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985计算机硕士毕业生,在获得大厂、国企和部委公务员Offer后,选择了后者。然而,面对同龄人高达40-50万的年薪,以及在工作上受到不能出境、不能使用外国手机、不能炒美股的限制,他感到非常苦闷。文章将从经济形势、资产配置、职业发展和个人选择等多个维度,客观分析他是否做出了错误的选择,并探讨在体制内“养生摸鱼”与保持竞争力的权衡,以及国企作为另一选项的可能性。
💰 **薪资与职业发展权衡**:该毕业生以13万年薪选择部委公务员,远低于大厂和国企的40万Offer。虽然公务员职业路径清晰,未来有机会晋升至处级,但薪资增长空间有限,且缺乏灰色收入。文章需客观分析,在当前经济环境下,大厂的稳定性是否被低估,以及其长期薪资增长潜力与体制内的稳定性的对比,评估其选择的“错误/正确”含量。
🌍 **全球资产配置的重要性**:无法炒美股、不能出境等限制,凸显了全球资产配置的局限性。文章应探讨在全球化背景下,限制个人进行海外投资和资产分散化可能带来的潜在风险,以及其对个人财富增值和风险管理的影响。
📈 **高薪积累与长期收益**:文中提及“高薪干8年,存款400万,然后每年吃利息都有16万”的观点,文章应深入分析其可行性。这需要考虑通货膨胀、投资回报率的波动性、以及400万存款在不同城市的生活成本,并对比体制内稳定增长的养老金和福利,来评估这一策略的合理性。
🐟 **体制内“摸鱼”与竞争力丧失**:在体制内选择“养生摸鱼”可能带来短期舒适,但文章需探讨其长远后果。这种选择可能导致个人技能和市场竞争力的迅速衰退,未来一旦想要跳出体制,将面临巨大的职业转型障碍。需要权衡眼前的安逸与未来的职业可能性。
🏢 **国企作为中间选择**:国企Offer(年薪约40万)作为介于大厂和部委之间的选项,文章应提供对其的初步分析。国企通常兼具一定的稳定性与相对市场化的薪酬,但具体待遇、工作强度、职业发展路径等信息尚不明确,需要进一步了解其优劣势。
背景故事:
我的异父异母的亲兄弟,211 本,985 硕,CS 毕业。同时拿到了 1 个大厂 Offer 、1 个国企 Offer (工资大概都快 40w )和考上了部委公务员。
后来去了部委,坐标北京。每年工资大概 13 万,每周加班 6 小时,平常 8 点上班 5 点下班。一路干下去,处级应该是时间问题。不过待遇高不了多少,更不可能有什么灰色收入。
现在看到同龄人都拿 40w ,50w 的薪资,心里很苦闷,并且不能出境出国、不能用外国手机、不能炒美股更是对心情雪上加霜。
讨论点:
事实上,大厂也不一定不稳定。综合当下、未来的经济情况,客观分析他是否选错了,错误/正确 含量有多少。炒美股、全球配置资产的重要性高薪干 8 年,存款 400w ,然后每年吃利息都有 16w 了,这个观点对不对养生摸鱼也是可以的,但是会彻底丧失竞争力,导致以后更不敢跳出体制外,可以这样做吗?跳去国企也是一个选择,但是不了解相关情况
其他的还没想好,想好了我会编辑/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