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T 科技评论 - 本周热榜 09月15日
催产素缓解社会恐惧的新发现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电子科技大学研究员赵伟华团队在人类行为和神经科学领域取得新突破。他们发现,单次鼻喷催产素能显著降低个体在社会情境下的主观恐惧感,且这种效果仅限于社会性情境。研究进一步揭示,催产素通过增强左侧中扣带回皮层与右侧杏仁核的功能连接,抑制杏仁核对恐惧刺激的过度反应。同时,催产素还促进了不同脑网络间的协作,增强了注意力和认知控制,从而巩固了对恐惧的调控。这项研究构建了“核心环路精准干预-动态网络重组”的双路径模型,为社交焦虑症等精神疾病的研究与治疗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方法,并有望应用于临床治疗、个体化精准医学和跨学科干预。

💡 **催产素的社会特异性恐惧调控作用**:研究表明,单次鼻喷催产素能够显著降低被试在社会情境下的主观恐惧体验。这种调控作用具有高度的社会特异性,仅在社交场景下有效,而非社会性情境下则无明显效果,这进一步证实了催产素在调节社会行为和情绪反应中的独特作用。

🧠 **神经环路与脑网络重塑机制**:在神经层面,研究发现催产素增强了左侧中扣带回皮层与右侧杏仁核的功能连接,这一“自上而下”的环路机制有助于抑制杏仁核对恐惧刺激的过度反应。此外,催产素还促进了背侧注意网络、额顶控制网络及默认网络之间的功能连接增强,提升了个体对关键情境和刺激的注意力和认知控制能力,从而更有效地管理恐惧情绪。

📈 **全脑信息交流与恐惧表征弱化**:从全脑层面来看,催产素不仅促进了广泛的跨区域信息交流,还显著减弱了大脑中广泛分布的恐惧表征神经标记。这意味着催产素能够降低大脑整体对恐惧刺激的敏感度,为理解和干预恐惧相关障碍提供了新的视角。

🚀 **临床应用前景广阔**:该研究提出的“核心环路精准干预-动态网络重组”双路径模型,为社交焦虑症等恐惧相关精神疾病的研究和治疗提供了新范式。潜在应用包括作为一线药物效果不佳患者的辅助疗法、结合脑影像数据进行个体化精准用药指导、拓展至抑郁症和孤独症谱系障碍的干预,以及发展心理治疗与催产素药物结合的综合方案,以期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近日,电子科技大学研究员赵伟华和团队开展了一项基础性研究,在人类行为和人体神经两个方面做出了一些新发现。

(来源:https://advanced.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002/advs.202503251

在人类行为层面,研究团队发现单次鼻喷催产素干预能够显著降低被试在社会情境下的主观恐惧体验,这种调控作用仅特异性存在于社会性情境下,进一步证明了催产素的“社会特异性”。

在神经层面,在社会性恐惧情境下,研究团队发现催产素增强了左侧中扣带回皮层的激活强度及其与右侧杏仁核的功能连接,这一神经环路对于恐惧的调控至关重要,该结果证明催产素可以通过增强这一“自上而下的”环路机制,来抑制杏仁核对恐惧刺激的过度反应。

此外,催产素提升了背侧注意网络与额顶控制网络以及背侧注意网络与默认网络的功能连接。不同脑网络协作的增强,更有助于个体将有限的注意力、认知控制投入关键情境和刺激,从而进一步巩固对主观恐惧的有力控制。最后,在全脑层面,研究团队发现催产素不仅增强了广泛的跨区域信息交流,还显著弱化了全脑分布式存在的恐惧表征神经标记。这意味着,在催产素的作用下,大脑整体对恐惧刺激的敏感性下降了。

总的来讲,研究团队这项研究结合多层次、单\多变量结合的核磁分析技术,构建了“核心环路精准干预-动态网络重组”的双路径模型,系统性探究了催产素对于社会性恐惧的调控潜力,为社交焦虑症的研究与治疗提供了新范式和新手段。

图 | 赵伟华(来源:赵伟华)

