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发布了《国家网络安全事件报告管理办法》,旨在规范网络安全事件的报告流程和责任。该办法明确了网络运营者的报告主体责任,细化了报告的时限、内容和渠道,并对迟报、漏报、谎报等行为规定了相应的法律责任。此举将进一步完善我国网络安全治理体系,提升应急响应效能,强化责任落实,促进多方协同共治,从而提高国家整体网络安全防御能力,并为社会各界提供便捷高效的事件报告渠道。
🗄️ **完善报告制度,明确责任主体**:新发布的《国家网络安全事件报告管理办法》共十四条,自2025年11月1日起施行,明确了在中国境内从事网络活动的网络运营者在发生网络安全事件时的报告义务。办法详细规定了报告的主体、程序、时限、内容和监管职责,为网络安全事件的报告提供了清晰的操作指南,强化了网络运营者的主体责任。
⏱️ **细化报告流程与时限,提升响应效率**:办法对不同级别和类型的网络安全事件设定了严格的报告时限要求,例如涉及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的较大以上网络安全事件,要求在第一时间(最迟1小时内)向相关部门报告。对于重大、特别重大事件,报告时限进一步缩短。同时,允许在无法立即判定全部情况时先报告部分内容,并及时补报,构建了覆盖“研判-报告-处置-总结”的全链条管理闭环,以期提升应急响应的效率和效果。
⚖️ **强化责任追究,鼓励协同共治**:办法明确了未按规定报告网络安全事件的法律责任,对造成重大危害后果的将依法从重处罚,旨在增强制度的约束力,促使网络运营者切实履行义务。此外,办法鼓励社会组织和个人报告网络安全事件,并明确了各级网信部门、公安机关等职责分工,构建了多元主体协同共治的良好局面,形成维护网络安全的合力。
📞 **畅通报告渠道,保障信息及时传递**:为了方便各方进行报告,网信部门已开通12387网络安全事件报告热线电话、官网、微信公众号、微信小程序、邮件、传真等六类报告渠道。这一举措确保了网络运营者、社会组织和个人能够便捷、高效地报告所获悉的网络安全事件,从而保障了信息的及时传递,为事件的快速有效处置奠定了基础。
原创 安途生 2025-09-16 08:45 上海

