爷仿佛在说,“你别动这个歪脑筋”。八个月后,北京那么大的地方我没偶遇过谁,我在大马路上偶遇了凯风。就在国贸桥边上,那天那个时候我本来应该已经回家了,但突然去理了个发,往回走的时候碰见了凯风。他跟我说,开放麦恢复了。我就觉得这是命运的安排,你想,北京那么大的地方。
我去看了一场开放麦,还是心痒得不行。我就上台开始讲了。比起想上台讲点什么,我其实更想要的是上台本身。特别高兴,浑身都是劲儿。我觉得那时候的观众更多的是好奇,一个维吾尔族女孩,试图用你的语言逗笑你。讲到第五次开放麦,主持人最后上台,跟观众说周末有商演,都是演员成熟的段子,大家可以买票来看。然后有一个女生问,商演能看到小帕吗,主持人听到这问题先愣了一下,说能。
在所有演员演完之后,主持人上台说,今天有一个额外的赠品小样,这个赠品就是我,上去讲5分钟。就算没演好,也不会把整块演出怎么着。5分钟,200块钱。这是我的第一个商演。
小帕的表演特点之一是很有舞台感染力(麻耀刚 摄)
很快2020年过完了,来到2021年春节,我没打算回阿克苏。另一个厂牌的主理人说,过年北京演员不够用,让我过去演。一口气订了我40场,一场300块钱,这就是1.2万块了。我好高兴,觉得靠这个能继续在北京待着,虽然不知道以后,最起码后面两个月有着落了。
到2022年,状况更好了。我一个月能排到40多场演出,而且提前一两个月演出就排满了。我意识到,我已经是个非常稳定的全职脱口秀演员了。当我再次经历非常难受的低潮期,我决定去看医生。
以前我当然也有过很多类似体验,当我告诉自己得起来,得出门走走,得吃点东西,但都做不到的时候,我的处理方式就是闭眼,咬牙挺着,等待这种被什么罩住的感觉过去。实际上它最终也总能过去,后来医生告诉我,确实能过去,但不治,发生频率就会更高。但那一次,我有喜欢的事情,生活是有希望的,我就想,我得去治疗。还有一个原因是,治疗得花钱,那时候也是我第一次觉得能负担得起。
我挂了三甲医院的号。那天,我迟迟出不了门。终于出了门,这就已经太晚了。我先坐地铁,又骑自行车,自行车还出故障,我当时想,我赶不上挂号的时间了,这是命运不想让我看医生,我永远赶不上了,永远到不了那个能治好我的地方了。一边骑车,一边这样想,越想越觉得有道理,路上就已经开始哭了。可我还是把车给骑到了。到了医院,已经过了我挂号那个时间段,可哪知道下午4点前都可以取号。我就顺利看到了医生。医生对我的诊断,就像我在节目里讲的那样,两种情绪交替,而且他的判断是,已经生病很久了。
但一直到开始录节目,我才第一次去看心理咨询师。一方面是不信任,另一方面当然还是这玩意儿太费钱了。我现在能看得起心理咨询师了,这算是节目带给我的积极影响之一。我还获得了很多的认同,虽然说现在还没有办法百分百把它们全部长在自己身上变成自信,但被人喜欢总是一件非常好的事儿,前几天我去买润唇膏的时候被认出来了,多送了我两个小样。善意和爱,这两样东西我还能接受,但不知道该怎么面对别人的心疼。我最擅长面对的是别人的愤怒,你打我一拳,我就打你一拳。但你朝我扔一堆棉花,我该怎么办?

