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前线 09月15日
AI编程“烂摊子”:被裁程序员成“清理专家”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生成式AI兴起,科技公司开始裁员以AI取代员工,如IBM、多邻国和Klarna等。然而,由AI辅助开发的“氛围编程”概念,虽旨在降低门槛,却导致代码质量低下、安全问题频发。如今,企业不得不雇佣外包商或“氛围编程清理专家”来修复AI生成代码中的bug,这反而违背了提高效率的初衷。这催生了一种新的程序员形态,他们专门负责修复AI生成的劣质代码,以此盈利,也反映出AI在软件开发领域仍需人类的精细打磨和监督。

🤖 **AI驱动的裁员与效率悖论**:生成式AI的兴起促使科技公司裁员,期望用AI取代人力,如IBM裁撤数千名人力资源员工。然而,AI辅助的“氛围编程”在实际应用中暴露出质量和安全隐患,导致企业不得不花费更多成本来修复AI生成的代码,反而增加了开发成本和时间,与最初提高效率的初衷相悖。

🛠️ **“氛围编程清理专家”的兴起**:由于AI生成的代码往往存在安全漏洞(如IDOR、前端暴露敏感信息)和设计缺陷,一部分程序员开始专门从事“氛围编程清理”服务。他们通过修复AI生成的劣质代码来盈利,例如在Reddit上出现的案例,修复一个美容诊所的内部排班系统几乎需要重写,以及Fiverr上专门提供“氛围编程审查与修复”服务的开发者。

🌐 **AI辅助开发的局限与未来**:尽管“氛围编程”允许快速构建软件原型,但其生成的代码往往技术债高筑,缺乏测试、架构不稳定,给后续开发带来巨大阻碍。专业软件开发厂商如Ulam Labs和VibeCodeFixers.com等平台,以及自由开发者,正通过修复AI代码混乱来填补市场空白。这表明AI在软件开发中仍需人类的创造力、精细打磨和监督,人类开发者的职能范围可能收缩,但参与和督导必不可少。

2025-09-15 16:06 浙江

“氛围编码”留下的烂摊子,终究要让那些被裁掉的人回来收拾。

整理|冬梅、核子可乐

“氛围编码”留下的烂摊子,终究要让那些被裁掉的人回来收拾。

自生成式人工智能兴起以来,许多人担心它会对人类员工的生计造成损害。如今,CEO 们也开始承认人工智能的影响,裁员人数也开始增加。

CEO 希望利用 AI 替换到大批开发者

根据招聘网站 Indeed 的最新报告,科技职位招聘数量较 2020 年下降了 36%。其中一部分裁员是因为 CEO 想用人工智能(AI)取代员工。

有不少科技公司已开始以 AI 和自动化为由,明确裁员或冻结招聘。今年 5 月,行业巨头 IBM 用人工智能取代了数百名人力资源员工,这也是其大规模裁员计划的一部分,该计划共裁撤了 8000 名员工。同样在 5 月,语言学习应用程序多邻国(Duolingo)的首席执行官路易斯・冯・安表示,公司将不再雇佣承包商从事可由人工智能完成的工作。

“先买后付” 公司克拉纳(Klarna)的首席执行官塞巴斯蒂安・西米亚特科夫斯基在 5 月称,公司已裁员 40%,部分原因是对人工智能领域的投资。

Workday 首席执行官卡尔·埃森巴赫 (Carl Eschenbach) 在今年早些时候宣布大规模裁员的一封电子邮件中表示,“世界各地的公司都在重新构想工作完成的方式”,并指出公司对 AI 的“日益增长的需求”是裁员的原因。

印度科技巨头塔塔咨询公司,当时公司裁员 12000 人,并向外界称它正准备“为他们的客户和他们自己大规模部署 AI”。

尤其在氛围编程这一概念兴起后,更是加大了科技公司裁员的力度,甚至连操作技术的开发者们都面临着被 AI 替换掉的风险。

生成式 AI 行业号称要“颠覆”整个社会,而且在某种程度上讲已经取得了成功。AI 确实颠覆了社会上的诸多领域,包括教育、社交媒体乃至政治活动。更重要的是,它似乎也在颠覆科技行业本身。曾经利润丰厚的软件开发职位如今正愈发岌岌可危,其中最直接的威胁因素当属“氛围编程”——一种对经验要求更低、自动化水平更高的 AI 辅助软件开发形式。

