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在“双碳”目标与人工智能算力需求同步飙升的当下,中国电力系统正经历“可再生占比超40%”的历史性拐点。新能源的间歇性与极端天气叠加,使传统“源随荷动”的调度逻辑失效;与此同时,单次大模型训练耗电量已达数亿千瓦时,对电网形成新的“超级负荷”。虚拟电厂(VPP)作为“荷随源动”的核心中枢,通过云-管-边-端架构聚合分布式光伏、储能、可调负荷与电动汽车,实现毫秒级响应与跨市场套利,成为平衡电力供需、消纳绿电与赚取“稳定收益”的关键桥梁。本文在梳理中国电力结构演变与新能源不稳定性机理的基础上,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