小帕在今年的《脱口秀和Ta的朋友们第二季》获得了第九名(麻耀刚 摄)
就比如节目录完的这一两天,我强烈的感觉是像生孩子,孩子的头已经出来了。我以为孩子生完就完了。但实际上生完了,才是新的开始。比赛很痛苦,比赛结束了,但是一种新的生活要开始了。
(本文选自《三联生活周刊》2025年37期,感谢王紫鹤对本次采访的协助)
“点赞”“在看”,让更多人看到 
排版、 审核:小风
招聘|撰稿人
详细岗位要求点击跳转:《三联生活周刊》招撰稿人
本文为原创内容,版权归「三联生活周刊」所有。欢迎文末分享、点赞、在看三连!未经许可,严禁复制、转载、篡改或再发布。

大家都在看


![]()


“点赞”“在看”,让更多人看到 
“我站在这里就很好地证明,恨才是生产力,爱,顶多只能生产。”
讲述|小帕
记者|驳静
维吾尔族女演员小帕今年第一次上节目,就在《脱口秀和Ta的朋友们第二季》里拿到第九名,对新人来说这是很不错的成绩。特别是,她第一赛段讲“爸爸结过多次婚”的视频,在节目组抖音官方账号上获得了200多万个赞。所以名次之外,对小帕来说更重要的事情是,33岁这一年,她在一个广阔的空间里被“看见”了。
我最初对小帕感兴趣,也是因为她的第一篇内容离奇而且好笑。随着比赛继续,她叙述中流淌出来的那种“完成时态”变得越来越有吸引力,她讲那些沉重的话题,很少会让我感到紧张,反而加重我的好奇心——原生家庭如此糟糕,谈论起来却举重若轻,如果说在现在这个时间节点上,一个人已经能够直视那些痛苦,那么这两点之间,她走过了一条怎样曲折的路,经历过哪些幽暗时刻?以及,她又是怎么开始讲脱口秀的。

小帕是今年从《脱口秀和 Ta 的朋友们第二季》脱颖而出的新人
小帕是今年从《脱口秀和 Ta 的朋友们第二季》脱颖而出的新人
见到小帕之后,也有令人意外的地方。比如很少遇到采访对象会在采访过程中不时地向记者确认一些东西,“你觉得我是不是讲得有点多了”,“你这样一说,那我明白了,大家对我的心疼,并不是对我工作能力的否定”。她像是每隔十分钟就要自我校准一次的标尺,检验自我与世界的关系,是不是疏离了,或者是不是热络过头该后退一步了。节目组的编剧也需要不时地给她定心丸,“小帕你知道吗,你爸就不会这么想”。
出名与否,小帕都是容易焦虑的人。这种焦虑,广泛存在于漂在大城市的年轻女性,要在巨型城市里找到自己的位置,对任何一个只能依靠自己的女生来说,都不是易事。小帕的焦虑同时又不常见。她出生在新疆阿克苏一个相当不寻常的家庭里,她的全名是帕孜力亚尔·帕尔哈提,按照维吾尔族起名的习俗,没有固定姓氏,一般就用父亲的名字作为姓的部分。她从小父母离异,她归爸爸,实际抚养人却是爷爷奶奶,爸爸倒是跟他们生活在一起,但他“一辈子忙着喝酒、谈恋爱和结婚”,婚结过很多次,对待小帕的态度从始至终都是“只可惜不是个儿子”。
这是一个愤怒的姑娘。她的愤怒源自于重男轻女的父亲,源自于对她漠不关心的母亲,源自于始终要以一个注定失败的姿势抢夺奶奶的爱。
一个愤怒的姑娘,不属于任何一种传统女性叙事。一位节目编剧对小帕的观察是:她的自我认同是“我是一名好的脱口秀演员”,在这个前提下,所有的痛苦才变得可以忍受。脱口秀的创作模式确实帮助小帕化解掉一部分愤怒——愤怒,自我否认、剖析,再重新确认,小帕在这样的节奏里创作了两个专场。2023年1月1日首演的《谈小帕事》和2025年1月1日首演的《红绿灯》,今年她参加节目的部分内容就来自这两个专场,包括结过多次婚的爸爸,包括抑郁。看过这两个专场的业内人士告诉我,小帕表达的内容,超越节目里呈现出来的原生家庭叙事。
《脱口秀和 Ta 的朋友们第二季》剧照
我见到她的时候,是录完决赛第二天。讲了那么多悲惨往事,到了比赛的结局时刻,她说这一场她要讲一讲“胜利”,讲她“有钱”以后回阿克苏,想如何在家人面前“装一把大的”。大家对小帕的关注,始终有一个层面离不开她的原生家庭。她说,她不想再接受采访就是因为,“大家会不由自主地挖我的悲惨往事,但我害怕看到这篇采访的人会被它毁了今天的好心情”。我看完决赛后,顺理成章对她提出的问题也是:这篇稿子讲的内容,是你最后一次回家的故事吗?
