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深入浅出地解析了比特币(BTC)作为主流加密货币的核心机制。首先介绍了比特币的起源,由中本聪构想,采用P2P网络和SHA-256算法,总量限定在2100万枚,强调其去中心化和社区维护的特性。文章进一步探讨了比特币的价值分配和市场动态,引用28定律分析了富人与穷人在比特币持有上的潜在差异,并指出交易所的拉盘行为可能吸引新用户入场,最终使早期持有者获利。同时,文章也对比特币的实际应用场景提出质疑,认为其更多被视为一种炒作投资工具,而非广泛接受的支付或储蓄方式,并类比QQ币的价值,指出了其在缺乏实际使用场景下的潜在风险。最后,文章通过小渔村的类比,阐述了货币的本质在于权威的信任背书和兑换价值,而比特币目前在这方面仍面临挑战。
💡 **比特币的技术基础**:比特币由中本聪构想,运行在P2P网络上,依赖SHA-256加密算法(也提及SHA-384/512),总量固定为2100万枚,由社区维护,其设计旨在实现无需银行的交易,并考虑未来对抗量子计算的潜在需求。
📈 **价值分配与市场动态**:文章运用“28定律”分析比特币的财富分配,指出富人可能通过交易所的“拉盘”操作吸引散户入场,从而实现自身获利和“解套”,暗示了市场操纵的可能性以及对普通投资者潜在的风险。
🤔 **比特币的实际应用与货币本质**:文章对全球范围内接受比特币作为日常交易或储蓄方式的普遍性表示怀疑,认为其更多被视为一种炒作投资品,而非具有内在价值的资产。结合小渔村的例子,强调了传统货币依赖于当地权威的信任背书和可兑换性,而比特币在这一方面仍需发展。
⚠️ **潜在风险与价值锚定**:文章暗示,如果比特币缺乏广泛的实际应用场景和用户基础,其价值可能不如QQ币,并且存在被遗弃的风险。这突显了加密货币价值的锚定问题,即其价值在多大程度上依赖于共识和实际效用,而非仅仅是投机。
首先了解一下主流币
BTC (来自一位程序员(中本聪)构想不需要银行🏦交易的
P2P (注:p2p 就和迅雷一样,用的人多就下载快,转币就快,没人用就慢,价格就便宜)
SHA-256 算法;(也有其他算法,比如:SHA-384 、SHA-512 )和手机内存差不多,512 适合更大型的,256 的 简单粗暴适合,目前用没问题
总量 2100 万个 (由比特币社区维护,一般不会随意修改代码的)如果真想改也是可以改的,不然以后怎么对抗量子计算—————————————————————-如果按照世界上的富人穷人 28 定律,富人持有=1650 ,穷人=450 ,富人左手倒右手,在交易所来回拉盘,吸引更多穷人进场,富人最终解套,留下没人维护的 BTC 毫无价值(本质上连 QQ 币都不值钱,QQ 币好歹可以买游戏装备)
补充,都说比特币有共识,没人用有什么用。全世界有人真的会用网上的一串数字来储蓄钱吗。只能是炒作投资罢了
再说说 GUO 情
假如 一个小渔村,村长开个银行,每天人来人往的交易,突然来了新的网上货币,当地人也不太可能接受交易,村长更不会允许。———————————————————-货币的本质 就是 首先是由当地权威人员负责的
人民相信你可以换 1:1 的东西,所以才会用你的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