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CC社区 09月17日
有机农场主吴先生的探索之路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本文讲述了吴旭东(东哥)因孩子湿疹问题,意外投身有机农业的经历。他选择在水质、土壤优良的计家墩村创办“清自然”农庄,并采用“鸭稻共作”等生态循环技术。创业过程中,东哥面临的最大挑战是市场销售,以及有机认证所需的三年生长期。他分享了人工除草的高成本,并介绍了以社区支持农业(CSA)为核心的经营模式,该模式在第一年即实现收支平衡。东哥认为有机不仅是标准,更强调季节性和在地性,并表示找到“天命职业”让他感到无比快乐。他鼓励迷茫的年轻人,认为跨界融合和社群交流能带来更多可能性。

🌱 **投身有机农业的缘起与初心**:吴旭东(东哥)最初因孩子严重的湿疹问题,在求医无果的情况下,偶然接触并尝试有机食物。随着对有机理念的深入理解,他从食用者转变为实践者,最终在计家墩村创办了“清自然”农庄,旨在提供真正健康、可信赖的食物,并从中找到了个人职业的“天命”。

🚜 **“清自然”农场的生态实践与经营模式**:“清自然”农庄坐落于环境优良的计家墩村,采用“鸭稻共作”等生态循环技术,通过鸭子吃草吃虫、粪便肥田,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农场主要种植水稻、蔬菜,并养殖鸭、鸡、羊。经营上,东哥推行社区支持农业(CSA)模式,强调生产过程的透明公开、会员参与互动以及成本售价的公开,这种模式在第一年即实现了盈利。

💰 **有机农业的挑战与成本解析**:东哥坦言,有机农场最大的困难在于市场销售,因为客户更看重证书,而有机认证需要三年时间。高昂的人工成本,尤其是手动除草,是另一大开销。以水稻为例,人工除草的成本占到每斤米两三块。他认为,有机在中国不仅是无化肥农药的标准,更应包含季节性和在地性,食用300公里内的食物更为健康。

💡 **跨界融合与社群支持的价值**:年过四十才找到“天命职业”的东哥,深信年轻人不必为迷茫而焦虑,未来充满可能性。他以NCC社区为例,强调跨行业交流碰撞的重要性,认为这能激发灵感,找到个人方向。他认为,高度分工的社会需要的是交叉融合,社群如同生态系统,能增强整体的韧性,为个体提供支持和探索的空间。

🏡 **计家墩的生活体验与未来展望**:东哥对在计家墩的生活感到非常享受和满足,认为这里原生态的环境提供了放松和治愈,远超他最初的预期。他积极参与NCC社区的活动,并希望未来能提供更全面的有机生活套餐,满足家庭日常所需。他认为NCC的到来,凭借年轻人的活跃思想和行动力,能更好地推动当地的发展和落地实践。

原创 小眉&尚尚 2025-09-16 20:00 江苏

理想村民录——有机农场主理人吴先生

为孩子的湿疹奔走求医时,东哥意外推开了有机农业世界的大门。

躬身耕种中,他探索出创新模式,打破“宝马进,拖鞋出”的行业魔咒。

当年轻人困于职场迷茫,这位“半路出家”的过来人说:“别急,你的天命正在路上。”

越来越多的人在喧嚣都市中寻找方向,而NCC所构建的,正是这样一个支持探索、孕育可能的新型数字游民社区。

东哥给NCC小伙伴们做分享

01 缘起

Q

东哥,请先介绍一下自己,是什么契机让您与有机农业结缘?

A

我名字叫吴旭东,朋友喜欢叫我东哥,之前在公司做新产品开发和品质控制。

我第一个孩子是在 2010 年出生,湿疹非常严重,全身红肿,我们曾奔走于上海各大三甲医院给孩子治疗。

但当时西医除了激素,对于治疗湿疹并无很好的办法,我们担心副作用,很少使用。

后来因为机缘巧合,经朋友介绍得知有机食物,家人开始尝试食用。

所以最初是出于家人健康考虑,随着对有机了解的深入,后面自己开始做,于是有了现在的“清自然”农庄。

“清自然”农庄葡萄架

Q

您当初为何选择计家墩作为清自然的开办地?

A

在我们准备开有机农场的时候,刚好朱总(朱胜萱,乡伴集团创始人、董事长,村子开发的推动者2015年,来到昆山锦溪的计家墩村,将其改造成“理想村”)提到理想村,让我们过来看看,我们很喜欢这个村里,周边没有工厂等污染源,同时我们做了水源地调查和土壤污染分析,这里紧邻淀山湖,是上海的一个重要水源地,水质比较好。土壤也没有重金属污染,挺适合建有机农场的。

Q

您的有机农场创业之路,具体经历了哪些阶段?

A

第一阶段,自己食用,在有机商店、商超挑选,但发现同品种不同批次味道差异大;

第二阶段,深入调查,去上海周边的有机生态农场参观拜访,感觉不错,转而在这里订购食物;

第三阶段, 因农村出身且对种植有兴趣,我尝试在南汇租两亩地自种,但距离远,开车一个多小时,每周往返不便;

第四阶段,考虑开办规模更大的有机农场,开始考察更多农场,参加生态农业技术培训,找地实践。

“清自然”农庄院落

02 耕耘

Q

创业过程中,您遇到的最大困难是什么?