但从结果来看,“氛围编程”对企业来说效果似乎并不理想

软件工程师新形态:为“氛围编程”提供付费修复服务

利用提示词由大模型快速生成的代码往往无法满足预期目标。而且颇为讽刺的是,如今企业此前放弃了熟练的程序员、转而选择成本低廉的聊天机器人的做法,导致其不得不雇用更多外包商来修复 AI 生成代码中的 bug

技术媒体 404 Media 报道称,目前“氛围编程清理专家”正在崛起。这部分新型程序员擅长快速修复 AI 生成代码给企业带来的问题。这些自由开发者和部分公司,正通过修复劣质氛围编程软件来赚钱。

第一次注意到这波趋势,源自 Reddit 上流传的一条帖子,该帖子作者称自己接到了一个需求:通过修复氛围编程软件来赚钱。

故事这样的:

该作者接了一份兼职工作,为一家美容诊所开发内部排班系统,这个系统是由一位“超级敏捷开发者”(诊所老板自己用的这个术语,他不懂氛围编码)开发的。它是一个基于 Next.js + Firebase 的全栈系统,视觉上甚至还挺漂亮的,但也存在一些缺陷:

Fugazi 身份验证:任何登录 Firebase 的用户都可以通过更改 URL 中的 UID(经典的 IDOR)从任何客户端访问数据。

客户端上的服务器端功能:诸如支付验证和库存管理等敏感信息都位于前端,暴露在 JS 包中

Firebase 规则?当然不行,任何人都可以写入数据库。

版本控制?太烂了,而且没有暂存。所有内容都直接在生产实例上运行。

代码没有类型,没有测试,没有 ESLint,没有“它正在运行,那就开始吧”的标准。

联系页面甚至没有重新验证码,但愿不会发生这种情况。

所以最后,帖子的作者几乎需要重做所有事情,但他也拿到了应得的报酬。

氛围编程(即使用 AI 编程工具构建软件,相对忽略底层代码设计)名义上的好处在于,它允许每个人快速、轻松构建软件。但从现状来看,氛围编程项目往往会导致安全问题,甚至在食谱应用程序中推荐有毒食材。一旦发现最终软件的质量太差,就需要聘请专业软件工程师来重写其中的氛围编程部分,这反而违背了提高生产力、提高开发效率的初衷。

而“氛围编程清理专家”,实际就是通过修复这部分 AI 生成代码引发的混乱来赚钱。

另一位自由开发者 Hamid Siddiqi 专门在 Fiverr 上提供“氛围编程审查与修复”服务,并在采访邮件中他表示:

Siddiqi 表示,他经常帮助企业解决“AI 生成前端 UI/UX 设计中的不一致、代码优化不佳导致的性能问题、品牌元素冲突,以及功能虽然可行但使用体验笨拙或不够直观”等问题。他还提到,自己经常需要调整配色方案、动画和布局,以更好地适配创作者的审美意图。

Siddiqi 只是 Fiverr 上数十位专为氛围编程项目用户提供代码清理服务的开发者之一。而且像 Ulam Labs 这样的知名软件开发厂商,也坦言“会在氛围编程结束后进行清理”。

Ulam Labs 在官方网站上写道,“打算快速构建原型设计?是时候进一步夯实质量了。我们对此了然于胸。大家希望快速行动、发布 MVP(最小可行产品)以验证思路。但 AI 生成代码带来的技术债阻碍了进一步探索:未经测试、架构不够稳定、CI/CD(持续集成与持续交付 / 部署)遥不可及,每次变更像是在拆定时炸弹。别怕,我来助你!”

Swatantra Sohni 则创办了 VibeCodeFixers.com,这是个专门面向氛围编程项目、可提供经验丰富的开发者以协助修复或补全项目的网站。他表示已经有近 300 名经验丰富的开发者在网站上公布了自己的个人资料。到目前为止,VibeCodeFixers.com 在未经任何服务推广的情况下,已经为三、四十个氛围编程项目推荐了修复人选。网站当前的首要目标,就是尽可能多地吸引软件开发者加入进来。

Sohni 提到,早在 Andrej Karpathy 于今年二月提出“氛围编程”概念之前,他就已经开始从事这方面工作了。他买下一大堆与氛围编程相关的域名,并意识到像 VibeCodeFixers.com 这样的服务非常重要。因为他自己就经常需要就氛围编程项目寻求其他专家的帮助。今年三月,该网站在 X 上获得了大量关注,此后平台用户数量一直保持着缓慢增长。

