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拥有十年以上经验的软件开发者,花费一个多月使用国产TRAE编辑器开发了一款AI图片和视频创作平台。他感慨AI编程对行业的巨大冲击,并反思过往的职业经验在AI开发中反而成为一种负担,导致他倾向于优化架构和可维护性而进行反复重构。在业务逻辑设计上,他发现AI在后端开发能力上仍显不足,大部分后端代码仍需手动编写,而前端则大量依赖AI生成。该平台界面参考了可灵,集成了文生图、图生图、文生视频和图生视频功能,并接入了VEO3、Nano Banana、Seedream4.0等流行模型,未来将持续接入新模型。
🛠️ **开发周期与AI影响**:开发者花费一个多月时间,利用国产TRAE编辑器构建了一个AI图片与视频创作平台,相较于其他开发者可能数小时或数天完成产品的速度,他认为AI编程对行业产生了颠覆性影响,而他多年的软件开发经验在AI时代有时反而成为一种思维负担,导致其在架构和可维护性上投入更多精力,引发了多次返工和重构。
💻 **AI在前后端开发中的差异**:在开发过程中,开发者发现AI在后端编程方面的能力相对较弱。例如,在处理订阅会员、积分购买、消费和退款等基础业务逻辑时,AI设计的表结构并不理想,大部分后端代码(70%以上)仍由他手工编写,而前端代码则高达90%以上由AI生成,这表明AI在不同开发领域的成熟度存在差异。
🚀 **平台功能与模型集成**:该AI创作平台在界面设计上参考了可灵,集成了文生图、图生图、文生视频和图生视频等核心功能。目前已接入包括VEO3、Nano Banana、Seedream4.0在内的多款流行AI模型,并计划在未来持续引入更多前沿模型,以不断提升平台的功能和用户体验。
🚧 **AI生成代码的维护挑战**:开发者指出,如果完全依赖AI生成全站代码,后期维护将变得极其困难。这种观点强调了在AI辅助开发中,人工的审视、优化和控制对于确保项目长期可行性和可维护性的重要性,尤其是在后端复杂逻辑的处理上。
断断续续花了一个多月,使用国产 TRAE 编辑器开发了一个 AI 图片和视频创作平台。和其他 Vibe Coder 比,似乎花的时间有点太长了,看推特上有些人几天时间甚至几个小时就能整出一个产品出来。
作为一个 10 年以上的资深软件开发人员,不得不感慨 AI 编程对这个行业的冲击力。本来以为过往的工作经验对 Vibe Code 会有很大的加成,但没想到好像变成了负担,因为在这个过程中总是会使用职业思维去思考整体架构的合理性以及可维护性,导致不断的返工和重构。以订阅会员、积分购买和发放、积分消费和退款这些基础的业务逻辑为例,就使用了 5 张表。也尝试过让 AI 设计表结构,但并不理想,最后还是自己设计的。
目前看来 AI 在后端编程上的能力要明显弱于前端,所以后端的代码大概有 70%以上是我手工+Tab 键实现的,前端 90%以上的代码都是 AI 生成的。如果真的放手完全让 AI 去生成全站代码,那么大概率后期维护是非常困难的。
再说到产品本身,参考的是可灵的界面,包含文生图、图生图、文生视频和图生视频,目前也接入了一些 VEO3, Nano Banana, Seedream4.0 等流行的模型,后期也会不断的接入新的模型。
网站地址: https://shotai.app/
欢迎大家提出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