问到这里,小帕叹了一口气——以下是她的讲述。
有些感情还是放不下
我叹气是因为,有些感情还是放不下。
我最后一趟回阿克苏之前,有一年多没接奶奶电话。2023年我生日那天,奶奶又给我打电话。我当时的心理活动是,OK,新的一岁,要尝试新的成长,我就从接奶奶这个电话开始。电话接起来,话说了几句,她说想我,我就心软了,说那我回去看看。
我生奶奶的气,要追溯到再上一次回去。那次我在家里,翻到一张照片。上面是我小时候,穿一条背带裤,剪着短头发,眼睛亮亮的。这张照片上面本来有我爸,现在被剪掉了,我就问奶奶谁干的,奶奶却说是她。我问她为什么剪,她说她就想剪。我说,“你编不下去了”。
你猜我为什么知道是我爸剪的?因为这张照片本身就被剪过。它的完整版,是我和我爸妈一家三口,也是我们三个人唯一一张合影。我以前见过这张照片,只有我和我爸——他早就把我妈剪掉了。现在,他又把自己也剪掉走了。
儿时的小帕。图源:@小帕不欢迎指导工作
我当时生气,是觉得我爸已经无能到要用这种方式来发泄了吗。但我也生我奶奶的气,因为这么小的事,我奶奶都要为他背锅。
这件事算是我后来一年多不接奶奶电话的导火索。之后还有其他事情。比如她总逼我给我爸打电话,我不愿意,我俩就为此大吵。有一阵我俩关系缓和得不错,她又故技重施,催我给我爸打电话,还说,“你不给你爸打,给你后妈打也行”。我记得我当时气得说不出话来,整个人倒在地上尖叫。从这个电话以后,我有一年多没接她电话。
所以,生日那天接完奶奶那个电话后,我就回了阿克苏一趟。在那之前,我虽然没有回家,但会心疼她,给家里陆陆续续买过一些东西。到家后他们说要做饭,我说走,出去吃,吃完逛街,我说缺啥随便拿。好在小地方消费也低——装了个大的。
心情当然还是很复杂。怨念、愤恨都有,又想我今天要在家里掀起一场风暴,我要把你们所有人都手撕一遍。我在段子里面写我的掀桌假想,“什么大盘鸡盖面,今天大盘鸡盖脸,抓饭,我要让你们抓不到那个饭”。后来我想明白了,我往前走就是最好的复仇。实际上,在那之前,我就已经拉黑我爸了。
几年前,我去看过门诊后,医生说我的燥郁可能跟我早年经历有关,说我现在才看医生,但症状很可能早就出现了。我就想,那我能不能去跟我的症结——我爸,聊一聊这个事。他有我的时候才23岁,我就想我23岁的时候,也干过一些蠢事,那么或许他想辩解一些什么呢?结果那一次,他还是摆出一副“我是你老子”的态度。那是我在心里最后一次尝试跟他沟通。我对他的爱虽然是慢慢减少的,但那一次我是下定决心说,我可以断得很干净。
我还记得那次谈话,就在客厅我俩并排坐着,他不想谈话,坐了一会就逃去卧室了。我没有动。反过来了。以前都是他不动,我逃去卧室,然后他会来疯狂砸我的房门——我到现在都特别害怕那种很大声的敲门声。事隔几年再回头看那次谈话,可能也是好事,它让我不再有期待,不再有愧疚。可以心安理得地不照顾他,心安理得地写段子。
但跟我奶奶,我就是要叹一口气。有些感情是放不下的。我跟爸妈可以断得很干净,但我是爷爷奶奶带大的,我最珍贵的记忆也跟他们有关。古尔邦节的时候,爷爷宰羊,我在旁边看着。爷爷出去参加婚礼,一回来我就会像小狗一样冲出去,因为他每次都会包几块小点心装口袋里带回来给我。我考上天津师范大学,第一年跟我爸妈要学费,要得很痛苦。第二年开始我就申请助学贷款,但我奶奶还是每个月给我几百块生活费。我潜意识里确实把我爷爷奶奶当父母。大学毕业,我在天津工作过一年多,我就把奶奶接到天津,但是很快她就回阿克苏了,她的原话是,“你爸一个人待不住的”。
我好像一直一直在跟我爸抢夺奶奶的爱,我最生气的事情是,她偏心我爸。哪怕是我爸不对,她总是让我去道歉。我很爱我奶奶,但她更爱我爸,总想献祭我,讨好我爸。
我所有内容的根源都是我的愤怒
我有一把3500元的人体工学椅,但从来没在上面工作过。我是因为参加比赛,才第一次坐下来写逐字稿。过去我都是有一个想法,记几个关键词,就上台讲,观众笑的就留下来,不笑的就继续改,都在头脑里进行。对我来说,能直接把心里想的东西说出来,就是最真切最能打动人的,愤怒也是最清晰、直接的。
