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
安全牛发布《私有云泛云主机安全技术与应用研究(2025版)》报告,聚焦私有云中物理机、虚拟机、容器等各类计算节点的安全防护。报告明确了私有云泛云主机的定义,分析了其安全需求、技术成熟度及应用成效,并提出了“自主可控、全栈覆盖、动态响应”的建设路径。报告指出,不同行业和规模的企业应根据自身特点,采取差异化的安全建设策略。未来,私有云泛云主机安全将朝着AI驱动、供应链防护和零信任融合的方向演进。
🔑 **私有云泛云主机安全定义明确**:报告将私有云中参与业务调度、承载核心计算任务的物理机、虚拟机、超融合节点、容器/集群、无服务器实例等全形态计算节点统一定义为“私有云泛云主机”,并构建了包含“静态节点+动态负载”的全维度防护体系,旨在解决其异构特性带来的安全协同难度。
💡 **各行业需求共性与差异并存**:虽然不同行业因核心业务属性(如政务数据敏感、金融交易低延迟)对主机安全有个性化诉求,但所有行业均需应对网络访问控制、数据保护、漏洞管理等共性安全风险,并满足通用合规要求,如等保2.0和《数据安全法》。
🚀 **技术成熟度与应用成效分层**:物理机、虚拟机、云主机、超融合节点安全技术已趋于成熟,而容器技术正处于成长期。不同行业在安全应用成效上呈现价值分层,政府、金融行业成效显著,能源、制造、医疗行业符合预期,教育行业则在资源约束下实现效能最大化。
🛤️ **差异化落地路径与未来趋势**:大型企业需遵循“合规筑基-深度防护-智能运营”路径,中小型企业则聚焦“基础防护-合规建设-协同优化”。未来,私有云泛云主机安全将融合AI深度应用、供应链安全、零信任落地三大方向,实现从“被动防御”到“主动免疫”的演进。
原创 安全牛 2025-09-15 16:08 北京

面对全球云计算产业的迅猛发展,安全牛调研显示,尽管公有云在国内外云计算市场中占据主导地位,然而从安全角度审视,私有云的安全需求相较于公有云更为明确,并具备持续性与稳定性,已成为关键行业云数智转型的“必答题”。云主机作为私有云架构核心计算节点,承载企业核心业务应用与数据存储,其安全影响私有云稳定性和可靠性。伴随云计算架构的不断演进,云主机形态从虚拟化节点扩展至各类云主机、超融合节点、容器/集群、无服务器实例等,混合 IT 场景中物理机也承担核心业务。安全牛将“参与私有云业务调度、承载核心计算任务的全形态云主机节点”定义为“私有云泛云主机”,其异构特性使安全协同难度大增,是私有云安全建设核心痛点。且国内外公有云工作负载安全技术无法适配其异构环境,所以对比两者技术差异、提炼私有云适配方案是解决安全痛点的关键。作为《多云环境安全能力构建技术指南》的系列研究报告,安全牛于2025年7月底正式启动《私有云泛主机安全技术与应用研究(2025版)》的研究工作,现已完成并正式发布(请扫描文末二维码抢鲜阅读)。
本报告聚焦私有云泛云主机安全,助力关键信息基础设施领域或重点行业用户在数字化转型中抵御泛云主机威胁,提供“自主可控、全栈覆盖、动态响应”的建设路径。
以下将从七个部分对本次研究成果进行概要介绍:一、关键发现二、私有云泛云主机安全的定义与相关概念厘清三、私有云泛云主机安全需求共性四、私有云泛云主机安全技术成熟度五、私有云泛云主机安全应用成效与适配建议六、私有云泛云主机安全产业生态与特色厂商布局七、私有云泛云主机安全未来演进趋势 一、关键发现 明确私有云泛云主机安全的定义:是针对私有云内物理机、虚拟机、各Stack类云主机、信创云主机、超融合节点、容器/容器集群以及无服务器实例等全形态计算节点的“静态节点+动态负载”全维度防护体系。各行业私有云泛云主机呈现部署有差异、安全需求有共性、策略有专属的特征:核心业务用物理机、弹性扩展用虚拟机和云、边缘场景用超融合节点、创新业务靠容器,各行业泛云主机安全均需构建全流程防护框架并满足通用合规要求,最终以业务痛点为导向,结合行业适配工具与泛云主机全生命周期流程,形成专属安全方案。私有云泛云主机安全需以五级架构为核心落地框架:具体包括基础层、系统层、虚拟化/云平台层、容器层、协同防护层,且各层级需精准适配七类形态(物理机、超融合节点、虚拟机、各类stack云主机、信创云主机、容器/容器集群、无服务器实例)特性。