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分享了为NYT Spelling Bee游戏开发网站和浏览器插件的经历。由于发现现有AI模型在处理拼写类游戏时表现不佳,作者利用Claude Code半小时内快速开发出了一个能提供每日答案提示的工具。该工具旨在帮助非母语玩家降低游戏难度。作者还提及了自己对“vibe coding”的兴趣,并顺带推广了另一个关于计算猫咪年龄的小网站。文章最后,作者寻求关于如何进一步完善Spelling Bee答案助手的建议。
💡 **AI在特定领域的局限性与开发者创造力**:文章指出,即便是强大的大模型,在处理如Spelling Bee这类拼写类游戏时也存在局限性。这反而激发了作者的创造力,通过自主开发网站和浏览器插件来解决实际问题,展示了开发者如何利用技术弥补AI的不足,并拓展AI的应用场景。
🛠️ **快速原型开发与工具化解决方案**:作者利用Claude Code在短时间内(半小时)成功开发出浏览器插件,体现了现代AI工具在辅助编程和快速原型开发方面的强大能力。这种“vibe coding”的方式,即顺手解决问题并快速上线小工具,为其他开发者提供了新的思路。
🎯 **用户体验优化与社区互动**:作者开发Spelling Bee答案助手的初衷是为了帮助非母语玩家克服游戏难度,这体现了以用户需求为导向的产品设计理念。插件在游戏界面旁提供提示,是优化用户游戏体验的直观体现。同时,作者也邀请用户提供完善网站的建议,暗示了社区互动和持续改进的重要性。
🌐 **多元化的小众工具探索**:除了Spelling Bee助手,作者还提到了一个计算猫咪年龄的网站,这显示了其对开发各种实用且有趣的小众工具的兴趣。这种探索可能不以盈利为主要目的,更多的是出于技术实践和满足特定用户群体的需求。
不知道大家有多少人玩过 NYT 的 Spelling Bee ,看着挺简单的,然后玩着有点上头,但是感觉对于非母语者来说,难度还是太高了。本来尝试用 ChatGPT 来帮我提示游戏答案,但是发现其实他的表现一塌糊涂,后来搜了一下,发现大模型对这种拼写类的游戏完全不行。
觉得 AI 还是写代码比较靠谱,然后我就做了一个网站,顺带做了一个浏览器插件,每天可以更新这个游戏的答案,并且在游戏界面旁边通过插件会有一个小提示,点击星号就可以获得答案提示。
感兴趣的朋友可以访问这个网站: https://spelling-bee-answers.com/
现在感觉 claude code 还是太强了,我从来没有做过浏览器插件,但是用它半个小时就搞出来了。最近感觉做 vibe coding 点有点上瘾,反正就是顺手随便搞几个小站就上线了,顺带在这里也插播另一个小网站吧,就是计算你家猫咪相当于人类的多少岁。也不知道赚不赚钱,不过我看那个 Spelling bee 游戏老美玩的人挺多的,不是非常理解哈哈……
可以从哪些方面把网站再完善一下呢?求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