A

最难的还是市场销售环节。

对于陌生的客户,他认可的是证书,但是实际上做有机得三年后才可能拿到有机认证。(因为比如检测方面,原先种植的土壤要转化成干净的土壤的话,需要三年时间的天然代谢。)

Q

有机农场成本是高在哪些方面

A

主要是人工成本、特别是锄草。秧苗/蔬菜小的时候,草长得很快,会挡住阳光,必须要人工去把草拔掉。

插秧比赛

Q

能说说具体的人工锄草过程和成本吗

A

以水稻举例,插秧之前,相比普通种植,是先把它的草打碎了放在地里面,让它自然腐熟,有些草籽会发芽,需多翻一遍地,再插秧。秧苗地里长了杂草,就用人工去拔,在成熟前需要2轮,一轮需要十几个人。

一般是请周边村民,一些老阿姨,一天单人一百三四。平均下来,每斤米的锄草成本两三块。

Q

清自然”农场主要种植/养殖哪些品类?

A

我们采用了“鸭稻共作”技术。秧苗插完返青后,放入鸭苗,鸭子白天在田里吃草、吃虫,粪便肥田,形成生态循环。

目前有约40亩水稻,800只鸭子。从鸭苗到可食用状态,需养半年左右(超市鸭通常两三个月,靠饲料催长)。

此外,还有三四亩菜园,种植应季蔬菜,满足自用、会员配送及主题餐厅需求,也养了一些鸡和羊。

人工除草和鸭子除草并行

03  模式

Q

创业时合伙人团队是如何分工的?

A

一共3人:我负责种植技术和生产,另外两位负责市场营销推广和会员招募。

Q

能具体介绍一下“清自然”的经营模式吗?

A

采用社区支持农业(CSA)模式,算比较前卫的。对会员:第一,生产过程完全透明公开,随时参观监督,确保按有机标准执行;第二,组织活动让小朋友了解甚至参与农作物生产;第三,生产成本和售价公开透明。我考察上海周边生态农场时,发现大家都很艰难,当时行业里面有句话,“宝马进去了,自行车出来了,后来又更夸张地说,自行车都没有了,穿着拖鞋就出来了。”

秋收时一起扎稻草人

Q

咱这边是做的第几年可以实现收支平衡

A

基本第一年就实现了。当年招收了100多位会员,基本覆盖了成本。这在有机农业起步阶段算比较成功,行业内也少见。更多人满怀热情种出来却无人认可,产品堆在仓库卖不出去。

Q

CSA模式是最初就规划的,还是过程中逐步完善的?

A

2015年我们就想做有机农场,但发现行业坑大,一直在探索模式,与伙伴共创,直到2021年才正式启动规模种植,前面酝酿时间较长。

东哥家的小狗———“八一”

Q

会员配送情况

A

早期会员年供80斤米、两只鸭,可参加活动,老会员仍可续费此套餐。

未来准备提供更综合的大套餐,完全有机的生活,包括早餐的豆浆、日常蔬菜、土猪肉、有机酱油、醋等等,可以满足三四口人的大家庭的日常所需。该项目目前还在筹划阶段。

04 洞见

Q

在您看来,有机在中国意味着什么?仅仅是无化肥农药的标准吗?

A

现行有机标准基本参考欧盟,指全程不使用化学合成农药、除草剂、化肥、激素等,但存在反季节种植问题,反季节食物对身体伤害较大。

十几年前有报道,一个3岁女孩来月经,查因是家境富裕常吃昂贵的外地空运或反季食物,导致激素紊乱,所以贵的未必健康。结合中国情况,最好食用300公里内的食物。

归结起来就是符合季节性和在地性

稻谷和糙米

Q

经营有机农场,对您带来了什么影响?

A

影响很大,自己以前在矿公司工作,总觉得不开心,和现在年轻人上班状态一样。

自从建了农场,终于找到了兴趣爱好,就觉得好像前几十年都白活了,终于找到自己的“天命”,虽说外人看到我常在大太阳底下干活,很辛苦,但我自己觉得非常开心。

因为我能看到种下的种子每天都在长大、开花结果;会观察到土壤很松软,里面的虫子在蠕动爬行;可以闻到泥土的气息,特别神清气爽。

这边土里没有农药化肥的味道,是真正的泥土芳香,很纯净,让人感到心旷神怡。现在孩子在上海读书,我一周抽三天回去陪他。其余大部分时间都在农庄,很少外出。

人工除草和鸭子除草并行

Q

现在很多年轻人打工很痛苦、迷茫,东哥您多大年龄找到“天命职业”?