不同形态私有云泛云主机安全技术成熟度差异显著:物理机/虚拟机/云主机处于成熟期(成熟度为90%~100%)、超融合节点也处于成熟期(成熟度为80%~90%),核心短板均集中在信创跨架构兼容(如X86与ARM混合架构下安全策略不同步)与自动化运营能力不足;容器/容器集群处于成长期(成熟度为60%~80%),关键痛点为运行时逃逸防护(拦截率仅约60%~70%)与集群跨环境安全协同缺失。不同行业在私有云环境中泛云主机的安全应用呈现出差异化成效:企业用户不仅需结合自身规模,还应适配信创/云原生等产业趋势,方能实现有效落地。私有云泛主机安全供给方呈现两类演进格局,并依据细分场景痛点形成差异化:(1) 部分安全厂商依托终端安全、网络安全技术积淀,在泛云主机基础加固、合规审计、重大活动重保等领域优势显著,适配传统架构占比高、需兼容历史资产的私有云场景;(2) 部分安全厂商以云原生技术为起点,在容器安全、微隔离、云原生全生命周期防护等领域建立创新性,贴合“全面云原生化”的私有云需求。(3) 两类厂商共同覆盖不同架构、不同规模的私有云安全需求,结合形成各有特色的能力供给体系,推动产业从“技术堆砌”向“场景深耕”升级。国内私有云泛云主机安全明确“问题导向落地路径”与“技术驱动未来方向”:(1) 国内私有云泛云主机安全需以“解决实际痛点”为核心,通过技术融合打破架构与能力壁垒,通过架构升级适配分布式与国产化场景,通过生态共建降低自主可控落地门槛;(2) 未来将围绕AI驱动、供应链防护、零信任& SASE融合三大方向,逐步从“被动防御”转向“主动免疫”,为私有云基础设施安全提供“适配性强、可落地、可持续”的演进路径。二、私有云泛云主机安全的定义与相关概念厘清1、定义和内涵安全牛认为,私有云泛云主机安全可定义为:针对企业在基于自有数据中心构建的私有云架构内,涵盖物理机、虚拟机、各Stack类云主机、信创云主机、超融合节点、容器/容器集群以及无服务器实例等全形态参与业务调度、承载核心计算任务的泛云主机,通过构建自主可控的安全工具链、实现全生命周期的防护覆盖、达成异构节点间的动态协同,从而形成的综合性安全保障体系。在理解这一定义时,需要避免两个常见的认知误区:(1) 一是不能将“泛云”简单等同于“虚拟化”,需要明确物理机、信创节点等在其中的重要地位和纳入逻辑;(2) 二是不能将“安全”仅仅局限于“威胁拦截”,而应涵盖资产发现、漏洞管理、合规审计等全流程的安全能力。从内涵层面来看,私有泛云主机的定义主要包含以下三个核心维度:
2、相关概念厘清在私有云泛云主机安全研究中,“云工作负载安全”“泛主机安全”是极易与其混淆的两类安全领域——三者均涉及“主机/负载”防护,但在“场景限定、防护范围、技术逻辑”上存在本质差异。此外,Gartner定义的CWPP(云工作负载保护平台)作为云工作负载安全的关键技术与产品形态,也需明确其与私有云泛云主机安全的关联与界限。安全牛将传统主机安全和云工作负载安全分别对应“物理机”和“云原生”两种基础设施环境下的服务器安全防护体系建设,而泛主机安全和泛云主机安全则分别对应物理机(为主)——>云(为辅)、云(为主)——>云原生(为辅)迭代的阶段性产物。
三、私有云泛云主机安全需求共性随着云计算深度融入政务服务、金融交易、工业生产等核心场景,国内各行业已形成与业务特性深度绑定的私有云应用格局。不同行业对私有云的功能定位与承载需求,直接决定了泛云主机(物理机、虚拟机、信创云主机等)的形态选择与配置逻辑。在各行业差异化应用场景的背景下,私有云泛云主机安全面临双重挑战:一方面,各行业因核心业务属性(如政务数据敏感、金融交易低延迟、医疗病历隐私保护),对主机安全提出个性化诉求,例如能源行业需防范工业协议攻击,制造业需保障生产系统连续性;另一方面,无论何种行业,泛云主机均需应对网络访问控制、数据全生命周期保护、漏洞管理等共性安全风险,且需满足等保2.0、《中华人民共和国数据安全法》等通用合规要求。不同行业、不同形态的私有云泛云主机(物理机、虚拟机、各Stack类云主机、信创云主机、超融合节点、容器/容器集群、无服务器实例等),在部署与安全需求上虽因业务特性存在差异,但受云计算技术本质(资源池化、弹性伸缩)与网络安全通用规律(纵深防御、最小权限)影响,呈现出显著共性特征。深入剖析这些共性,可为构建“覆盖全主机类型、适配多行业场景”的普适性安全防护框架提供核心依据。
