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十四五”规划收官之际,北京市发改委公布了经济社会发展成就。京津冀三地协同发展成效显著,北京城市副中心功能品质全面提升,市级机关搬迁基本完成,并新增多个文化新地标。同时,北京积极支持雄安新区建设,“三校一院”项目已投入使用。现代化首都都市圈交通一体化基本实现,医保和社保实现区域互认,科技成果转化效率大幅提升,技术合同成交额显著增长。京津冀三地GDP增速均超全国平均水平,区域协同发展动力强劲。
🏙️ **城市副中心功能升级与地标建设:** 北京城市副中心在“十四五”期间,从城市框架的搭建转向功能品质的全面提升。市级机关搬迁已基本完成,北京艺术中心、城市图书馆和大运河博物馆已成为首都文化新地标,环球影城也成为北京文旅的新名片,城市副中心正朝着高质量发展迈进。
🤝 **京津冀协同发展成果丰硕:** 京津冀三省市通力合作,协同发展成效显著。北京在支持雄安新区建设方面,实现了“三校一院”交钥匙项目全部开学、开诊,并吸引了4000余家北京来源企业在雄安新区落地。现代化首都都市圈基本形成了1至1.5小时的交通圈,实现了区域内就诊医保报销待遇和“一卡通行”,科技成果区域转化效率显著提升。
📈 **经济发展与产业协作新突破:** “十四五”期间,北京通过疏解非首都功能,累计减量城乡建设用地150平方公里,退出超过3000家一般制造业企业,实现了经济结构和空间布局的优化。京津冀区域内的产业协作日益紧密,“六链五群”产业图谱逐步落地,产业协作已从“施工图”变为“实景图”。2024年,三地GDP增速均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区域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源作用进一步显现。
“十四五”规划收官之际,北京亮出经济社会发展成绩单。今天上午举行的首都“十四五”规划高质量收官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第一场上,北京市发改委主任杨秀玲介绍,京津冀三省市通力合作,协同发展取得显著成效。其中,北京城市副中心发展从有序拉开城市框架向全面提升功能品质坚定迈进,市级机关搬迁基本完成。
“十四五”时期,北京疏解非首都功能坚定有序,城乡建设用地累计减量150平方公里,退出一般制造业企业超3000家,用疏解的“减法”换取了经济结构和空间布局优化的“加法”。
新“两翼”发力齐飞:北京以分内之事支持雄安新区建设,“三校一院”交钥匙项目全部开学、开诊,4000余家北京来源企业在雄安新区扎根创业;城市副中心发展从有序拉开城市框架向全面提升功能品质坚定迈进,市级机关搬迁基本完成,北京艺术中心、城市图书馆和大运河博物馆成为首都文化新地标,环球影城成为北京文旅新名片。
现代化首都都市圈生机勃勃,京津冀主要城市1至1.5小时交通圈基本形成,区域内就诊可直接享受医保报销待遇、“一卡通行”全面实现,科技成果区域转化效率和比重不断提升,北京输出津冀技术合同成交额由2013年的70多亿元增长到2024年的840多亿元、年均增长25%,“六链五群”产业图谱编制落地,产业协作由“施工图”逐步变成“实景图”,2024年三地GDP增速全部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引领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源作用进一步显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