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之家 09月18日
中国石化成功研发60K大丝束碳纤维,填补国内空白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在第28届中国国际复材展上,中国石化上海石化自主研发的60K大丝束碳纤维产品正式亮相,标志着国内首创,填补了市场空白,性能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中国石化已形成包括24K、48K、60K在内的近20种型号碳纤维产品生产能力,构建了“通用型+高性能”和“大丝束+小丝束”的全谱系产品线。此次突破60K大丝束碳纤维的工业化生产,显著提升了强度和抗变形能力,尤其适用于深海风电等领域,有望大幅提高风电叶片性能和生产效率。中国石化已成为国内首家掌握60K大丝束碳纤维生产技术的企业,并在碳纤维领域积累了大量专利。

🌟 **国内首创60K大丝束碳纤维成功研发**:中国石化上海石化自主研发的60K大丝束碳纤维产品在第28届中国国际复材展上亮相,这是国内首次实现该技术的工业化生产,填补了国内市场空白,产品性能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

🚀 **完善碳纤维产品谱系,助力产业链自主可控**:此次60K产品的成功,使中国石化拥有了24K、48K、60K等多种规格的大丝束碳纤维生产能力,形成了“通用型+高性能”和“大丝束+小丝束”的全谱系产品,为我国碳纤维产业链的自主可控提供了坚实支撑。

💨 **性能显著提升,拓展应用新领域**:与48K大丝束碳纤维相比,60K碳纤维具有更高的强度和更强的抗变形能力。例如,其拉伸强度比48K提高23%,弹性模量提高5%。这使得它在功率更大、叶片更大的深远海风电叶片等高端应用场景中具有显著优势,能有效提升生产效率。

🔬 **深厚技术积累与专利布局**:中国石化是全球第四家掌握大丝束碳纤维技术的企业,并在此领域进行了大量的研发投入。目前已在碳纤维及其复合材料领域申请专利842项,获授权408项,展现了其在技术创新和知识产权保护方面的强大实力。

IT之家 9 月 18 日消息,在今日的第 28 届中国国际复材展上,由中国石化上海石化自主研发的 60K 大丝束碳纤维新产品正式亮相

中国石化表示,该产品为国内首创,有效填补了国内市场空白,性能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至此,中国石化已拥有 24K、48K、60K 等不同丝束规格近 20 种型号的碳纤维产品生产能力,形成了“通用型 + 高性能”“大丝束 + 小丝束”产品全谱系,助力我国碳纤维产业链实现自主可控。

碳纤维被称为“新材料之王”“黑黄金”,比重不到钢的四分之一,强度却是钢的 7 至 9 倍,并具有耐腐蚀的特性,广泛应用于风能、太阳能、高铁动车、飞机部件等领域。长期以来,中国的碳纤维发展主要是在小丝束碳纤维方面

中国石化经过 2 年研发攻关,成功打通全流程。在行业内,通常将每束碳纤维根数大于 4.8 万根(简称 48K)的称为大丝束碳纤维。2022 年,中国石化率先实现 48K 大丝束碳纤维工业化生产的突破,并经过近两年的产业化研发攻关,成功突破 60K 以上大容量单喷头工业制备技术难点,完成 60K 大丝束碳纤维从原丝制备到氧化炭化全流程“通关”,实现工业化试生产,成为国内首家能生产 60K 大丝束碳纤维的企业。

与 48K 大丝束碳纤维相比,60K 大丝束碳纤维强度更高、抗变形能力更强,能够有效提升生产效率、并带动下游复合材料的生产效率,产品将主要运用于深海风电等领域。

中国石化碳纤维专家、上海石化副总经理黄翔宇介绍,近年来,随着国内风电产业逐步向深海进军,对于风电叶片的长度和模量有了更高要求,经测试验证,上海石化 60K 碳纤维丝束拉伸强度比 48K 提高 23%,单股丝束可吊起 1 吨重物;弹性模量比 48K 提高 5%,可应用于功率更大、叶片更大的深远海风电叶片等场景。

IT之家从中国石化官方获悉,碳纤维技术有着森严的技术壁垒,中国石化是国内第一家、全球第四家掌握大丝束碳纤维技术的企业。目前,中国石化已在碳纤维及其复合材料领域申请专利 842 项,专利申请数排名全国第一、全球第三,获授权 408 项,共完成 PCT 申请 4 项。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中国石化 碳纤维 大丝束碳纤维 60K 新材料 Sinopec Carbon Fiber Large Tow Carbon Fiber 60K New Materials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