Sohni 还撰写了一份“氛围编程社区研究报告”,内容来自他对参与氛围编程项目的非技术人员的采访。报告发现了大量与 Siddiqi 观点相似的问题,发现在现有功能之上添加新功能时特别容易引发崩溃。

Sohni 发现的另一个核心问题在于“资源消耗曲线”,即在应用开发的最后 10% 到 20% 阶段,新添加的功能往往会破坏原有功能,导致氛围开发者的 AI 使用费迅速攀升。理论上,在这个阶段引入人类开发者应该会更便宜、也更高效。毕竟大家对自己的首个项目是有感情的,不想轻易放弃。

“很多人是第一次开发应用程序,总以为一条提示词就能搞定,结果应用程序崩溃把他们的付出白白浪费了。但大家对应用程序是有感情的,所以氛围编程流程需要人类开发者的创造力来优化和支撑。”

理论上讲,如果大语言模型开始出现幻觉、制造问题,重新生成对氛围编程用户来说反而是个更好的选择。但 Sohni 认为,多数人不想放弃已经初见成效的输出结果,而 VibeCodeFixers.com 的意义正在于此。有人帮助修复应用程序中的 bug,肯定要比从头创建新应用程序更有吸引力。

Sohni 坦言,氛围编程肯定会继续存在,正如人类开发者会继续存在一样。

“我觉得人类开发者的职能范围会有所收缩,但 AI 编程仍然离不开人类的参与和督导。”

目前尚不清楚这些服务的普及程度。但随着氛围编程在小型企业中的日益流行,AI 生成代码的清理需求有望创造出不断增长的市场。毕竟与诸多被 AI 主导的其他行业一样,软件开发仍然离不开人类的参与和督导。

网友怎么看?

随着“氛围编程”在业内引发越来越多讨论,不少人也开始关心它在真实开发场景中的可行性与风险。尤其是像 VibeCodeFixers.com 这样的服务,主打“替 AI 写出的代码收尾和修补”,让人既好奇又担忧。那么,网友们怎么看?

在 Reddit 上,有网友表示,自己压根就不信任氛围编码,更别提找个新人来修复这些 AI 写的代码了。

“我不会相信氛围编码。如果这个人寻找新手开发人员或仅基于 AI 单独完成这项工作,那么这绝对是一个问题,而且是一个真正的麻烦。”

对于自由开发者从事氛围编程代码修复这件事,有 Reddit 用户表示,如果自己是自由开发者可能也不会轻易接这种活儿:

“如果成功了就好了,我只是有点害怕这种事。我处理过太多疯狂的客户了。”

还有一些类似的评论,有人认为氛围编码就是个大坑,即便临时雇佣了开发者修复也无济于事:

“AI 生成代码导致停机与安全问题在很多企业发生了。自由开发者被要求修复这些问题,但客户往往不知道问题从哪里来,也不愿付出足够的时间或者预算让人彻底检查代码。”

还有用户认为:“我觉得要当一个好程序员来使用 AI,而不是让 AI 完全取代你自己写代码。AI 给你的只是起点,很多细节你还得去“抛光、修正、调试、重构”。

一个自由开发者补充:“我尝试让 AI 完成一些工作,然后自己去改错。第一次 AI 给的版本真的很烂,但经过多轮修改,可以变成能用的东西。但客户往往不愿意为这些修改付费。”

参考链接:

https://developers.slashdot.org/story/25/09/13/054206/the-software-engineers-paid-to-fix-vibe-coded-messes

https://gizmodo.com/after-ai-led-to-layoffs-coders-are-being-hired-to-fix-vibe-coded-screwups-2000657915

https://www.euronews.com/next/2025/07/31/tech-ceos-say-ai-is-driving-mass-layoffs-experts-say-thats-only-half-the-story

声明:本文为 InfoQ 整理,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会议推荐

10 月 23 - 25 日,QCon 上海站即将召开,限时 9 折优惠,单张门票立省 680 元,详情可联系票务经理 18514549229 咨询。

阅读原文

跳转微信打开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AI编程 氛围编程 软件开发 裁员 技术债 AI Vibe Coding Code Cleanup Generative AI Software Development Layoffs Technical Debt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