四、私有云泛云主机安全技术成熟度从技术发展阶段来看,不同形态泛云主机的安全技术成熟度呈现显著差异:物理机、虚拟机、云主机、超融合节点因应用时间长、商业化产品丰富,已进入相对成熟阶段;容器因其动态化特性突出,技术落地仍处于快速成长阶段;而无服务器实例等新兴形态的安全方案尚在培育优化中。
五、私有云泛云主机安全应用成效与适配建议从行业实践成效来看,依据“安全防护、业务适配、合规达成、成本效益”四大评价维度,不同行业因需求差异呈现出明显的价值分层:政府/运营商与金融行业凭借信创化全域协同、交易安全深度防护等实践,精准匹配核心需求,成效显著;能源/交通、制造业、医疗行业围绕工控系统稳定、产线安全防护、患者数据隐私构建的安全体系,有效支撑了行业业务特性,成效符合预期;教育行业则以低成本基础防护方案满足教学场景安全需求,实现了资源约束下的效能最大化。这种分层清晰展示了安全实践与行业需求的适配性。在企业落地层面,规模差异决定了安全建设的路径选择:大型企业因业务复杂、数据价值高,需遵循“合规筑基-深度防护-智能运营”的逐步进阶路径,通过安全中台整合多形态主机防护能力、AI检测预判未知风险,最终构建全链路智能安全体系;中小型企业则需聚焦资源高效利用,以“基础防护-合规建设-协同优化”为核心,优先解决核心主机的高频风险,同时整合现有安全资源避免盲目投入。这种差异化路径确保了不同规模企业的安全建设均能“按需匹配、量力而行”。
六、私有云泛云主机安全产业生态与特色厂商布局一方面:从产业实践的角度来看,技术落地仍面临三大核心挑战:首先,云技术架构供给方、安全能力供给方与用户侧之间的协同机制尚未形成标准化链路,生态主体间的能力适配存在明显壁垒;其次,安全厂商群体呈现“传统转型”与“云原生创新”双轨并行的格局,不同技术路线的优势边界及场景适配性缺乏清晰界定;再者,政府、金融、能源等行业用户的差异化需求,与安全厂商的产品方案之间尚未建立精准匹配的选型框架。
另一方面:私有云泛云主机安全技术方案已经具备较高成熟度,其中不乏众多特色厂商凭借各自的技术优势和市场洞察力,为用户提供各有特色的安全解决方案。这些厂商不仅关注产品的技术创新,还注重与用户的深度协同,确保安全方案能够精准满足行业特性和业务场景的需求。其中,一些厂商在信创私有云场景下的泛云主机安全领域表现尤为突出。他们积极响应国家信创战略,加大国产硬软适配投入,为用户提供了高度自主可控的安全解决方案。这些方案不仅提升了系统的安全性,还有效降低了用户的运维成本,推动了信创产业的快速发展。此外,这些厂商都洞察到云安全市场的未来潜力,并投入创新技术在泛云主机安全领域,包括主机加固、智能检测、微隔离、零信任、数据安全、全栈云原生等,以此为用户提供更加先进、高效的云主机安全防护能力。需要说明的是,特色厂商分类非绝对划分,部分厂商具备多类特色能力,分类侧重其核心优势领域,并且结合产业技术迭代,各厂商特色能力还会保持动态发展。
从私有云泛云主机安全产业技术演进阶段及场景需求适配逻辑出发,以上展示的7家特色厂商,其技术布局与能力输出既体现出“从基础防护向智能协同升级”的共性趋势,也基于各自技术积累形成差异化特色优势,共同为私有云用户提供多元化、场景化的泛云主机安全解决方案,推动产业向高质量发展方向迈进。
七、私有云泛云主机安全未来演进趋势随着私有云泛云主机形态向“全场景覆盖、全架构融合”深度演进,其安全防护需在“国际经验借鉴”与“国内场景适配”中找到平衡,既要突破国内复杂云环境下“接口不统一、能力碎片化、AI应用浅”的瓶颈,又要延续技术成熟度评估与产业实践中形成的“轻量化适配、智能协同、国产化兼容”核心方向。
未来国内私有云泛云主机安全将融合“AI深度应用、供应链安全、零信任落地”三大创新技术方向,以“解决实际痛点”为核心,在技术融合中兼顾适配性与效率,在架构升级中强化国产化与智能化,在生态发展中平衡自主可控与开放创新,最终形成“技术-架构-生态”协同发展的格局,为数字经济基础设施安全提供坚实支撑。
扫码下载报告
合作电话:18311333376
合作微信:aqniu001
投稿邮箱:editor@aqniu.com

阅读原文
跳转微信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