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嗅 09月18日
国庆出境大巴团遇冷,行业模式面临转型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今年国庆假期,以日本、东南亚为代表的出境大巴团遭遇“断崖式”凉意,收客情况远不如往年。经验丰富的旅行社老兵和主打纯玩的新锐品牌均表示,十一期间游客兴趣不高,客源主要依靠暑期改期或私域流量。尽管整体出入境机票预订量和酒店搜索热度有所增长,但传统大巴组团模式因无法满足当下消费者对专业、精品、深度小团的需求而显得力不从心。游客不再满足于走马观花式的打卡,更追求真实的在地体验和人际互动,这使得传统大巴团的“搬运工程”式旅游模式逐渐退场,行业正面临向小团化、定制化、主题化转型的挑战。

📉 **出境大巴团遭遇寒冬,收客情况断崖式下滑**:多位旅游从业者反馈,今年国庆假期出境大巴团收客情况异常艰难,远不及往年。以日本、东南亚亲子团著称的老牌旅行社和主打纯玩的知名旅行社均面临客源稀少、排期大面积空白的困境,许多游客已将出行计划转向寒假,对十一黄金周出境游兴趣骤减,部分旅行社甚至表示“没人问”。

✈️ **整体出游意愿回升,但传统模式遇瓶颈**:数据显示,今年国庆中秋假期的出入境航线机票预订量和出境酒店搜索热度均有增长,长线目的地呈现正增长态势。然而,这种增长并未惠及传统的大巴组团游。分析认为,当前消费者,尤其是年轻人和中产阶级,更青睐专业、精品、深度的小团游,而走马观花、行程紧凑的大巴团模式已无法满足其对旅行深度和个性化体验的需求,其“搬运工程”式的特点成为硬伤。

💡 **消费者需求升级,旅行社亟需转型**:随着消费者对旅行的认知升级,他们不再满足于简单的打卡和被安排,而是追求更真实的在地体验、街角小店的美食以及与当地人的互动。大巴团因行程限制、人数过多导致缺乏灵活性,难以提供这些深度的旅行感受。旅行社正面临从“整体承包商”向“零部件供应商”的拆解,必须转向精品团、定制团、主题团等小单元模式,提供差异化产品和品牌人格,以适应市场变化和消费者需求。

前两天,我在旅界搭建的六个行业社群里抛出了同一个问题:“今年国庆,做出境的朋友们收客情况都怎么样呀?”

消息刚发出去,那些做出境大巴团的同行们一条条语音、文字、截图接连砸了进来,每个声音都透着一种相似的情绪——凉,断崖式的凉。

故事一来自湖南的老江,他做日本、东南亚亲子团已经十多年,是那种每年节假日都会爆单的老兵。

去年国庆,他说根本不愁满团,尤其是像新马和清迈这类目的地,家长们出手毫不含糊,基本“19+1”座位总是提前锁满。

今年他也没敢懈怠,照例提前切了日本、清迈、沙巴几条热门线路机位、大巴,线上线下资源全配齐,但客人却怎么都凑不齐。

字里行间,都能看出老江的卑微求生:“国庆?没人问,真的没人问。家长们现在都计划寒假了,十一他们几乎没兴趣,现在10月2号团也只收了2个客人。”

他苦笑了一句,“只能天天群发广告,骚扰同行了。”

第二个故事就更扎心了。

一家主打新加坡、马来西亚纯玩的云南某知名旅行社负责人小薇给我发来一句话:“我们这整个国庆只有18人参团,还全是小红书等私域拉来的。

这个数字,在过去简直不敢想象。

她给我截图了自家操作系统的排期计划表,10月5日以后全是空白。她说:“现在拉来的客人,还有几个是暑期因故无法出行改期的,再之后,明显没人了。”

“尤其今年好多直客一听我们没有自由行产品,转身就走了。”小薇说这句话时,发了个捂脸的表情。

出境组团社同行们一片哀嚎后,很快就聊到今天跟团游用户的画像。

大家一致认同,愿意听从安排、缺乏目的地认知、不爱动脑筋的那群国内大巴跟团游主力已经被过度消费,抑或没能力消费,甚至可以说是被时代抛下了。

而对同业来说,当国庆黄金周出境大巴团也开始乏人问津,这生意虽然还没黄,但黄昏将至已成既定事实。

为什么今年十一出境以往受宠的大巴组团这么难?