两位审稿人认为这项工作所研究的问题具有较强的基础研究意义和临床转化价值,并对于多层次的神经影像技术的应用高度赞同,对于恐惧的神经机制和相关精神疾病的治疗具有重要贡献。此外,论文所发表的期刊的副主编也对这项工作表示了高度认可,不仅在自己的社交媒体上进行分享,并且该项工作也被精选收录进 Advanced 系列的神经科学专辑。

从应用角度来看,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首先,可用于临床治疗:鼻喷催产素作为对一线用药作用不佳患者的辅助疗法,帮助社交焦虑障碍或广泛性焦虑障碍患者减轻症状。

其次,可用于个体化精准医学:结合脑影像或多组学数据,以较为经济的手段(如采血\单次核磁扫描等)判断哪些患者更可能从催产素治疗中获益,从而提高疗效。

再次,可用于精神疾病的干预拓展:社会恐惧往往与抑郁症、孤独症谱系障碍等相关,该研究提示这些疾病的社交障碍以及情绪障碍部分也可能通过类似机制被改善。

最后,可实现跨学科应用:未来可能发展出结合心理治疗与催产素药物干预的综合方案,发挥“1+1>2”的作用。当然,这些应用需要严格的临床试验验证,但至少本次研究为这一方向提供了较为详实的参考依据。

社交恐惧障碍是一类常见的情绪障碍,患者在面对社交环境时往往会出现强烈的焦虑和恐惧,这不仅影响人际交往,还会严重干扰工作、学习甚至生活质量。长期以来,传统药物(如抗抑郁药)和心理治疗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帮助患者,但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例如,药物起效慢、应答率不高;心理治疗则需要进行长时程的干预,而且因为个体差异等原因,患者往往受益不多。

催产素(OT,Oxytocin)是一种在哺乳动物体内天然合成并发挥重要作用的神经肽,除了在分娩、哺乳中扮演重要角色之外,更为人所知的是它在“社会行为”调节方面的重要性。此外,近些年的相关研究提示催产素降低人类的主观恐惧体验,但这种恐惧拮抗作用是否存在一定的社会特异性尚未可知,其背后具体的神经机制也尚并不明确。

研究团队开展这项研究的初衷,就是希望回答这样几个问题:1)催产素在更接近真实社会情境的自然主义范式中发挥怎样的作用?2)它对恐惧调控是否具有选择性?是不是只在社会情境下有效?3)这种作用其背后的核心脑区及潜在的环路机制和网络机制是怎样的,是否可以作为未来精准干预的科学依据?

换句话说,其研究目标就是从脑影像和大尺度脑网络的角度,去阐明“催产素缓解社会恐惧的多层次机制”。正是基于这一背景,他们完成了这一研究。

事实上,这项工作在 2022 年的 12 月就基本酝酿成型,但前期的刺激材料筛选和整理着实花费不少精力,为了有效在社会性\非社会性自然场景下诱发被试的主观恐惧情绪,视频材料的筛选与整理耗费了整整 4 个月,直到 2025 年 5 月初研究团队才开始采集正式实验的数据。

“科研哪有一帆风顺,从来都是关关难过关关过。投稿之路充满艰难坎坷,从我们开始投第一个期刊到该论文顺利接收耗时 14 个多月,但当这一成果被别人认可甚至交流学习的时候,挫折所带来的沮丧也就随风飘散。”研究人员表示。

据介绍,本研究采用的是在健康受试者中进行概念验证的设计,后续研究团队会进一步验证催产素对前临床人群以及临床患者的干预效果,切实助力与恐惧相关的精神疾病特别是社交焦虑症的高危人群疾病发展进程阻断和临床的辅助治疗。

此外,在本研究中的干预策略为单次鼻内给药,但是对于病程持续时间长、患病程度重的患者,单次给药效果大概率并不理想,后续研究团队会进一步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制定个体化、疗程化的治疗方案切实提升其生活质量。

参考资料:

https://advanced.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002/advs.202503251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催产素 社会恐惧 社交焦虑 神经科学 脑科学 精神疾病 Oxytocin Social Fear Social Anxiety Neuroscience Brain Science Mental Health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