钛媒体:引领未来商业与生活新知 09月19日
MiniMax因AI生成内容侵权遭好莱坞巨头起诉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中国大模型创业公司MiniMax的“海螺AI”应用因涉嫌盗用迪士尼、环球影城和华纳兄弟的知识产权,被好莱坞三巨头正式起诉。报道称,海螺AI通过生成IP角色进行推广宣传,涉及《星球大战》等知名IP。海螺AI曾一度在视频生成领域表现亮眼,并连续登上全球AI产品榜榜首。此次诉讼发生在MiniMax推进IPO的关键时刻,可能对其上市进程和市场地位产生影响。分析指出,案件核心争议在于“合理使用”原则的适用,MiniMax可能主张AI训练的创新性,而版权方则关注商业利益受损。过往,MiniMax的AI陪聊软件Taikie也曾因内容风险被下架。MiniMax在C端和B端市场均面临挑战,其IPO前景备受关注。

⚖️ **知识产权纠纷与法律风险:** MiniMax的“海螺AI”应用因涉嫌未经授权使用迪士尼、环球影城和华纳兄弟的知名IP角色(如达斯·维达、小黄人、神奇女侠等)进行内容生成和推广,已被这三家好莱坞巨头联合起诉。此案的核心争议将围绕“合理使用”原则展开,MiniMax可能辩称AI训练和内容生成具有创新性,而版权方则会强调其商业利益和市场份额受到侵犯。MiniMax过往的AI聊天软件Taikie也曾因内容风险面临下架,显示出公司在内容合规方面可能存在持续挑战。

🚀 **IPO关键时期的挑战:** 此次诉讼发生之际,MiniMax正处于推进首次公开募股(IPO)的关键阶段,最新的估值已超过40亿美元。好莱坞巨头的起诉不仅可能引发巨额赔偿,更可能对投资者信心和公司声誉造成严重打击,从而影响其上市进程和估值。同时,其竞争对手智谱也在积极推进IPO,争夺“国内大模型第一股”的称号,MiniMax面临的竞争和压力加剧。

💡 **C端与B端市场拓展困境:** 尽管MiniMax推出了多款AI产品,包括开源大模型、AI视频大模型等,并在一系列技术发布周中展示其全栈AI能力,但在C端市场,其推出的“星野”和“海螺AI”等应用未能复制海外Taikie的成功,用户规模与头部应用差距明显。在B端市场,MiniMax坚持标准化产品路线,但据报道,其在行业化应用方面也未取得显著突破,并且近期有多位高管离职,进一步增加了其寻求第二增长曲线的难度。

📊 **AI行业合规与创新平衡:** 此次事件凸显了AI技术发展与知识产权保护之间的紧张关系。一方面,AI模型需要大量数据进行训练以实现创新和功能提升;另一方面,版权方的权益也需要得到有效保障。MiniMax面临的挑战是如何在推动AI技术前沿创新的同时,确保其产品和商业模式符合现有的法律法规,尤其是在版权保护日益受到重视的背景下,找到技术创新与法律合规之间的平衡点至关重要。

文 | 蓝媒汇,作者 | 封华 编辑 | 魏晓

中国大模型创业公司MiniMax,惹到了地表最强法务部。

彭博社在9月16日报道,好莱坞三巨头——迪士尼、环球影城和华纳兄弟,已正式起诉MiniMax,指控其盗用知识产权,称其旗下的“海螺AI”应用,“完全无视美国版权法”,通过生成IP角色进行推广宣传,涉及《星球大战》中的达斯·维达、《神偷奶爸》中的小黄人和《神奇女侠》等。

海螺AI曾备受市场欢迎。去年2月,OpenAI发布Sora引爆文本生成视频话题后,海螺AI在随后的4月上线。2024年12月和2025年1月,全球AI产品榜的“出海总榜”和“视频生成”类,“海螺AI”连续两月蝉联榜首。

海螺AI曾自称“口袋里的好莱坞制片厂”,已为创作者生成超3.7亿个视频,似乎网上资源都能为其所用,如今好莱坞巨头打破了美梦。

这一事件,揭示了藏在AI下的暗礁。更雪上加霜的是,当下正处于MiniMax推进IPO的关口。

被称为“AI四小强”之一的MiniMax成立于2021年,最新一轮估值超过40亿美元,计划最早于今年上市。与此同时,其竞争对手智谱有望在10月份取得实质性IPO进展,争夺“国内大模型第一股”的称号。

此次风波,是否会成为影响局势走向的关键?

合规风险笼罩MiniMax

MiniMax这下真的踢到铁板了。

毕竟有玩笑称:流落在荒郊野外都能画个米老鼠,等迪士尼法务部带走你。更何况如今迪士尼联合两大巨头带着119页起诉书有备而来。

“该案件的核心争议点聚焦于‘合理使用’(Fair Use)原则的具体适用性,围绕这一原则的博弈将直接影响案件走向,目前尚无绝对胜诉方。”上海正策律师事务所董毅智律师对「AI蓝媒汇」分析。

具体来说,MiniMax可能会主张自身AI的训练行为,并非是对原作品的简单复制或搬运,而是提取、整合与重构,服务于AI生成新内容的创新性目标,符合推动技术创新与行业发展的公共利益。

但是,从迪士尼们的角度来看,MiniMax出于商业盈利目的,生成的高度相似的作品,有可能抢占原作品的市场份额,冲击正常的商业价值。

双方的较量孰强孰弱,还需主要考察三个方面:一是MiniMax的AI训练池中是否包含迪士尼们的版权作品,范围、数量、授权方式如何;二是生成的作品在核心元素、关键情节等方面的相似度;三是MiniMax有没有刻意规避版权方的技术保护措施,如加密、水印等。

如果说,基于大模型的技术特点,在训练阶段使用知名角色信息,尚有一定的合理性,但是输出与版权作品本质相似的作品,就会面临很大的风险,特别是还打上“Hailuo AI”的水印进行宣传。

通常情况下,此等纠纷会走向和解,这或许就是MiniMax有恃无恐的原因——不就是钱嘛。

今年8月,原告律师曾向MiniMax发函,详细列出其生成的侵权角色——包括钢铁侠、死侍、蜘蛛侠、《狮子王》《冰雪奇缘》中的主角在内约50个IP角色。但MiniMax既未作出实质回应,也未下架内容。

那么,普通用户在使用海螺AI生成这些内容时,会面临侵权风险吗?

