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
本文第三期“社区是否改变我们对生活的想象”聚焦普通人的真实经历。通过@佳其、@碳水、@小鑫等人的故事,展现了社区如何打破职场麻木,赋予个体砸碎枷锁的勇气,提供安全场域,并深化对生活意义的探索。从“层流”到“湍流”,社区生活带来生命力,让晒过的太阳、吃过的饭、聊过的话成为支撑个体成长的养分。文章深刻揭示了社区在重塑个体生活方式、社交距离和自我认知方面的积极作用,强调了在社区中发现生活另一种可能的重要性。
✨ 社区提供勇气与安全感:文章强调,社区并非提供标准答案,而是给予个体打破束缚、勇敢探索的勇气。它创造了一个安全场域,让人们能够自由表达、尝试新的社交方式,例如@小哈所描述的“社交实验”。这种安全感是个人成长和改变的重要基石。
🌈 丰富生活体验与连接:通过@鱼对“层流”与“湍流”的比喻,文章展现了社区生活的多样性和活力。人员流动、思想交织带来了绚烂多彩、永不一成不变的社区体验,同时也帮助个体更好地感受与他人的关系,以及与社区、自然环境的联系,从而发现生活的另一种可能。
💖 重塑生活方式与自我认知:许多受访者分享了社区如何改变了他们对朝九晚五或996工作模式的认知,转而追求更自由、更具意义的生活方式。例如@碳水在社区中学会了允许自己“浪费时间”去感受美好,@佳其则在社区中走出了自我否定的困境,逐渐变得自洽。社区生活帮助人们重新审视和定义“生活”的意义,并找到属于自己的节奏。
🌟 建立深层情感联结与归属感:文章描绘了社区成员之间真诚、炙热、丰富且默契的互动。从一起做饭、跳舞到深夜长谈,社区生活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营造出“家”一般的温暖和归属感。这种集体感和家人般的联结,即使在离开后也能给予个体持续的温暖力量,例如@穆莹的分享。
🌱 激发个人成长与未来想象:社区经历为个体提供了反思和成长的土壤。通过与不同背景的人交流,个体得以拓宽视野,发现自身闪光点,并受到启发去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伯约在社区中萌生了在小城市扎根的想法,并看到了时间和空间自由的可能性,这为未来的生活规划提供了新的方向。
原创 细普 2025-09-18 11:56 云南
记录下,那些在NCC被我们所创造的普通日子

「当改变成为共同的印记」这是「社区是否改变我们对生活的想象」第三期。 如果说前两期是星火初燃,那么这一期,我们听见了火焰噼啪作响的声音。 读着@佳其 从职场麻木走向自洽的漫长跋涉, 看着@碳水 躺在草地上为一片彩云放弃“正经工作”的瞬间, 听着@小鑫 说“朋友圈发得少了,心却更满了”—— 我们猛然发现: 社区给予的从不是标准答案,而是允许你砸碎枷锁的勇气, 是@小哈 笔下“社交实验”的安全场域, 是@穆莹 心里“总有一天要回去”的灯塔, 更是@鱼 眼中,从“层流”奔向“湍流”的生命力! 这些故事里,有挣扎的裂痕,也有新生的光芒。 改变或许疼痛,但回望时—— 那些在这里晒过的太阳、吃过的5元素食、深夜聊过的天, 都成了骨骼里长出的、支撑我们走向辽阔的钙质。 (以下声音,来自更炽热的蜕变现场)
@小鑫
社区的存在对我来说是一个更舒适的恰如其分的社交环境和社交距离,区别于工作期间的有利益纠葛的同事关系,也区别于毫无保留的至亲和挚友关系,社区里的大家都知道彼此是生命中的过客,但又不吝惜自己的时间和感情,真诚又炙热,丰富且默契。之前总在提醒自己要有觉知,要活在当下,来了大理,进入社区之后,不知不觉地就更加进入这种状态,最直观的就是朋友圈都发的少了,我更关注自己喜欢什么,想要什么,怎么生活了。
@鱼
我原本理解的长大之后的生活,是在钢铁森林的办公间内日复一日的工作,是在一个又一个项目中争取争取升职加薪,但在NCC的社区生活中,我发现了生活的另一种可能。如果说以前对生活的想象是一种稳定的层流,那在云南大理的社区生活就像是一种多元丰富而又捉摸不透的湍流,人员的流动带来的社交变动,不同背景的朋友带来的思维交织,都让社区生活绚烂多彩,从不一成不变。而远离了都市的浮躁,在这里我们能更好的感受和身边人的关系,更能更好的发掘自身与社区与自然环境的联系。
@佳其
