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公司-快讯 09月16日
潘功胜谈全球金融治理:挑战与改革方向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在《求是》发文,探讨当前全球金融稳定体系面临的挑战,包括监管框架碎片化、新兴领域(如数字金融、加密资产、气候风险、人工智能应用)监管不足,以及非银行中介机构监管薄弱等问题。文章强调,国际社会应积极落实已议定的监管改革,防范监管套利和风险跨境传导。展望未来,以IMF为核心构建多元高效的全球金融安全网,维护全球金融监管规则的一致性和权威性,是应对国际经济金融危机的关键路径。

🌐 监管框架碎片化与“竞争性逐底”风险:文章指出,全球金融监管框架存在碎片化问题,部分国家可能因国内政治因素影响国际监管规则(如《巴塞尔协议III》)的执行,导致监管套利和风险跨境传导,削弱全球金融稳定体系。因此,应积极落实已议定的国际监管改革措施。

💡 新兴领域监管不足与协调缺位:数字金融、加密资产市场、气候风险以及人工智能在金融领域的应用等新兴领域,面临全球监管协调不足、监管取向摆动且受政治因素驱动的挑战。文章呼吁加强监管协同,弥补全球金融监管的短板,并强调缺乏统一的AI金融应用监管标准。

🏦 非银行中介机构监管薄弱:过去二十年,非银行中介机构在全球融资中的比重显著上升。这类机构的融资稳定性较弱、透明度较低且杠杆水平不断上升,凸显了加强对其监管的紧迫性。

🛡️ 构建多元高效的全球金融安全网:文章展望未来,提出以强有力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为核心,构建多元、高效的全球金融安全网,以维护全球金融监管规则的一致性和权威性,这是防范与化解国际经济金融危机的关键路径。

人民财讯9月16日电,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在《求是》发布《坚定践行全球治理倡议 持续推进全球金融治理改革完善》,文章称,当前,全球金融稳定体系面临一些新的挑战。一是监管框架仍然碎片化,甚至出现“竞争性逐底”的倾向。近来,《巴塞尔协议III》等国际监管规则的执行受成员国国内政治因素影响出现摆动,可能会带来监管套利,削弱全球金融稳定体系。国际社会应积极落实已议定的监管改革措施,防范监管套利和风险跨境传导。二是数字金融等一些新兴领域监管不足。比如,对于快速扩张的加密资产市场和气候风险相关的监管框架,全球监管协调不足,监管取向大幅摆动并受过强的政治因素驱动;人工智能在金融领域的应用,缺乏统一监管标准。全球需要加强监管协同,补齐全球金融监管短板。三是对非银行中介机构的监管仍然薄弱。过去20年,非银行中介机构在全球融资中的比重大幅上升。这类融资稳定性较弱,透明度较低,杠杆水平不断上升,监管有待加强。展望未来,以强有力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为核心,构建多元、高效的全球金融安全网,维护全球金融监管规则的一致性和权威性,是防范与化解国际经济金融危机的关键路径,也是世界各国和国际组织应该继续坚持和努力的方向。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全球金融治理 金融稳定 监管改革 数字金融 加密资产 人工智能 潘功胜 人民银行 IMF Global Financial Governance Financial Stability Regulatory Reform Digital Finance Crypto Assets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Pan Gongsheng PBOC IMF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