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刻圈子-产品经理的日常 09月20日
运动相机市场演变:DJI 与 Insta360 的崛起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本文追溯了运动相机市场的演变历程,从GoPro开创品类,到DJI凭借航拍技术积累,逐步涉足运动相机领域,并推出Osmo Action。文章详细阐述了DJI通过技术迁移,从小众市场逐步拓展至更大影像市场的策略。同时,也介绍了Insta360(影石)如何从全景相机配件起步,凭借产品创意,在运动相机市场开辟新道路,并逐步与DJI形成竞争。文章还探讨了GoPro的式微以及三大厂商在产品创新和市场策略上的差异,并展望了运动相机市场的未来发展。

🚀 DJI的崛起之路:从航拍器配件到运动相机霸主。DJI早期通过为GoPro提供飞行器和云台配件,成功打入航拍影像市场,并在此积累了丰富的飞控、图传、云台防抖、追踪和避障技术。随后,DJI将这些技术迁移至手持影像市场,并最终推出了自家的运动相机Osmo Action,与曾经的合作伙伴GoPro展开竞争,并逐渐成为该领域的领导者。

💡 Insta360(影石)的创新与突围:从全景到运动相机。Insta360(影石)最初以全景相机配件进入市场,虽然未能搭上VR市场的快车,但成功利用全景相机的“先拍后取景”特性,创新性地进入运动相机领域,推出了具有独特优势的产品。影石更注重产品创意,通过模块化设计(如ONE R)和拇指相机(GO系列)等产品,开辟了新的细分市场,并逐渐成为DJI在运动相机领域的重要竞争对手。

📸 传统巨头与新兴力量的对比:GoPro的没落与市场机遇。文章指出,GoPro在运动相机领域曾是领导者,但由于自身原因以及智能手机的冲击,市场份额受到影响。与此形成对比的是,DJI凭借深厚的技术积累和技术迁移能力,以及Insta360(影石)依靠产品创意和软件创新,成为了当前运动相机市场中最具活力的力量。这种竞争格局催生了新产品的不断诞生,也预示着未来市场形态的更多可能性。

GoPro 的创立时间是 2002 年,世界上第一次有运动相机这个品类诞生。DJI 最早就是在 Phantom1 上搭载了 GoPro,才一炮而红,开创了航拍机这个品类。

那是 13 年的事,年底,DJI 就推出了精灵 2 代 VISION 版本,与 GoPro 切割,自身 搭载了一体化的拍摄镜头。

可以说,DJI 早期完全是踩着 GoPro 过河,无论是搭载 GoPro 上天的飞行器,还是专门为 GoPro 定制的禅思系列云台,就是靠着为 Go 家推出配件,DJI 才从一个小众的飞行器 DIY 市场扩展到更大的影像市场。

14 年 DJI 推出了两款产品:搭载了 2.7K 云台相机的 Phantom1 和第一代手持云台相机灵眸 Osmo,后者是大疆首次尝试将相机和云台融合在一起的尝试。

DJI 的产品尝试,可以归结为不断拿小市场积累的技术,延伸到更大的应用市场。

- 小众无人机 DIY 市场,积累飞控技术
- 利用飞控技术,将 GoPro 带上天,打入航拍影像市场
- 在航拍影像市场继续积累影像、图传、云台防抖、追踪、避障技术
- 利用已积累的影像+云台技术,往更广的手持影像市场进发

16 年的灵眸手机云台其实是往更大市场进发的一次尝试,DJI 再次采用了它的配件策略,只不过这一次主角从 GoPro 变成了手机,但手机市场巨头太多,影像又只是其中的一环,进一步的空间有限。

所以又有了新的尝试:利用在航拍市场积累的追踪技术,延伸到车载和更后面的家用扫地机领域;但同样,巨头林立,这场仗很不好打。

19 年,DJI 终于要蚕食自己从前好基友的地盘了:凭着影像和防抖技术的积累,推出了第一款运动相机 Osmo Action。6 年过去了,DJI 也成为了这个领域的霸主。

遥想当年 GoPro 推出第一款运动相机的时候,大概没想到自己会被一个玩飞机的干趴。走过了胶片机时代,挺到了数码时代,从标签到高清再到超清,仿佛运动相机领域的诺基亚,当然 GoPro 的失败自身占了很大原因。一个能说明这一点的例子是:当 Action 1 代问世时,DJI 前侧用了一块 1.4 英寸的全彩显示屏,而 Hero 7 仅仅是一块单色信息显示屏。

