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杭州发生一起危险化学品致人死亡事件。

2025年9月15日,杭州市余杭区闲林街道办事处发布情况通报:9月9日,52岁女子涂某某在进入闲林中路附近空地时,不慎接触废弃氢氟酸中毒,送医后经抢救无效,于2025年9月14日凌晨不幸身亡。媒体报道,死者多年来与丈夫一同经营一家便利店,为人口碑很好,事发当天在附近空地上不慎踩到一个瓶子,瓶子里的液体喷到另一条腿上,引发了悲剧。
公开资料显示,氢氟酸是氟化氢(HF)的水溶液,是弱酸,但具有极强的腐蚀性,能腐蚀金属、玻璃和含硅的物质。如果被人吸入或接触皮肤,除了腐蚀之外,氢氟酸还极易进入人体血液和组织,其中的氟离子会与人体中的钙离子结合,形成不溶性的氟化钙,可以堵塞血管。氢氟酸还可以与人体骨骼中的钙结合,导致骨骼钙流失而变脆弱,这也是氢氟酸外号“化骨水”的由来。更致命的是,氢氟酸会导致血液中的钙离子浓度大幅降低,影响心肌的电生理活动和机械功能,引发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少量的高浓度氢氟酸接触就足以致命。1994年,澳大利亚一个实验室的工作人员曾不慎将大约100毫升浓度70%的氢氟酸泼到了右腿上,尽管他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并跳到泳池中试图稀释和冲掉氢氟酸,并在送医后截掉了右腿,但仍在两个星期后身亡。即使是浓度低于20%的氢氟酸,也会对人体造成极大的伤害,大量接触,同样可能致死。
在中国,氢氟酸属于危险化学品,其生产、储存、运输和经营受到严格的管理,实行许可制度,只有经许可的单位才能生产、售卖。但是,氢氟酸目前并不属于禁止个人购买、单位购买也需要许可的剧毒化学品,对买家也不需要登记。这就导致氢氟酸在售卖之后的环节缺乏监管。如果购买者随意弃置,可能带来危险的后果。这起悲剧中,涂女士就是不慎踩到了废弃的氢氟酸容器,接触到了大量的氢氟酸而丧命。更令人后怕的是,现场又挖出了2瓶氢氟酸。2018年,浙江浦江县一名环卫工人在除夕夜清理垃圾时,双手被塑料瓶子里的氢氟酸腐蚀,图片触目惊心;2017年,济南一男子也在路边踩裂一瓶氢氟酸致右腿三度烧伤。
由于其巨大的危害性,氢氟酸的废弃物被列入了《国家危险废物名录》,按照规定应该由专业的机构收集和处置。但现实中,由于普通人根本不知道氢氟酸的危害,网上都可以随意买来擦玻璃,所以很多人用完之后往往是一扔了之。殊不知,随意丢弃的一瓶氢氟酸,有可能成为一枚杀人的地雷。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115条规定,投放危险物质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即使是过失弃置危险物质造成重大损失,仍然构成犯罪,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杭州这起不幸事件,不管这几瓶氢氟酸是被人有意还是无意扔下的,都已经造成了严重的后果,显然有犯罪事实发生了,但它们被扔到这片早被征收的空地恐怕时日已久,要找到犯罪嫌疑人,可能并非易事。但警方仍应持续调查,力争能够找到涉事人或单位,追究他们的刑事责任,并追查其他可能的氢氟酸“未爆弹”,告慰不幸去世的死者。
对于氢氟酸这类危化品的管理,也是应当严肃以对的另一个议题。如前所述,氢氟酸属于危险化学品,其生产、储存、运输、经营企业都是受监管的,但是却可以向普通人售卖。这就可能导致极大的危险。除随意弃置之外,更可能成为违法犯罪的工具。2016年,江西景德镇就发生了一起令人发指的案件,一名女子因索要欠款无果,购买氢氟酸溶液泼在欠款人门口,造成三人烟雾中毒,构成轻微伤,法院判决其投放危险物质罪,判处有期徒刑三年,缓刑四年。而这瓶氢氟酸,是她花10块钱从一家线下门店买来的。
而网购氢氟酸更加方便。根据媒体报道,此前,各大电商平台都有售卖氢氟酸溶液的商家,部分商家销量惊人。不过,9月16日晚间,各大电商平台使用“氢氟酸”“HF蚀刻液”“玻璃清洗氢氟酸”等关键词搜索都已经无法搜到相关商品,只有牙科用氢氟酸产品还在。一夜之间出现如此之大的变化,显然与新闻事件引发的冲击直接相关,科普博主的发声与广大网民的推动让电商平台及时完成了自律。
但是,要网购氢氟酸,仍然不是什么难事。一些商家只是转入了线上社群等售卖。随着氢氟酸的危害性被更多人了解,能够随意购买到的氢氟酸,可能成为犯罪工具。试想,一种“比枪支便宜,比枪支易得,却比枪支更隐蔽,杀伤力不弱于枪支”的物质,如果被居心叵测的犯罪分子用于犯罪,会是一幅多么可怕的图景。
在网上售卖的氢氟酸,店家描述的用途通常是玻璃去霉之类。这样的用途,是否有其他替代清洁剂可用?氢氟酸是否还有不可替代的个人用途?如果个人使用氢氟酸的需求并不是很大,又并非不可替代,却有着极大的潜在风险,有关部门应该考虑,是否可以将其列入剧毒化学品,禁止向个人售卖?
即使不宜禁止向个人售卖氢氟酸,也应该加强对其售卖、使用和弃置流程的管理。根据有关法规,经营危险化学品必须获得许可,不得经营没有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或者化学品安全标签的危险化学品。而那些在网上售卖氢氟酸溶液的商家,是否都有危化品经营许可?其售卖的危化品包装上是否都有化学品安全标签?如果没有,那就是违法行为,应该受到处罚。监管部门和电商平台,应该负起更大的责任。如果有必要,应该对其全程溯源,确保购买者不会随意弃置,给公共安全带来风险。
这起不幸事件牵出的有关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存储、销售、使用、处理环节中的安全隐患应该予以严肃重视。真正的问题并非“偶发不幸”,而是要全面排查危化品相关立法与执法中存在的漏洞与疏失,如此方能避免下一个悲剧的发生,将这种足以夺人性命的剧毒物质锁在安全的藩篱之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