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 3.0 重大升级,引入苹果Liquid Glass(液态玻璃)设计语言,带来沉浸式视觉体验,并对功能架构进行全面重构。从磨砂到液态的视觉新生,通过.glasseffect()实现平滑过渡,并优化了背景设计。功能上,模块划分更合理,如“健康”首页化繁为简,聚焦最新数据和变化趋势;“锻炼”页面支持多维图表、动态运动类型统计和强大筛选器;“挑战”模块整合了自我、好友及全员竞赛。技术上,探索了SwiftData的挑战与优化,自研了高度自定义组件,并分享了AI编程(Claude Code, Codex等)在开发中的应用经验。Me 3.0不仅是迭代,更是对“健康数字伴侣”真诚的构建,旨在帮助用户更好地关注自我,享受运动。
✨ **视觉革新与沉浸体验:** Me 3.0 全面拥抱苹果最新的 Liquid Glass(液态玻璃)设计语言,通过简单的 .glasseffect() 修饰符即可实现导航栏和界面元素的液态质感,带来前所未有的沉浸式视觉享受。同时,背景设计也从高饱和度图片转向更耐看、沉稳的黑白配色与渐变点阵,并支持搭配自定义背景图,提升视觉张力。用户还可选择保留经典磨砂风格,满足个性化偏好。
🚀 **功能架构重构与智能化升级:** Me 3.0 对应用功能进行了深度整合与重组,将原有模块优化为“今天”、“健康”、“锻炼”、“挑战”、“Me”。“今天”升级为智能健康助手,聚焦 Apple Watch 健身圆环,新增训练负荷图表和基于机器学习的压力评估。全新的仪表盘和今日状态模块提供直观的健康指标概览和个性化改进建议。“健康”首页突出最新数据和变化趋势,采用精致渐变配色。“锻炼”页面功能更强大,支持多维图表、日历打卡、动态运动类型统计及强大的筛选器。“挑战”模块整合了自我挑战、好友竞赛和全员排行榜,满足不同用户的竞技需求。
Me「Me」页面本次也收获数项值得一提的升级:心率区间自定义:现在可以手动设置静息心率和最大心率,算法推荐将更贴合你的实际身体状况;轨迹热力图:你的每一次跑步、骑行都会在地图上留下印记。时间越近、轨迹越频繁,地图上的光斑就越亮;训练负荷计算扩展:由于性能考虑,Me默认只计算2025年1月1日以后的训练负荷数据,但在这个模块中你可以手动重新计算更早的记录(需注意:该功能仅支持2024年6月10日之后在iOS 18和watchOS 11上记录的数据);特别感谢:我一直相信,好的作品从不是孤军奋战的成果。在这里,我特别感谢了那些在开发路上给予我灵感和技术支持的开发者伙伴,以及一直为我出谋划策的产品经理们。三、技术反思:踩坑、自研与 AI 编程
SwiftData
在 Me 的数据持久化方案中,我选择了苹果在 2023 年 6 月推出的 SwiftData——某种意义上,这也让 Me 成了最早一批在生产环境中使用这一框架的 App。不得不说,作为一个新兴技术,SwiftData 在带来现代化声明式语法的那一刻,也带来了无数“惊喜”。由于它实在太新,我在开发过程中遇到的不少问题,甚至连苹果官方技术支持都无法给出明确的解决方案。数据版本迁移、多线程上下文安全……对于一个主要偏客户端的开发者来说,简直是持续不断的噩梦。但踩坑踩多了,倒也久病成医。在 Me 3.0 中,我大幅减少了对 SwiftData 的依赖,并引入 ModelActor 来加强线程安全的管理。不过随之而来的是新的课题:当你使用 ModelActor 之后,从 ModelContext 中 Fetch 出来的结果并不符合 Sendable 协议,无法直接跨线程传递。我必须手动将其转换为其他结构体才能继续处理——这种额外步骤,确实拖慢了开发的节奏。所以,如果你正在考虑是否要在项目中使用 SwiftData,我的建议是:谨慎评估,尽量避开早期坑点,尤其是如果你需要高度定制化的数据流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