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有博主指出微信占用大量手机存储空间,认为是文件转发策略导致重复存储。博主分享了Python代码用于删除重复文件,但微信团队员工回应称不建议此做法。该员工解释,微信并非对多次转发的同一文件进行重复存储,电脑上显示的“(1)、(2)”是硬链接,实际只存储一份。同时,博主的代码通过文件名判断重复过于粗暴,可能导致消息无法打开或误删,建议用户谨慎操作。
📝 **文件存储机制误解**:部分用户认为微信在多次转发同一文件时会重复存储,导致手机空间被大量占用。然而,微信团队解释,电脑上显示的文件名带有“(1)、(2)”等后缀,实际是硬链接,代表文件只在手机上存储了一份,而非真正的重复拷贝。
💻 **代码清理的风险**:博主分享的Python代码通过文件名重复来判断并删除文件,这种方法被认为过于粗暴。微信员工警告,此举可能导致原有消息无法正常打开,且存在误删其他重要文件的风险,因此不建议用户自行尝试。
💡 **官方建议与实际情况**:微信团队明确表示,用户对微信的文件存储机制存在误解。他们不建议用户通过自行编写代码来删除重复文件,强调这种操作可能带来的潜在问题,并暗示微信本身有更优化的文件管理方式。
快科技9月18日消息,有博主发文表示,为什么微信总是如此易胖?用不了多久就可以占用新手机几十个G,这其实是微信神鬼莫测的文件转发策略导致的。
例如将同一份文档、图片、视频转发给多个好友,每一次转发都会重新保存一份在手机上,而不是满大街都用的MD5去重。于是搞到最后,海量重复文件占用了手机大量存储空间。
所以从理论上来说,直接编写一个删除重复文件的程序,就能搞定微信这个易胖体质,该博主还在微博上分享了微信迅速去重瘦身的Python代码。
对比,微信团队员工客村小蒋表示,非常不建议这么做,没用,而且可能带来不好的后果。
客村小蒋指出,大家对微信有挺大的误解,一是微信并没有对多次转发的同一个文件重复存储,电脑里看到的同文件名加(1)、(2)是硬链接,实际只有一份真实存储;二是这里的代码是通过名字重复来判断,非常粗暴,删除之后,可能导致原来消息打不开,还存在误删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