身为一个理想主义者,曾经困顿于两点一线的都市生活中。在繁忙的工作之外,几乎没有任何其他的社交活动,那段时间,只能用不停的努力工作来躲避回到家后独自一人的虚无感。甚至当我在某一天回顾我这几年的经历时,我都想不起什么印象深刻、感觉非常有意义的事,只记得需求贯穿了工作、游戏覆盖了生活、坐地铁都是刷着技术博客。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我清楚的知道这不是我想要的生活,所以时常自问:我到底在追求什么呢?在开始工作时,对于职场,我也曾抱有遐想,我认为我会在工作中找到价值,交到一些朋友。但重复的工作会麻木每一个人,无人在意你的情绪,也无人关心你的生活,同事的沟通都出于一个目的——希望在工作上能配合的更好一点。我仍然记得初入职场时,面对那种氛围的手足无措,大家工作都忙得要死,谁闲的没事儿和你交朋友?有人6点准时下班忙着回家陪老婆孩子,有人改需求改的双眼无神,大家忙到没有时间停下来,可怜我这个满腔热血的愣头青也渐渐被同化,麻木、重复成为工作的主旋律。从充满冷气的地铁出来,川流交错的人流总是会给人恍惚感,我是这个时代下万千青年的一个缩影,干着重复的工作供养着房东和猪脚饭老板,期盼着工作七八年的工资能在老家全款买套房,把擦边博主/游戏博主当作精神食粮来缓解工作压力……于是我下定决心毅然离开,奔着远方而去,向着未来而来。社区生活,其实是存在于我对“生活”的想象中的。就像在小时的街边巷子总有老登在那下棋,我踊跃参与,所以我和老登们成为了朋友;那时总去猪肉摊帮我妈买肉,次数多了认识了他家的小孩所以后来总去他家打游戏;因为喜欢吃香瓜所以认识了香瓜阿姨家的姑娘小雪……一切都是自然而然发生的,一旦你和周围的环境产生了联系,你们的链接就开始了,它大部分时候是无目的性的,大家之间没有利益相关,生活可以深入也可以浅出,可以创造故事也可以平淡离去,这在我看来,就是生活和朋友之间最好的状态。这种状态,是我本初就追求的自由和随性,是一份选择的权利。我可以选择在什么地方工作、做什么工作,也可以选择和任何人交朋友,可以随意表达自己的想法,可以轻而易举的和别人去沟通、去开怀大笑、去吹牛。可我曾丧失了这份权利。在刚离职进行自我探索的半年多里,心理问题是我遇到的最大的问题,强烈的自我否定让我无法激起任何对生活的热情,我就着自己的爱好换着法子倒腾,去做各种之前没有做过的事,但还是毫无改变。这其中原因有生活节奏切换的不适、工作的影响、家里的压力、经济的压力,如此多的压力,单靠当时的自己很难走出来。在那段整日与自我否定、焦虑、焦躁作斗争的日子里,我在各个社区混迹了一年多,时间和良好的环境可以抚平一切,我逐渐变得自洽,如今回头望去,那时与人交谈时的尴尬,一幕幕的压抑和难过,一次次的否定和退却,竟也变得云淡风轻。说来略有不堪,可那就是我的来时路,这是一段非常宝贵的记忆,十分感谢在社区遇到的每一个帮助过我的好朋友,在他们的帮助下,我才能走出自我的困境,重新焕发生机。也可能是因为,自由的灵魂总会在自由的土壤里重新发芽。
@小花生
答案是:改变很大!大理非常适合先住进社区,像是在一个新地方有了个稳定的根据地,建立了个关系网。再搬出去住后,随时可以再加入到社区活动当中。可以有自己的空间,也可以随时随地回到人群当中。另外,还可以在社区发起分享活动,更可以在大家的热情中生发出更多有趣的创意,比如在参加活动时给社区的小伙伴画手部图腾。社区就像一座温暖的港湾,随时为你敞开怀抱。
@小哈
社区当然改变了我对生活的想象,它让我切实体会到了有社区感的生活是何模样。来到大理的生活,让我清楚了我理想的生活不是在地铁外卖格子间,而是在一然堂门口吃着5元素食看着夕阳在苍山落下余晖,是朴实生活里的自由,而不是精致生活里的束缚;社区带给我的是更进一步的东西,是在这种理想的生活场景里如何满足自己的社交需求,如何安排一天的生活。我觉得社区像是一个社交实验,在实验中,你去尝试与人亲密交往的方式和距离,提出问题,去找答案。离开NCC之后,我换到一个,人更少更稳定的社区,仍在做我的实验——理想的生活具体是什么样子的。这里没有大理那样丰富的活动,某种意义上无聊得很,但也因此更接近乡村生活。每天工作之余,在小厨房里做自己的饭,在吃饭时搭搭话,尝一尝其他人做的美食。更多时候与自己相处,傍晚也会想着在客厅放一放新番旧番,带大家去看一些不同的动漫。
@伯约
从口罩时期开始到现在,对生活方式的看法确实有改变,社区也对我产生了很多影响。第一次接触的社区是一个短期旅行类小圈子,发现陌生人在经过仅仅几天的了解以后,也能实现深度的沟通和交流。在接触浙江和大理的数字游民社区以后,产生了在一些小城市扎根的想法,消费比一线城市低,能找到兴趣的同好,也有一起做事的可能性。在线工作也让人看到了时间和空间自由的可能,而社区为以前形单影只的数字游民提供了一个熟人圈子,扩大了朋友的范围。社区成员的一个鲜明的共性就是热爱自由,也许会有很多类似的想法。大家可以选择一个有社区的base地,平时就一块玩,有空的时候可以在全国以至全世界游牧,与社区认识的朋友在天南海北相聚。
