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
【罗永浩称西贝“几乎全部都是预制菜”引争议】关于“预制菜”,连锁餐饮集团“西贝”和罗永浩打了一场口水仗。2025年9月10日,罗永浩发布微博,称和朋友吃了一顿西贝,但“几乎全部都是预制菜,希望国家尽早推动立法,强制饭馆注明是否用了预制菜”。随后,西贝创始人贾国龙表示,西贝门店没有一道是预制菜,并认为,罗永浩所言使西贝的商誉受损,将会起诉罗。而罗永浩也公开表示,悬赏10万元征集西贝预制菜的线索。9月12日,西贝在微博中,复盘了门店菜品出品和服务的过程。针对所涉菜品在门店端的实际制作方式,西贝还将13道菜品具体制作过程的“作业指导书”正式向全社会公布。2024年3月21日,市场监管总局等六部门联合出台《关于加强预制菜食品安全监管 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通知》,其中明确:预制菜也称预制菜肴,是以一种或多种食用农产品及其制品为原料,使用或不使用调味料等辅料,不添加防腐剂,经工业化预加工(如搅拌、腌制、滚揉、成型、炒、炸、烤、煮、蒸等)制成,配以或不配以调味料包,符合产品标签标明的贮存、运输及销售条件,加热或熟制后方可食用的预包装菜肴。西贝认为,基于上述通知中对预制菜的定义描述,罗永浩当餐消费的菜品同样不属于“预制菜”。9月13日晚,罗永浩微博最新发文称“西贝的事情可以告一段落,期待预制菜相关的国家法规尽快出台”。9月15日,西贝发布致歉声明,表示生产工艺与顾客期望有较大差异,后续“将尽可能把中央厨房前置加工工艺调整到门店现场加工”。据第一财经9月13日消息,国家卫生健康委主导的《预制菜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草案已悄然通过专家审查,即将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健言:这场争论的焦点,体现了“官方定义”与“公众认知”之间的偏差。西贝从定义上称自己“没有一道预制菜”;而公众则认为:凡是经过中央厨房集中加工、门店仅做简单复热或最终熟制步骤的菜品,皆可视为“预制菜”。
9月13日中午12时,南方周末记者在北京一家西贝门店看到,店内台位全满,需要等位,有食客排队等待就餐。店内为开放式厨房,有不少食客在旁观看、拍照。该店店长表示,受舆情影响,客流有所下降,“之前高峰期平均等位时间需要40分钟,现在只需20-30分钟”。
公众呼吁“知情权”,要求强制标注。据第一财经报道,新国标中预制菜“身份”将有统一说法,餐饮门店是否使用、如何使用预制菜,也将首次纳入信息披露范畴,也有专家建议,预制菜的上述信息应强制披露。
不过,科信食品与健康信息交流中心主任钟凯也认为,在食品安全风险控制上,工业化、标准化的生产方式可能远优于依赖厨师个人水平和后厨卫生状况的传统小店,消费者若缺乏对食品科学的基本了解,仅仅依据“是否预制”的标签来作判断,很可能会作出错误的选择,错把安全当危险,把营销当科学。他认为,这场舆情提醒餐饮相关行业协会和企业,需在平时对行业普遍现象、常规操作等积极与消费者沟通。
【HPV疫苗将纳入国家免疫规划】2025年9月11日上午,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卫生健康委副主任、国家疾控局局长沈洪兵宣布:“今年国家将推出面向适龄女生的HPV疫苗接种服务,并将HPV疫苗纳入国家免疫规划,保护女性健康。”11日下午,世界卫生组织也在微博“特此祝贺,并期待该举措尽快落地”。两年多前,2023年1月,国家卫生健康委联合10部门出台《加速消除宫颈癌行动计划(2023-2030年)》,响应世界卫生组织“加速消除宫颈癌全球战略”,推广适龄女孩HPV疫苗接种服务。这是中国免疫规划在2007年实现“14苗防15病”后18年来的首次扩容。按照过往地方免费接种的经验,接种对象将是9至14岁女孩。这也意味着,免疫规划或将首次从6岁以下儿童拓展至青少年,预防的疾病也从传染病扩展到肿瘤。健言:宫颈癌之所以被赋予高优先级,不仅因其可防可治,更因为体现了整个社会对女性健康的关注。中国成功将HPV疫苗纳入国家免疫规划,无疑将对全球消除宫颈癌的进程产生巨大的示范效应和实质性推动。中国在HPV疫苗领域取得的进展,为其他中低收入国家提供了一套可供借鉴的路径,包括坚实的本土科学证据、“试点先行”的探索和本土疫苗产业的崛起。(盖茨基金会北京代表处首席项目官 杜珩)
