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211计算机专业毕业生分享了其求职的困境与思考。他毕业后在大型单位从事C++开发三年,后考研进入另一所211院校。目前秋招半个月,面临年龄(29岁)、城市(女友稳定工作于软件岗位较少的工业制造城市)以及企业性质(倾向国企事业单位)等多重限制,导致至今未获得面试机会。尽管面临挑战,他认识到仍有退路,如重回原单位或去大城市私企工作,但受学历和工作经验影响,期望找到更合心意的工作,展现出一种“穿上了长衫”的心理。
🎓学历与经验的“双刃剑”:虽然拥有211院校的计算机背景和三年的C++开发经验,但这些经历在求职过程中却形成了一种“枷锁”,使得求职者在面对年龄、城市和企业性质的限制时,不愿轻易妥协,期望找到更符合自身价值感的工作,而非仅仅是“有路可走”的选项。
⚖️年龄与职业发展的现实考量:29岁的年龄成为部分企业HR明确的招聘门槛,这反映了部分行业对年轻劳动力的偏好,给求职者带来现实压力。这促使求职者开始考虑考编等更稳定的职业路径,以应对年龄带来的挑战。
🏙️个人选择与现实环境的博弈:求职者希望与女友在同一城市发展,但女友所在城市软件开发岗位稀缺,多以机械、电气岗位为主。这种个人生活选择与职业市场现实之间的矛盾,限制了其求职范围,并可能需要在这两者之间做出权衡。
🏢企业性质偏好与求职策略:求职者明确表示倾向于国企和事业单位,认为这样可以避免频繁跳槽,追求更长期的职业发展。然而,这种偏好也缩小了其求职范围,尤其是在当前秋招环境下,可能需要更灵活地考虑私企等其他类型的就业机会。
仅分享个人经验,不构成任何参考。
我是 18 年末流 211 计算机课班出身,校招进了一个还算是比较大的单位做 C++开发,无编。
工作三年之后辞职,头一年冲 985 失败了,23 年进了一所 211 。
明年毕业,目前秋招半个月。
宣讲会去了好几个,简历挨个投,目前一个进面的都没有。
我能想到的 debuff 有以下几个:
1. 年龄。有几个 hr 明说了要 28 以下的,我今年都 29 了。
2. 城市。女朋友在一个工业制造的城市有稳定工作,那边软件开发岗位少,都在招电气和机械的。
3. 企业性质。目前嘴有点挑,只投了国企和事业单位,私企基本没投简历,因为不想干 3 年就换工作。
现在正在准备考编了。
其实写到这里意识到自己其实并不是没有路可以走,我完全可以回去之前的单位继续工作,或者换个大城市找个私企干着。但是好像是学历和工作经验给我上了个枷锁,让我觉得自己应该有更合心意的工作。到底是穿上了长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