“若是个人出于非商业目的使用,比如生成同人作品仅供自己娱乐,在一些情况下可能会受到‘合理使用’原则的保护。然而,一旦涉及商业用途,或者进行广泛传播,风险就会大幅升高。”董毅智律师向对「AI蓝媒汇」分析。

也就是说,使用海螺AI的创作者,在借此获取流量的同时,也有一定的可能面临侵权风险。

对于MiniMax来说,违规风险始终是悬在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其旗下的AI陪聊软件Taikie就受此困扰。在Talkie上,用户可以与不同性格和身份的虚拟角色进行互动,也可以自己上传20张照片,塑造专属于自己的虚拟角色,充当精神恋爱对象。

Taikie在海外火爆一时,用户高速增长,向用户收费的模式主要集中在会员订阅、充值解锁“抽卡”等方式。去年有业内人士预测,该应用成为当时MiniMax的主要营收来源,带来了超过7000万美元的收益。

但是,这类主打“擦边”和“成瘾”性的应用,本身就面临着监管和伦理风险。与此次被控告版权风险如出一辙的是,MiniMax有能力为大模型规避法律风险,但却没有主动进行擦边内容的有效引导和过滤。

2024年11月,日本应用商店将Talkie下架,一个月后美国跟进,Taikie的火爆态势戛然而止。

显然,MiniMax在面临技术迭代和友商竞争压力的同时,还需要解决更多问题。

“昙花一现”的MiniMax

在推进IPO的道路上,MiniMax急于证明自己的实力与价值,不断扩充产品体系是重要举措之一。

MiniMax围绕娱乐和生产力工具赛道,推出了多项技术和应用,特别是今年6月的“技术发布周”,MiniMax一改往日的低调,连续发布了五款AI产品,涵盖开源大模型、AI视频大模型、智能体、AI音色工具等,尽力展示着全栈AI能力生态。

显然,为补齐IPO前的叙事,MiniMax的动作也快了起来。不过,时至今日,MiniMax还未拿出足够火爆的C端AI应用。

2023年9月,MiniMax推出Talkie的国内版应用星野,同样是陪伴聊天玩法,同时UI更加精美,功能也有所增加。

之后,MiniMax还将“海螺AI”一分为二,拆分为一个主打AI助手的“MiniMax”,和侧重视频创作的“海螺AI”。

但无论是“星野”,还是生产力视频工具“海螺AI”,MiniMax即使加入陪伴和社交元素努力吸引用户,都没能打造出第二个Taikie。

QuestMobile在9月16日发布的数据显示,星野挤入了2025年8月月活跃用户规模TOP10榜单,位列第九位,用户规模为100-500万,与豆包等热门应用,差了数个量级。海螺AI则没有上榜。

9月份,MiniMax又推出新一代AI音乐生成模型MiniMax Music 1.5,同样没能激起多大的市场水花。

C端砸不出水花的同时,MiniMax在b端也未能取得太大突破。

据报道,MiniMax的To B战略与友商不同的是,坚持标准化产品,不接受深度定制或私有化部署需求。他们认为只有标准化路线才适合大模型创业公司,否则定制化项目投入大、周期长,反而说明这一代模型能力不足。

MiniMax副总裁刘华表示:“2025年MiniMax的目标是提升模型的推理能力,使其进入更多严肃的生产和研发场景。”

但面临资本降温、技术迭代趋缓、商业化压力陡增的局面,MiniMax的战斗力已然不再充沛。

2024年9月份,MiniMax产品负责人张前川,淡出公司事务,改任产品顾问一职;今年3月份,MiniMax负责商业化的合伙人兼副总裁魏伟离职;今年7月,副总裁、战略投资负责人魏瀚曈正式离职。

这让MiniMax艰难的B端行业化之路,更加雪上加霜。

而与此同时,智谱正在加速抢夺“国内大模型第一股”的桂冠。从融资历程上看,智谱的底气更足。

智谱的融资节奏,规模更大也更频繁,今年7月2日又获得10亿人民币战投,估值已经达到300亿。

差不多的时间,有消息称MiniMax已接近完成新一轮近3亿美元的融资,估值将超过40亿美元,约合286.96亿元人民币。

接近的估值水平与爆料时间,显示出争抢IPO节奏的暗流汹涌。二者的IPO计划,是中国AI创业浪潮的缩影,上市并非终点,而是更严格考验的开始。

不过,对于MiniMax来说,其在AI在情感陪伴市场昙花一现,以及在B端市场的失利,迟迟未能找到第二增长曲线。在一众大模型和AI应用之间,MiniMax已然“泯然众人”。

至于其本身的IPO进程,除了投资人,或许无人在意。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钛媒体微信号(ID:taimeiti),或者下载钛媒体App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MiniMax 海螺AI AI侵权 知识产权 好莱坞 IPO 大模型 版权 法律风险 AI生成内容 MiniMax Hailuo AI AI Infringement Intellectual Property Hollywood IPO Large Model Copyright Legal Risk AI Generated Content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