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要点: 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基本单元,在全国经济格局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不仅承担着承接城市产业转移、培育特色产业集群的功能,还是连接城乡、统筹区域发展、推动乡村振兴的关键节点。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县域经济作出重要指示,为新时代县域经济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以城市群、都市圈为依托构建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格局,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为县域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机遇。而和郑州航空港区相毗邻的开封尉氏县率先明确提出“融入航空港、建设新尉氏”的战略目标,为此,我们以探索研究并跟踪尉氏县经济和产业发展为契机,提出思考和建议,以期为尉氏县因地制宜兴业、强县,以及推动河南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区位和人口情况:县域区位核心优势突出,人口规模下降存压。尉氏县隶属开封市,地处郑开同城化、郑州大都市圈核心区,毗邻郑州航空港国际陆港、国际汽车城,30分钟乘高铁、40分钟达新郑机场、50分钟到郑州城区,坐拥空港、铁港、陆港及自贸区等开放平台,是承接郑州产业外溢的关键节点;2024年末常住人口73.55万人,较上年减少0.18万人,城镇化率46.51%;近15年常住人口从2010年的88.06万人持续下降(2022年因行政区划调整大幅减少),占开封市比重从2014年19.20%降至2024年15.66%,但人口自然增长率3.53‰,为正增长县。 经济运行情况:经济总量稳居开封下辖4县前列,增速优于平均,但总量占开封市比例持续下降。2024年,尉氏县GDP为492.30亿元,在开封4县中始终排名第1,在河南100余个县市中位列前20;“十四五”期间从2020年431.81亿元增至2024年492.30亿元,增量60.49亿元。占开封市GDP比重呈现了持续下降的趋势。尉氏县从“十一五”期间占开封市GDP比重的平均20%以上降至“十四五”期间的平均18%以下。 财政金融情况:财政收支规模下滑,自给率优于区域,存贷比待提升。2024年,尉氏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8.39亿元、支出44.91亿元,财政自给率40.95%,高于开封市8.7个百分点、河南省2.6个百分点),在开封4县中预算收入和自给率排第2、预算支出排第3。从趋势看,2022年后收支下滑明显(2024年预算收入较2022年高点降51.72%,支出降37.10%,自给率降12.39个百分点),占开封市一般预算收入比重从2022年近20%降至2024年13.78%。 经济结构及优势产业:二产主导优化,三产仍有空间,产业体系清晰形成“2大主导+6大传统+1个未来”产业格局。2024年三次产业结构为12.1:45.0:42.9,三产占比低于开封市及河南省平均水平,发展空间较大。目前以汽车零部件+大健康为代表的2大主导产业全力发展,以纺织服装、皮革橡胶、现代家居、农副产品加工为代表的6大传统产业持续升级,以临港产业为代表的未来产业已做好空间布局规划。 园区建设和企业入驻:园区数量开封下辖4县前列,龙头企业入驻带动初显。截至2025年8月,尉氏县有各类园区16个(开封4县最多),入驻企业超8000家,含1个省级园区(尉氏县先进制造业开发区,入驻3266家企业,面积16.14平方公里)、2个科技园区、4个产业园区,重点推进第二汽车零部件产业园、乔路铭汽车零部件产业园、生物医药产业园建设。汽车零部件领域代表企业有乔路铭(比亚迪、吉利供应商)、拓普(NVH领域国内领先,通用、宝马供应商)、延锋金桥(上汽系,全球百强零部件企业);大健康领域代表企业有优德医疗(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康复设备国内领先)、比福制药(103个药品批文,省级上市后备企业)。 小结和建议:整体而言,聚焦尉氏县优势和发展潜力建议如下6个方面,摘要如下: 第一,稳定人口规模,提升城镇化质量。重点以汽车零部件、大健康产业为主,推出“产业引才”政策,针对临港产业积极布局高端技术人才引进,依“两核两轴”完善基建与服务,推进高质量城镇化。 第二,优化财政管理,增强财政可持续性。拓宽收入来源,优化支出结构,重点保障产业扶持、民生保障,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加强与郑州航空港的财政协同,争取跨区域财税分成政策。 第三,强化产业协同,推动产业升级。重点依托郑州航空港新能源汽车产业深化汽车零部件互补产业链群发展,依托乔路铭、拓普等龙头,持续招商引进上下游企业,形成“研发-生产-配套”完整链条。 第四,激活金融活力,提升资金效率。持续推动银企精准对接,引入政策性银行支持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探索设立产业基金(如汽车零部件产业基金、大健康产业基金),撬动社会资本促进尉氏产业发展; 第五,强化园区运营,提升园区能级。对省级先进制造业开发区,重点以汽车一二期产业园区为标杆,不断完善配套基础设施,便利园区人员生活环境和企业营商环境。 第六,深化区域协同优势,深度融入郑州都市圈。持续加强与郑州航空港融合,争取建立“尉氏-航空港”产业协同机制,明确产业分工,推动交通互联互通,共享航空港自贸区、综合保税区政策,实现“尉氏生产、航空港通关”等。 风险提示:经济和产业政策调整风险;数据信息动态变化与最新实况可能存在偏差;掌握资料和信息有限,所列示代表企业不够全面等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