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描述了用户在微信中与朋友讨论“头顶尖尖”和睾酮,随后在微信拼多多小程序搜索相关产品,接着在抖音上收到某品牌蛋白粉的带货视频,甚至看到“健身圈传来噩耗”的负面内容。用户对此推荐的精准性表示震惊,并质疑微信、拼多多、抖音这三家公司之间是否存在数据共享,以及这是否就是大数据运作的体现。文章还联想到近期关于UP主因购买电子配件被调查的事件,进一步引发了对数据隐私和大数据算法的思考,强调了过去也曾有过类似经历,但此次记忆尤为深刻。
精准推送的观察:用户在微信上与朋友的私人对话内容(关于“头顶尖尖”和睾酮)似乎被追踪,并直接影响了后续在抖音上收到的推荐内容,包括特定品牌的蛋白粉广告,这引发了用户对推荐算法精准度的疑问。
跨平台数据共享的猜想:文章的核心疑问在于微信、拼多多和抖音这三个看似独立的平台之间是否存在数据共享机制。用户通过微信内部的搜索行为(拼多多小程序)影响了抖音的推荐,暗示了数据可能在不同应用生态间流动。
大数据与用户隐私的担忧:此次经历让用户联想到近期关于购买电子配件被调查的事件,进一步加剧了对大数据技术可能带来的用户隐私侵犯的担忧。用户对算法的“非随机”推荐感到不安,尤其是在曾明确表达过不感兴趣的情况下。
用户主动“不感兴趣”的失效:用户提到曾明确对健身内容点击“不感兴趣”,但此次仍收到了相关推荐,这表明即使是用户的主动反馈,也可能被大数据算法的强大关联性所覆盖,或是算法的推荐逻辑存在其他驱动因素。
首先,我不关注健身,抖音这两个月也没刷到过健身和相关的内容。
下午微信和朋友聊天,聊到了“头顶尖尖”,就在微信里搜索和看了一篇科普头顶尖尖和睾酮相关的公众号文章,输入法用的微信输入法。
然后在微信里的拼多多小程序搜索了一下睾酮。
然后上厕所的时候打开了抖音,大概刷了两三条视频就刷到了某品牌蛋白粉的带货视频,然后就是健身圈传来噩耗这种视频,吓得我立即点不感兴趣。
可以肯定绝对不是随机和按喜好推荐给我的,很久之前就点击过对健身相关内容不感兴趣,很久没刷到过了。
这波互动中涉及到了 微信、拼多多、抖音三家公司,他们之间是有数据共享吗?这就是大数据吗?
想到了前两天很火的一个视频: [修手柄疑似造枪? UP 主被警察水表喝茶,买配件被调查?年度乌龙事件!]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SfpVzfEqE/
之前也有过在微信里聊什么东西,完全没有在其他地方搜索,也会刷到相关短视频或者团购广告,但是没有这次记得这么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