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中旬,一份娃哈哈内部文件在网络流出,显示宗馥莉控制的宏胜饮料集团计划从2026销售年度起,启用新品牌“娃小宗”取代“娃哈哈”。文件指出,自娃哈哈创始人宗庆后离世后,公司持续处理历史遗留问题,其中商标使用权成为关键障碍。在现有股权架构下,“娃哈哈”商标需经全体股东一致同意,任何单方均无权独立使用。基于此,公司计划更换新品牌,并征求经销商意见,同时与相关股东保持沟通。
9月以来,已有3家娃哈哈旗下企业更名为宏胜系。企查查显示,9月2日,南阳娃哈哈昌盛饮料有限公司,企业名称变更为南阳宏胜恒枫饮料有限公司;9月5日,山西娃哈哈昌盛饮料有限公司,企业名称变更为山西宏胜饮料有限公司;9月8日,虎林娃哈哈饮料有限公司,企业名称变更为虎林市宏胜饮料有限公司。
娃哈哈方面对媒体的求证未作回应。但微博话题“娃哈哈将启用新品牌”阅读量已突破550万,不少网友表示难以接受,更有声音质疑“娃小宗”能否获得市场认可。
事实上,今年以来围绕“娃哈哈”品牌权属的争议不断。国家知识产权局官网显示,娃哈哈集团已于1月21日启动387件“娃哈哈”系列商标的转让流程,转让方为娃哈哈集团,受让方为杭州娃哈哈食品有限公司,而该公司实际控制人正是宗馥莉。
今年5月,娃哈哈集团在回应市场关切时表示,因商标转让仍处于登记备案阶段,存在不确定性,公司不排除推出全新品牌,并已做好准备。这为“娃小宗”的出现埋下伏笔。
商标申请数据进一步印证了上述动向。记者查询发现,自今年2月至5月,宏胜饮料集团已提交45件“娃小宗”商标申请,覆盖食品饮料、餐饮住宿、办公用品、服装鞋帽、教育娱乐等多个类别。这种全品类注册布局,显示出品牌长线运作的企图。
实际上,“娃小宗”的产品雏形早已亮相。5月12日,娃哈哈官方公众号(当时名为“娃哈哈家园”,现已更名为“哈哈号角”)发布的一篇推文中,曝光了一款名为“娃小宗”的无糖茶饮料,口味为凝香乌龙。该产品由宏胜饮料集团旗下松裕印刷包装有限公司推出,被业内视为宗馥莉“试水”新品牌的信号。
从战略方向来看,“娃小宗”有望定位于健康饮品和新式茶饮,直指Z世代消费者。宗馥莉近年来多次强调“品牌年轻化”,在多个场合表达过对传统碳酸饮料和高糖饮品市场的担忧,提出转型至健康、低糖乃至功能饮料方向。这一趋势在“娃小宗”布局中得到了体现。
然而,从“娃哈哈”到“娃小宗”的过渡,不是简单靠商标调整就能实现转向,还涉及渠道、消费者认可以及企业文化的再塑造。娃哈哈作为1980年代创立的民族饮料品牌,以纯净水、AD钙奶和营养快线等产品在全国畅销,长期与国民日常消费深度绑定。品牌的集体记忆属性,使其更迭承载的情感风险高于一般消费品企业。
随着2026销售年度临近,娃哈哈集团及宗馥莉如何推进“娃小宗”品牌落地,将成为中国饮料行业的重要观察点。无论是渠道协同、产品策略,还是商标权属的最终结果,均将决定这一场品牌更迭的成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