我喜欢边走路边在脑子里过那些想法。节目录制期间有一回,我为了改稿子,会特地从录影棚走回酒店,三四公里路,我走在大马路上,戴上耳机,其实耳机不开只是装饰。我假装打电话,边走边讲,还会手舞足蹈。这样能把稿子捋顺。
以前也是这样琢磨,一边走路一边想,想到白天在商场里看到一对情侣,各自从卫生间出来,男的出来早,就在那等女生,但他不洗手。不洗手?这是啥原因?我开始找自己的情绪,找语言节奏,洗澡的时候也通常能想到好点子,花洒一关,拿手机记关键词,记完回去继续洗。
这个情绪后来成了我第一个专场里的内容。我看到的世界是什么样的,性别不平等最根本的体现是什么?大事儿那太大了,上厕所可能是最小的事。明明需要扶着小便的是男人,为什么从卫生间出来,洗手的都是女人?我就感觉这是一个象征,男女关系的象征。她根本没有把手弄脏,却一直在那洗手,她把手都洗脱皮了,然后去牵一只脏手。
我所有内容的根源都是我的愤怒。所有能让我愤怒的事情,都是我想说的。我不管,我带着愤怒我就上去了,讲什么?我的愤怒有一筐子,我从里面随便抓一个。

小帕是一个愤怒的姑娘,不属于任何一种传统女性叙事

小帕是一个愤怒的姑娘,不属于任何一种传统女性叙事
小帕是一个愤怒的姑娘,不属于任何一种传统女性叙事
我最早抓出来的愤怒,就有我爸的“重男轻女”。他讨厌我是个女孩,他把我当男孩养,他管我叫“儿子”,叫我的时候是“儿子,过来”。他三句不离“你要是个男孩就好了”,“你就是稍微差了一点”。你知道,他说的不是“差劲”的差,是缺了一个什么的差。所以小时候,我会恨自己为什么不是个男孩。
我从很小就开始做饭,收拾屋子。衣服脱下来,要洗的要立刻洗,不洗的要叠好放到该放的地方,早上不能睡懒觉,不然就是“你未来去了婆家怎么办”。洗漱吃饭要快,不能说话,不能一边吃饭一边看电视。并不是说我这个家庭家教严格,因为这些严苛规定只针对我,我爸可以在饭桌上高谈阔论、打电话、看电视。我也问过,他们说因为他是爸,而我是女孩。我爸是被当作人来对待的,而我在家里是被当作妻子来培养的。围绕我的话题、和我有关的行为,都是指向我未来的丈夫、未来的婆婆会不会喜欢我。
他们逼我留长发。15岁生日那天,我奶奶给了我50块钱,我就拿这钱,去理发店把头发剪了。并不是我有多反叛,而是因为我讨厌女性化的一切。如果可以改变一件我成长过程中的一件事,我会希望我父母双亡,只有爷爷奶奶,他们所有的爱都给我。
但是,我依然希望观众眼里的我,是一个没有那么多痛苦的人。我手抖只是因为我紧张,我状态其实挺好;我是有很多自我否定、绝望和无奈,但是我跟它们认识时间很早了,处得挺好的,没有想象中糟糕。
图源:@小帕不欢迎指导工作
命运给我一个暗示
高中我就想逃。但那个时候我只是反感那个地方,我不想要一个喝醉酒的爸爸,不想要一个高压的环境,我只想要一个被稍微包容一下的地方。所以高中我是想好好读书的,因为不读书,我可能得嫁人。但比如数学,我再怎么使劲也没弄明白。有个挺有意思的事,几个月前,我正好处在觉得自己无所不能的狂躁期。我跟一个教高中数学的朋友说,我想学数学。他问我是高几开始不懂的,我一回想,发现初一开始,我就已经没学懂了。
我高考数学才考了27分,那还是我整个高中生涯数学最高分。但我对语言比较感兴趣,高三那年,我听说学外语不用上高数课,高考志愿表上,俄语、日语、英语都填过,最后是天津师范大学的俄语系录取了我。我当时觉得也挺好。大学期间,我忙着打工赚生活费,忙着防止被抑郁拖垮,没能读太多书。大学毕业,开始做“留学中介”,那个公司让我负责帮留学生在纽约租房子。做了一年半,我的上司跳槽到一家竞品公司,在北京,上司问我要不要一起去,我就这样到了北京。
2019年底,我在西直门一个叫作“蘑菇空间”的小酒吧里,看了一场演出。当时的演员有小雪姐,还有汪德发、吴豪、吐提和付航。我看了一场,当时就觉得脱口秀太好了,我想成为它的一部分,就算当剧场检票员也行。我当然想上台,又不好意思说,跟着又看了一场完全一样的。依旧觉得很好笑。然后硬着头皮跟主理人说我想讲。主理人叫王凯风,他说行,但是场地马上放假了,你节后再来。
