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新闻 09月20日
“金庸诉江南”案达成和解,同人创作边界引发关注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备受瞩目的“金庸诉江南”著作权纠纷案,历时九年,在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的主持下,双方当事人最终达成全面和解。该案围绕江南创作的《此间的少年》是否构成对金庸作品的侵权而展开,涉及同人创作的法律边界、著作权侵权认定标准等核心问题。和解协议确认江南创作行为不以“剽窃”定性,但承认因缺乏法律知识未获许可对金庸造成损害,并承诺未来再版《此间的少年》将不再使用金庸作品中的独创人物名称。此案的成功调解,为处理同类争议提供了示范,并在保护原创、鼓励创新与维护创作生态之间寻求平衡。

⚖️ **案件背景与争议焦点:** “金庸诉江南”案是一起历时九年的著作权纠纷,源于江南创作的《此间的少年》大量使用了金庸经典武侠小说中的人物名称、关系和性格特征。案件核心争议在于同人作品的法律边界、著作权侵权认定以及不正当竞争等问题,引发了法律界和文化界的广泛讨论。

🤝 **法院主导下的和解达成:** 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在案件再审审查期间,积极组织双方进行磋商,引导其就同人创作的法律边界、侵权认定标准、停止侵害方式及消除影响等争议焦点达成共识。最终,双方达成了一揽子和解协议,为案件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 **和解协议核心内容:** 和解协议确认双方同意不以“剽窃”定性江南的创作行为,但承认江南因欠缺法律知识、未获许可对金庸造成损害。江南承诺未来再版《此间的少年》将不再使用金庸作品的独创人物名称。此外,早期出版版本副标题构成不正当竞争,原判赔偿金额已由江南履行。

💡 **案件意义与示范效应:** 此案的成功调解,在法律框架内妥善处理了文学创作与著作权侵权边界的模糊地带,体现了司法在保护原创、鼓励创新与维护良好创作生态之间的平衡智慧,为解决同类争议提供了有益的示范。

2025-09-20 08:21 上海

“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微信公号

9月19日,备受社会各界关注的“金庸诉江南”案,经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多次调解,当事人最终达成全面和解。至此,这起历时九年、波及出版行业与文学创作界,被称作“同人作品第一案”的著作权纠纷,终于画上圆满的句号。

该案源于江南早年创作的校园小说《此间的少年》。作品大量使用了金庸《射雕英雄传》等多部经典武侠小说中的郭靖、黄蓉、令狐冲、乔峰等人物名称、关系以及性格特征等元素,且案外某出版社最初出版的版本副标题为“射雕英雄的大学生涯”。金庸以作品涉嫌构成著作权侵权及不正当竞争为由,于2016年7月诉至广州市天河区人民法院,请求停止侵权、赔礼道歉、消除影响并赔偿经济损失。

因对法律定性、责任承担方式及赔偿数额等核心问题存根本分歧,一审后,双方均不服判决,向广州知识产权法院提起上诉。广州知识产权法院二审判决后,双方仍未能息诉,相继向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申请再审。

再审审查期间,广东高院并未局限于法律条文的技术性审查,而是立足于彻底化解矛盾、定分止争。合议庭多次组织各方进行磋商,围绕“同人创作的法律边界”“著作权项下各类权利的侵权认定标准”“停止侵害的具体履行方式”以及“消除影响如何实现”等争议焦点,耐心释法明理,逐步引导达成共识。

最终,在法院的主持下,各方成功达成一揽子和解协议,主要包括:各方一致同意不以“剽窃”定性被诉行为;江南创作时因欠缺著作权法律知识、未事先取得金庸改编作品的许可,对金庸造成损害;江南同意不再以原样再版《此间的少年》,如未来再版,将不再使用金庸作品中的独创人物名称及相关内容;2002年由案外某出版社出版的《此间的少年》所使用的副标题“射雕英雄的大学生涯”,构成不正当竞争;对于原二审判决所确定的赔偿金额,江南已履行,各方不再就此主张变动;各方当事人签收调解书后,原一、二审判决均不再发生法律效力。

“由于长期以来同人创作行为的法律性质边界不明晰,该案从受理之初就引发法律界、文化产业界及广大网民的激烈讨论。该案的成功调解,不仅妥善处理了具有高度争议的文学创作与著作权侵权边界问题,也体现了司法在保护原创、鼓励创新与维护良好创作生态之间的平衡智慧,在法律框架内为同类争议的妥善解决提供了示范。”华东政法大学教授、校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王迁表示。

法官说法

本案承办人、广东高院民三庭法官 李艳

问:作为“同人作品第一案”的“金庸诉江南案”,在贵院的主持下调解结案。根据贵院发布的结案信息,各方在调解协议中确认:江南创作《此间的少年》的行为,各方均同意不以“剽窃”定性;但江南创作该作品时,因欠缺著作权法律知识,没有取得金庸先生改编作品的事先许可,对金庸先生造成损害。该案是否告诉公众,“同人作品”是侵害原作著作权的作品?

李艳:本案调解协议的内容系各方当事人经反复沟通协商确定的,体现的是各方当事人对其民事权利的处分,仅对本案当事人具有法律约束力。对于“同人作品”是否侵权的问题,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不能一概而论。“同人作品”的创作形式多样,从法律层面分析,“同人作品”与原作的关系存在多种可能性。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第三条的规定,著作权法所保护的作品,是指文学、艺术和科学领域内具有独创性并能以一定形式表现的智力成果。著作权保护遵循“思想表达”二分法原则,著作权保护具体表达而不保护抽象思想,“独创性”的判断首先应限于具体表达的范畴。对于“同人作品”是否侵犯原作著作权,先要分析两者“同”的是抽象思想还是具体表达,再分析两者“同”的具体表达是否系原作作者独创,最后还要分析“同”的具体、独创性表达是否构成合理使用等不侵权情形。在著作权法的侵权分析框架之下,依据具体案情进行判断,得出相应的结论。

期资深辑  周玉华

阅读原文

跳转微信打开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金庸诉江南 著作权纠纷 同人作品 版权 法律 和解 Jin Yong v. Jiangnan Copyright Dispute Fan Fiction Intellectual Property Law Settlement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