第755期 2025 年 9 月 11 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发布了《国家网络安全事件报告管理办法》,该办法共十四条,自 2025 年 11 月 1 日起施行。以下是对其主要内容的解读:
适用范围: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建设、运营网络或者通过网络提供服务的网络运营者,在发生网络安全事件时,应当按照本办法的规定进行报告。监管职责:国家网信部门负责统筹协调全国网络安全事件报告管理工作,省级网信部门负责统筹协调本行政区域内网络安全事件报告管理工作。报告主体:网络运营者是主要报告主体,同时鼓励社会组织和个人报告所获悉的较大以上网络安全事件。报告流程与时限:网络运营者发现或获知涉及本单位的网络安全事件时,应按《网络安全事件分级指南》进行研判。属于较大以上网络安全事件的,涉及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的,网络运营者应第一时间向保护工作部门、公安机关报告,最迟不得超过 1 小时;属于重大、特别重大网络安全事件的,保护工作部门收到报告后,应第一时间向国家网信部门、国务院公安部门报告,最迟不得超过半小时。网络运营者属于中央和国家机关各部门及其直属单位的,应及时向本部门网信工作机构报告,最迟不得超过 2 小时;属于重大、特别重大网络安全事件的,各部门网信工作机构收到报告后,应第一时间向国家网信部门报告,最迟不得超过 1 小时。其他网络运营者应及时向属地省级网信部门报告,最迟不得超过 4 小时;属于重大、特别重大网络安全事件的,省级网信部门收到报告后,应第一时间向国家网信部门报告,最迟不得超过 1 小时,并同时向同级有关部门通报。报告内容:包括涉事单位名称及涉事系统或设施基本情况;网络安全事件发现或发生的时间、地点、类型、级别,以及已造成的影响和危害,已采取的措施及效果等。对于勒索软件攻击事件,还应包括要求支付赎金的金额、方式、日期等。若规定时间内不能判定事发原因、影响或发展趋势等网络安全事件情况的,可先报告部分内容,其他情况及时补报。责任追究:网络运营者未按规定报告网络安全事件的,有关主管部门按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进行处罚。因迟报、漏报、谎报或者瞒报造成重大危害后果的,对网络运营者及有关责任人依法从重处罚。但网络运营者已采取合理必要的防护措施,按应急预案进行处置、有效降低网络安全事件影响和危害,并按规定及时报告的,可视情从轻或不予追究相关单位和人员责任。报告渠道:网信部门已开通 12387 网络安全事件报告热线、官网、微信公众号、微信小程序、邮件、传真等六类网络安全事件报告渠道,方便网络运营者、社会组织和个人报告网络安全事件。
国家网络安全事件报告管理办法的出台,对网络安全有哪些积极影响? 《国家网络安全事件报告管理办法》的出台对网络安全具有多方面的积极影响,主要包括以下几点:完善网络安全治理体系:《办法》进一步细化和完善了网络安全事件报告制度,明确了报告主体、报告程序、对象、时限等要求,还建立了科学合理的事件分级指引和动态更新的补报机制,为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开展网络安全管理工作提供了操作层面的详细指导,有助于完善我国网络安全治理体系。提升应急响应效能:《办法》构建了覆盖事件 “研判-报告-处置-总结” 的全链条管理闭环,要求事件发生时报送核心内容,允许先报告关键信息,其他情况及时补报,事件处置工作结束后 30 日内提交总结报告。这有助于形成 “分析-处置-整改-教训” 的实施闭环,推动网络运营者从被动应对向主动预防转型,提升应急响应的效率和效果。强化责任落实:《办法》明确了网络运营者的报告主体责任和法律责任,对未按规定报告网络安全事件的,有关主管部门将依法进行处罚,对迟报、漏报、谎报或者瞒报造成重大危害后果的,将依法从重处罚。通过明确法律责任,增强了《办法》的权威性和约束力,促使网络运营者切实履行网络安全事件报告义务。促进多方协同共治:《办法》明确了各级网信部门、公安机关、保护工作部门的职责分工,体现出统筹部署、高效协同、分层布防的指导思想。同时,鼓励社会组织和个人报告所获悉的较大以上网络安全事件,构建了多元主体联合共治的良性格局,形成维护网络安全的强大合力。提高国家网络安全防御能力:《办法》重视应急预案、强调事后复盘,能够有效提升事中快速响应、事后深入分析复盘的效能,进而提炼经验教训,优化处置流程,完善安全策略,形成良性循环,最大限度地降低事件的影响,保障国家关键行业领域的安全稳定运行,推动国家网络安全防御能力的提升。畅通信息渠道:《办法》明确网信部门建设 12387 网络安全事件报告热线电话、网站、邮箱、传真等方式,统一接收网络安全事件报告,为网络运营者、社会组织和个人等提供了便捷高效的报告渠道,确保网络安全事件能够及时、有效地处置。原创:安途生编辑:安洁
![]()
攻防必备 | 10款国产“两高一弱”专项解决方案
![]()
【干货】2024 攻防演练 · 期间 | 需关注的高危漏洞清单
![]()
攻防演练在即,10个物理安全问题不容忽视
![]()
红队视角!2024 | 国家级攻防演练100+必修高危漏洞合集(可下载)
【攻防演练】中钓鱼全流程梳理
攻防演练在即:如何开展网络安全应急响应
【零信任】落地的理想应用场景:攻防演练
沈传宁:落实《网络数据安全管理条例》,提升全员数据安全意识
【2025】常见的网络安全服务大全(汇总详解)

AI 安全 |《人工智能安全标准体系(V1.0)》(征求意见稿),附下载
2025年 · 网络威胁趋势【预测】
【实操】常见的安全事件及应急响应处![]()

阅读原文
跳转微信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