然后就疫情了。我就想,我一准备上台,疫情就来了,这都不是暗示了,是明示。老天爷仿佛在说,“你别动这个歪脑筋”。八个月后,北京那么大的地方我没偶遇过谁,我在大马路上偶遇了凯风。就在国贸桥边上,那天那个时候我本来应该已经回家了,但突然去理了个发,往回走的时候碰见了凯风。他跟我说,开放麦恢复了。我就觉得这是命运的安排,你想,北京那么大的地方。
我去看了一场开放麦,还是心痒得不行。我就上台开始讲了。比起想上台讲点什么,我其实更想要的是上台本身。特别高兴,浑身都是劲儿。我觉得那时候的观众更多的是好奇,一个维吾尔族女孩,试图用你的语言逗笑你。讲到第五次开放麦,主持人最后上台,跟观众说周末有商演,都是演员成熟的段子,大家可以买票来看。然后有一个女生问,商演能看到小帕吗,主持人听到这问题先愣了一下,说能。
在所有演员演完之后,主持人上台说,今天有一个额外的赠品小样,这个赠品就是我,上去讲5分钟。就算没演好,也不会把整块演出怎么着。5分钟,200块钱。这是我的第一个商演。
小帕的表演特点之一是很有舞台感染力(麻耀刚 摄)
小帕的表演特点之一是很有舞台感染力(麻耀刚 摄)
很快2020年过完了,来到2021年春节,我没打算回阿克苏。另一个厂牌的主理人说,过年北京演员不够用,让我过去演。一口气订了我40场,一场300块钱,这就是1.2万块了。我好高兴,觉得靠这个能继续在北京待着,虽然不知道以后,最起码后面两个月有着落了。
到2022年,状况更好了。我一个月能排到40多场演出,而且提前一两个月演出就排满了。我意识到,我已经是个非常稳定的全职脱口秀演员了。当我再次经历非常难受的低潮期,我决定去看医生。
以前我当然也有过很多类似体验,当我告诉自己得起来,得出门走走,得吃点东西,但都做不到的时候,我的处理方式就是闭眼,咬牙挺着,等待这种被什么罩住的感觉过去。实际上它最终也总能过去,后来医生告诉我,确实能过去,但不治,发生频率就会更高。但那一次,我有喜欢的事情,生活是有希望的,我就想,我得去治疗。还有一个原因是,治疗得花钱,那时候也是我第一次觉得能负担得起。
我挂了三甲医院的号。那天,我迟迟出不了门。终于出了门,这就已经太晚了。我先坐地铁,又骑自行车,自行车还出故障,我当时想,我赶不上挂号的时间了,这是命运不想让我看医生,我永远赶不上了,永远到不了那个能治好我的地方了。一边骑车,一边这样想,越想越觉得有道理,路上就已经开始哭了。可我还是把车给骑到了。到了医院,已经过了我挂号那个时间段,可哪知道下午4点前都可以取号。我就顺利看到了医生。医生对我的诊断,就像我在节目里讲的那样,两种情绪交替,而且他的判断是,已经生病很久了。
但一直到开始录节目,我才第一次去看心理咨询师。一方面是不信任,另一方面当然还是这玩意儿太费钱了。我现在能看得起心理咨询师了,这算是节目带给我的积极影响之一。我还获得了很多的认同,虽然说现在还没有办法百分百把它们全部长在自己身上变成自信,但被人喜欢总是一件非常好的事儿,前几天我去买润唇膏的时候被认出来了,多送了我两个小样。善意和爱,这两样东西我还能接受,但不知道该怎么面对别人的心疼。我最擅长面对的是别人的愤怒,你打我一拳,我就打你一拳。但你朝我扔一堆棉花,我该怎么办?

小帕在今年的《脱口秀和Ta的朋友们第二季》获得了第九名(麻耀刚 摄)
小帕在今年的《脱口秀和Ta的朋友们第二季》获得了第九名(麻耀刚 摄)
就比如节目录完的这一两天,我强烈的感觉是像生孩子,孩子的头已经出来了。我以为孩子生完就完了。但实际上生完了,才是新的开始。比赛很痛苦,比赛结束了,但是一种新的生活要开始了。
(本文选自《三联生活周刊》2025年37期,感谢王紫鹤对本次采访的协助)
排版、 审核:小风
详细岗位要求点击跳转:《三联生活周刊》招撰稿人
大家都在看
文章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