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是否曾在不同App间看到过与搜索或输入行为高度相关的广告?这种现象源于第三方SDK、广告ID、设备指纹、输入法数据上传或数据经纪商的数据整合。为了对抗精准画像,有人设想开发一款App,通过自动生成无关搜索/浏览行为来“污染”大数据,阻止平台建立精准用户画像。本文将探讨这一思路的理论可行性、广告系统识别“假行为”的可能性,并寻求现有的开源工具或研究。此外,还将探讨手机端的其他隐私防护手段,如Tracker拦截、广告ID设置及应用隔离等。
💡 **跨App数据联动与精准画像:**文章探讨了用户在不同App间看到相关广告的原因,核心在于第三方SDK、广告ID、设备指纹、输入法数据以及数据经纪商等多种途径导致的数据收集与整合,使得平台能够建立起用户的精准画像。
🚀 **“噪声污染”对抗精准画像的设想:**提出了一种理论上的解决方案——开发一款App,通过自动、定时生成大量无关的搜索或浏览行为,向大数据注入“噪声”,从而干扰平台对用户行为的准确分析,削弱精准画像的效果。
🤔 **“噪声污染”的有效性与识别风险:**深入分析了“噪声污染”思路在理论上的可行性,并探讨了现实中广告和推荐系统是否能够识别并过滤掉这些“假行为”。这涉及到对现有广告算法复杂度和识别能力的评估。
🛡️ **手机端多元化隐私防护手段:**除了“噪声污染”外,文章还广泛征集和介绍了其他行之有效的手机端隐私保护策略,包括但不限于拦截Tracker、管理广告ID、实现应用隔离等,并希望收集用户的实践经验。
我在某个 App 里搜索过某个关键词,或者在输入法里打过一些东西,结果过一阵子,在完全无关的另一个 App 里就看到了相关的推荐或广告。感觉好像 App 之间在“互通数据”,但又不太清楚具体是怎么实现的。
问了一下 ai ,猜测的可能原因有:
第三方广告/统计 SDK 在不同应用里收集并合并数据;广告 ID 、账号、设备指纹之类的标识被跨 App 用来关联;输入法或者剪贴板的数据上传;甚至数据经纪商在背后做了拼接。
所以我想:能不能写个专门的 app ,自动、定时地产生一些无关的搜索/浏览行为,相当于往大数据里塞噪声,让平台没办法给我建立精准画像?
这种思路在理论上靠谱吗?
现实中广告/推荐系统会不会直接把这些“假行为”识别掉?
有没有现成的类似开源工具或研究?
顺便也想请教大家:除了“噪声污染”之外,平时在手机端还有哪些比较靠谱的防护手段?比如拦截 tracker 、广告 ID 设置、应用隔离之类的,大家有没有实践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