A

四十几岁,所以你们先别着急,后面还有很多可能性。

像 NCC 这种模式,给年轻人提供了很多可能性。大家来自不同行业,一起交流碰撞,能听到原行业听不到的声音。也许某天因为一句话、一个灵感,就找到了自己的天命。

因为现在社会已高度分工,专业做得细微深入,真正需要的是跨行业交叉融合,这才是未来的方向。整个社会是一个生态,只做单一专业,虽然可能很强,但联系越少越脆弱,如同有机农业。

05 链接

Q

这些年有无在计家墩发生的有趣故事?

A

有趣的事很多呀,就简单的说几句吧,这里的业主都是很有想法的人,而且是能把想法落地的人,平时三五人聚在一起喝茶聊天,时光悠闲而有创造性,往往能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这里的建筑各有特色,又和谐美观,这可以说是全国少有的。漫步在村野的小路,感到特别放松,很能治愈内心的焦虑。

Q

对NCC把“灵感食堂”搬进不同业主家的体感如何?

A

体感很好,促进了NCC和业主间的相互了解。希望内容更丰富、互动更多一些。

在“清自然‘举行灵感食堂

Q

NCC的到来对计家墩(村)有哪些影响?

A

年轻人思想活跃,行动力强,社会上很多事都是先干出来的,不是想出来的。所以有了NCC年轻人的加入,可以更好地推动事情执行落地。

Q

对于来访的游客和 NCC 的小伙伴们,“清自然”能提供哪些体验? 

A

一是有机食物;二是农场采摘体验;三是健康调理课程。

Q

如果用一句话形容您在计家墩的生活会是什么?

A

超过我当初来这里的预期,非常享受在村里原生态的环境感到放松,很满足。我自己会尽量多呆在村里,这是一种怡然自得的生活

理想村看夕阳

东哥的故事,是一个关于勇气、探索与扎根大地的故事。

当年轻人在都市中迷茫寻找方向时,NCC所构建的,正是这样一个鼓励多元探索、跨界连接、寻找多重人生支点的活力社区。

未来,我们将持续探访更多勇敢打破常规、活出独特生命力的探索者。

他们的故事,或许就是你寻找的那束光。

敬请关注「NCC社区」官方公众号,

与我们一同,发现更多人生的精彩可能。

采访结束合影(从左至右:小眉、东哥、尚尚)

【理想村民录】:有机农场主理人吴先生

作为一个共居共创社区,NCC一直致力于为这个多元文化的地方和全球的数字游民、创业者、创作者和生活方式探索者提供交流与创造的空间。这里不仅是工作与生活的交汇点,更是各种故事与灵感的源泉。

为了让大家更好地了解昆山NCC林克岛所在的计家墩理想村的本地风貌,和NCC之间的联系,并连接更多的声音,我们发起了”串门计划“,带着社区成员们去到计家墩不同业态串门拜访,还把一周一次的社区开放日“灵感食堂”也搬进了业主家。与此同时,我们开设理想村民录”专栏,想发掘并记录这些有趣灵魂背后的故事。

未来,我们将继续邀请理想村的业主、新老村民、NCC社区成员、以及与我们有过互动的朋友,分享你们的故事。希望通过开放、多元的不同视角,将人类的多样性与社区的温暖传递给更多人!也希望通过这些故事给予你力量!

   

⬆️房型情况和价格请查阅小程序

⬆️点击关注乡伴官方公众号

⬆️点击预订让我们理想村见!

采访、文字、排版:小眉、尚尚

  图片:清自然、小眉

阅读原文

跳转微信打开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有机农业 社区支持农业 计家墩 理想村 创业 生活方式 Organic Farming CSA Jijia Dun Ideal Village Entrepreneurship Lifestyle
相关文章
2018年-2023年欧洲移动出行创业公司种子轮风险投资额(附原数据表) ​​​
2023年Q1-2024年Q1亚洲天使与种子轮风险投资额交易量(附原数据表) ​​​
我最近开始看《东京八平米》,被作者对生活的热爱感染到。看着看着发现我购物车里的《四季便当》也是她写的,内容是如何在中国做出日式的便当。让人心情复杂的是...
大模型公司开始在应用层争抢占位
前天听一个85后女企业家分享她的创业故事,重点讲了几次大的失败。深受震撼。 她08年接的第一个外贸大单,是个一百多万货值的单子。当时她刚入行不懂,跑工厂跟...
Comment on Breaking – CoinMex to Launch Its Own Token for Exchange and Become First Crypto Exchange to Support ONG Introducing CT by Новосибирск медициналық университетінің оқу ақысы 2023
创业的一个milestone可能是 不主动跟人提自己的过往背景(大厂、VC之类)且觉得那不是一个加分项
薇美姿拼营销官宣2位代言人,创始人王梓权股权近期遭冻结
今天发现了一个很聪明的创业点子,特别适合正在送外卖的小哥。 在一些工厂的附近,路边摆摊,卖盒饭。一份12元,中午2小时可以卖100份,三个人合伙。一天收入120...
大家知道现在有个小生意很火爆吗? 自助台球室。 我有个朋友去年年初开了一家,租了个不临街的铺面3000元。24小时营业,四张桌子,扫码进入。每天早上去打扫下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