政策
【国务院批复同意《医疗卫生强基工程实施方案》】2025年9月10日,国家医保局官网发布国务院关于《医疗卫生强基工程实施方案》的批复显示,原则上同意《医疗卫生强基工程实施方案》。批复指出,实施医疗卫生强基工程是落实新时代党的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的重要举措,对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加强指导和协调推进,因地制宜推动医疗卫生强基工程各项工作落实,确保如期完成目标任务。健言:该工程有望提升基层机构的诊疗能力和公共卫生服务水平,使居民能在家门口获得更便捷、规范的医疗服务,对于慢性病管理、疾病早期筛查和预防具有关键作用。但是,成功的关键不仅在于资金和设备的投入,更在于如何吸引和留住高水平的医疗人才。如果不能在薪酬待遇、职业发展和工作环境等方面提供足够保障,基层医疗“强”不起来的根本问题依然难以解决。【食品安全法修正草案通过 将加强重点液态食品道路散装运输监管】2025年9月12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七次会议通过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的决定》,自2025年12月1日起施行。此次修法聚焦重点液态食品道路散装运输和婴幼儿配方液态乳监管,从强化准入管理、加强过程监管、完善法律责任等方面作了有针对性的修改完善,有利于加强重点液态食品道路散装运输监管和婴幼儿配方液态乳注册管理,为相关领域食品安全工作夯实制度基础,提供更好法治保障。【处方药网络零售合规指南征求意见】2025年9月8日,国家药监局综合司对《处方药网络零售合规指南(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其中提到,企业应当依法履行药品安全主体责任,持续完善药品质量安全管理体系和企业合规管理制度。企业应当在药品采购、储存、销售、运输等环节采取有效的质量控制措施,确保所售药品来源合法、流通过程可追溯。药械
【首个国产九价HPV疫苗完成首针接种】2025年9月9日,万泰生物在厦门海沧街道石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举办九价HPV疫苗馨可宁9全球首针接种活动。据悉,国产九价HPV疫苗价格499元/针(不含接种服务费),全程三针不超过一千五百元,两针价格不到一千元。健言:国产疫苗以不到进口疫苗一半的价格入市,将有效扩大市场供给,让更多中国女性有机会通过接种来预防宫颈癌。不过,如何在公众中建立信任仍是挑战。【国产首款,侵入式脑机接口III类医疗器械获批上市】
据《21世纪经济报道》2025年9月10日消息,南京山海医疗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功能神经外科电生理记录和刺激设备”(商品名:明瞳)获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上市,成为国内首个获批的脑机接口III类医疗器械及国产首款侵入式深脑电生理记录与刺激设备。
该设备核心应用于脑深部电刺激手术,技术亮点包括高精度信号采集、实时神经导航、多模式刺激调控,成功突破国外技术垄断,填补国内空白。
前沿
【成功研制首批基孔肯雅热病毒标准物质】近期,我国多个地区发现基孔肯雅热病例,对公众健康构成威胁。南方周末记者2025年9月10日从市场监管总局获悉,为解决病毒检测缺乏统一“标尺”这一关键问题,进一步提升疫情早期监测与识别能力,市场监管总局组织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国家卫生健康委临床检验中心成功研制4项病毒标准物质。相关标准物质已批准发布。
健言:这是一次关键“基础设施”建设,为基孔肯雅热的诊断确立了国家标准。这批标准物质的发布,解决了病毒检测缺乏统一“标尺”的关键问题,确保了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可比性和一致性。这对于疫情的早期监测预警、防控措施的科学制定以及相关疫苗、药物的研发都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