@碳水
社区是否改变了我对生活的想象?好像并没有,因为我对太久远以后的生活,或者以后过怎么样太具体的生活并没有明确的想法,大多数时候都是凭着感觉在做计划。但在NCC的经历确实改变了我对生活的感受。年后第一次去NCC,原本应该在大理玩10天后回宁波入职新公司,但见到了那么多人在自由职业好像觉得只要有份收入就可以,不用再像之前那么多年一样朝九晚五按部就班或者996卷加班当合格的牛马,然后就继续旅行了。第二次回NCC在4月,4月7日满仓跌停20%,3月和4月的收益一天跌没,正在郁闷的时候前领导电话劝我说“玩了那么久该回来工作了”,又推岗位给我。犹豫的时候看见草地上正在玩飞盘的大家,还是觉得不能活的太死气沉沉,又一次拒绝了他的好意。去路边买了根冰淇淋吃着,躺在草地上看云,发现透过墨镜可以看见太阳周边的云是彩色的,为了自己这微不足道的新发现高兴。如果是在上班,没有这么多“无聊”的时间去感受身边这么多细碎的快乐,毕竟大家的时间都浪费在没有什么效率大多都在推诿扯皮的会议上。所以社区带给我对生活的感受是,我们应该允许自己浪费一些时间去感知一些美好。毕竟我们工作了那么久,也很辛苦,我们可以好好休息一段时间。希望我们都好。
@Autumn
没有什么比飞盘比赛,更能代表我在社区的生活了。在这里,组队打飞盘特别容易——有时只有六七个人,有时候一下子能凑几十人。大家骑着电动车,趁着日落来到洱海边或学校操场,一打就是两三个小时。飞盘在彼此手中不断传递,几轮下来,陌生人迅速变成了队友。奔跑、传盘、配合间迸发出的默契和友谊,比日常生活多了一份纯粹与热烈,也让我真切感受到社区的温度——热闹而自由,生机而温暖。
@穆莹
毕业后很久没有过集体生活了,怀着期待、探索的心情住进NCC,为我之前平淡且有些枯燥的生活打开了通往另一个世界的门,在NCC我重新找回了集体的感觉,这里真的就像家一样,社区的小伙伴就是家人,我们一起做饭、跳舞、爬山、看流星、放烟花、圆桌交流等等等等,有太多快乐时光,人和人的距离在朝夕相处中一点点拉进。通过参加各种活动,和不同的人交流,我发现大家有不同有趣的经历,有不同的想法和感受,每个人都很不一样,都有各自的闪光点,都在做着自己喜欢的事,过着自己想要的生活,每一个人都在发光发热,大家不只是为了生活奔波,而是真正的在生活,这给了我对自己未来生活的想象,虽然我已回到城市生活,但我时不时想起在NCC的日子,想起在那里认识的朋友、发生的事,依旧会给我带来温暖的力量。我喜欢社区的生活,喜欢社区的每一个人,有一天,我会回来的!
所有未完成的故事,终将重逢 我们收集过天台的晨曦,记录过火把节的欢腾, 而这一期,我们触摸到了改变的核心温度—— 那是@佳其 走出抑郁阴霾时,土壤里重新抽芽的自由; 是@碳水 躺在飞盘场边,用冰淇淋兑换的彩虹; 是@伯约 在四海漂泊中,始终相信“总会再相遇”的笃定。 社区像一枚温柔的楔子,敲进我们被规训的生活缝隙, 于是光透进来,风涌进来, 他人的故事流进来,灌溉自己干涸的河床。 当@小花生 把图腾画在伙伴手背, 当@Autumu 讲述“吃什么不重要,身边人最重要”的故事, 当@穆莹 带着这里的温暖继续城市跋涉…… 我们知道:有些改变一旦发生,便是永恒。 感谢所有撕裂过、生长过、勇敢袒露过伤口的讲述者。 大理的季风永不停止, 而所有被社区改写的故事, 终将在某个夏天的院子里, 笑着重逢。 (下期终章,敬请期待)
【人人都是人类学家】作为从大理启程的共居共创社区,NCC一直致力于为这个多元文化的地方和全球的数字游民、创业者、创作者以及生活方式探索者提供交流与创造的空间。这里不仅是工作与生活的交汇点,更是各种故事与灵感的源泉。为了让大家更好地了解在地风貌,和NCC之间的联系,并连接更多的声音,我们决定发起“人人都是人类学家”项目。我们将邀请NCC所在地(大理、黄山、三亚、昆山)的人物、NCC社区成员、以及与我们有过互动的朋友,分享你们的故事。希望通过开放、多元的不同视角,将在地的多样性与社区的温暖传递给更多人!也希望通过这些故事给予你力量!长期招募采访人和受访人,可➕小助手详询🤝
撰文|细普图片|NCCer排版|大飞审核|大曹项目|人人都是人类学家
阅读原文
跳转微信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