如果只把原因归结为大家不爱出境旅游了,那未免太浅了。

航旅纵横大数据显示,截至9月17日,今年中秋国庆假期的出入境航线机票预订量超140万张,日均机票预订量较去年同期增长约16%。

《携程2025国庆大数据预测报告》亦披露,今年国庆出境酒店市场搜索热度同比增长40%,乌兹别克斯坦、格鲁吉亚等一带一路共建国家正成为内地旅客出境自驾的新兴热点,该目的地租车订单量分别增长3倍、2倍和10倍。

事实上,从航司、酒店、租车等同业的体感来看,今年国庆、中秋连休,比2024年多出1天的基础上,往前请3天假、往后请3天假都能凑成“请3休12”,带动了出境长线目的地正增长。

但一个尴尬的现实摆在眼前,该热的都热了,冷的偏偏是大巴团。

而真相或许是无论欧美、中亚,抑或日本、东南亚,今天的年轻人、中产出行需要的是专业、精品、深度小团,走马观花的散拼大巴团天生就无法深度游,这才是最大硬伤。

跟过团的朋友应该都清楚,即使报名时客服口口声声的深度团,真到成行时,往往会被景点密度、旅行时长来偷换旅游深度这个概念。

每天早出晚归,几点去哪,几点集合,景点一口气打卡五个,八菜一汤中餐馆来回赶两小时,晚上回酒店倒头就睡。

旅行变成了一次精确计算的搬运工程,每一个环节都是为了完成看过、来过、拍过的累人目标。

但今天的出境旅游者早就不满足于这样的节奏了。

他们想知道的不只是去哪打卡过,希望了解这座城市的居民日常是否会经过这里、是否会把这里当作生活的一部分。

他们想吃的也不仅是团餐,更想拐进街角那家菜单上只有当地文字的不起眼小店。

他们对一个地方产生兴趣,往往不是因为被讲解,而是因为曾经在一场黄昏下的集市,短暂地成为过那里的路人。

澳大利亚霍巴特集市/旅界实拍

这些真实的旅途感受,恰恰是大巴团最难提供的。

因为行程太紧,没时间,也因为人数太多,没灵活度,导游和司机只负责完成固定线路,没有多余心力去引导体验。

而且,许多出境大巴团由于组团社压缩成本,领队和当地地陪导游会压缩为一个人。

说白了,你是第一次来欧洲,导游可能也没比你多几次。

大巴团的结构本身就决定了人与人之间难以建立链接,车上是一群素不相识的陌生人,旅途中缺乏陪伴感,更难以产生真正的情绪共鸣。

可对今天的中产、年轻人来说,旅行真正的记忆往往来源于人与人之间的互动,但大巴团带来的更多是被管理、安排、赶路。

这时候所谓的旅游放松就成了一种伪命题。

而当人们开始重新定义旅行,也就意味着曾经那个统一集合、大巴奔袭、走马观花的出境游旧时代正慢慢退场,在天光中走进黄昏。

下一站,出境旅行社要往哪走?

我们先看一组数据。

据文旅部统计,2024年第三季度,全国旅行社组织的出境旅游为373.02万人次。

乍看之下还不错,但如果你翻到下一行,会发现另一组数据,提供出境旅游单项服务的为107.74万人次,已经接近主团量的三分之一。

这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早在去年,越来越多的出境客人已经不需要一整套旅行团产品了,再到今年,自由行比例只会更高。

那些受过高等教育、懂外语、会搜索的年轻人习惯在小红书刷攻略,他们可以在支付宝上预约签证,在OTA上比价机票、酒店,再用谷歌地图拼出一条高性价比路线,AI软件更是大幅降低了游客出行做攻略的门槛。

伦敦IFC缆车/旅界实拍

当出境旅行社从整体承包商被拆解成零部件供应商,这对组团社显然是一个很危险的信号。

因为当用户不再信赖你来规划整段旅程,只愿意找你处理某一小段服务,说明你在消费者心中失去了以往组织者的价值。

而从大团到小团,从统一到个性,这个趋势早就开始了,且完全不可逆。

但危机也是转机。

在跟团游传统模式批发逻辑逐步失效的同时,一些旅行社已经在默默地完成转身。

他们从标准团、大车队中抽身,转向更小单元的精品团、定制团、主题团。

正是因为这种趋势的加速,才会出现此前旅界所报道,在欧洲市场上,华人地接与国内空降司导组织者之间杀得火星四溅的局面。

游客供给侧快速分化,需求侧不断上扬,预算却没有显著提高,谁都想在这块蛋糕里多切一口,卷起来便成了出境游行业的本能反应。

而在各国法规未能完全覆盖的状态下,灰色空间和边界模糊地带注定会成为短兵相接的第一线,因为这是最容易撬动利润的地方,也是最难达成共识的领域。

总之,过去是人找团,现在是团找人。

想做出境游客生意,你需要有鲜明的产品人设,对接具体人群的碎片化场景解决方案,和能转化复购与传播的品牌人格,还必须尽可能合规经营。

难吗?

确实难,十一黄金周出境大巴团困境背后,跟团游不会消失,只会变小、变贵、变精。

要么你努力解决游客们的出行碎片需求,要么你就被这些需求彻底解决。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出境旅游 国庆旅游 跟团游 旅行社转型 小团游 定制旅游 Outbound Tourism National Day Travel Group Tours Travel Agency Transformation Small Group Tours Customized Tours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