其实更有意思的是 DJI 为什么往运动相机的领域走,毕竟 19 年时 GoPro 的份额已经受到了智能手机很大的冲击。或许在没有办法往更大市场走的情况下,DJI 只能尽力去占领各个更加垂类的领域,至少在户外场景,运动相机的三防和防抖属性仍是不可替代的。

而在一个更小众的市场,影石正在偷偷发育,并在 16 年推出了第一款全景相机配件 Nano S。这款可以直接插在苹果手机的全景相机配件,解决了过往理光、三星拉跨的 VR 体验,在极客圈引起了一些反响。

全景相机的初衷是和 VR 打配的,但很不幸,2025 年了,VR 非但没有兴盛,反而逐年递减,影石并没有搭上和 DJI 最初选择的运动相机一样大的市场。

但 JK 并没有头铁地继续在 VR 领域打转,反而利用全景相机的特点,推出了先拍后取景的概念,杀入了运动相机市场,这就是 17 年的 Insta360 ONE 和 18 年的 ONE X。在这个时期,直到 2025 年,影石在全景运动相机这个领域都是没有对手的,更令人好奇的是,DJI 作为一个对竞对严防死守的公司,竟然在长达 5 年的时间里才推出第一款全景相机,给了影石成长的空间,不知道是 DJI 没有看得上这块的市场还是缺乏全景的软件技术基础。

和 DJI 很有区别的是,影石并不是靠技术积累取胜,而更注重产品创意。19 年推出的 GO 系列,小到和 Airpods 差不多大小; 2020 年推出的 ONE R,模块化设计,支持更换广角、全景和一英寸三种镜头,甚至还支持搭载在无人机上,当做全景无人机。真是风水轮流转,以前是无人机想要搭着运动相机,现在是运动相机想要搭着无人机,大家都在互相借力。但 One R 系列虽然有趣,却在定位和定价上缺乏竞争力(三合一的版本比单一功能的竞品都要贵,而用户往往只会买自己需要的,因此在单一维度的竞争力上缺乏优势)。

GO 系列则是非常有意思的产品,开创了拇指相机这一品类,它意味着从运动相机市场切入了更大的日常影像记录,这和 DJI 的 pocket 系列在某种意义上是重合的,区别在于 GO 更多是第一人称视角,Pocket 则兼顾自拍和他拍。目前 GO 系列在影石的产品阵列里销售额仅次于全景,未来它的空间也许比全景更加广阔。

影石每一代的产品都会把花活玩到极致,但 23 年推出的 Ace Pro 在形态上却回归了正统的运动相机造型,没玩一丝花活,虽然塞了一颗 5nm 的 AI 芯片和大光圈 1/1.3'' CMOS,但总是少了点惊喜。但这份惊喜在二代被补上了:一个拍视频的运动相机,在加上街拍手柄后,竟然成了堪比理光、富士的摄影机。

有时候你真的不懂什么时候风会来,就像 pocket 3 乘着小红书记录生活的浪潮兴起, 我想连影石自己应该都没想到自己一个浓眉大眼拍视频的,最后竟走向记录瞬间的摄影道路,都是街拍风潮惹得祸。相比手机摄影,相机拍摄会更有仪式感,而影石+徕卡的品牌、滤镜和 AI 的加持下,Ace 2 顺理成章成了 GR III 和黑卡的平替。真的,有一天影石出胶片我也不意外了,毕竟这是一个连撕拉片和 CCD 都能火的年代,每一代都有自己的复古浪潮。

如果说相机史以前是索尼、佳能这些传统厂商的,后来被手机所替代,或者说大众化,那么最近十年的纯影像厂家,风头最盛的可能就是 GoPro、DJI 和影石这三家了,老狗已经日薄西山,DJI 积累深厚并且技术迁移性很强,影石则靠产品创意和软件积累取胜。正是因为有竞争、有市场,才会有新的产品不断诞生。再过十年,新的产品形态会是什么样?我不得而知,但拭目以待。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运动相机 DJI Insta360 GoPro 航拍 无人机 技术迁移 产品创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