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嗅 09月14日
美国市场:机遇与挑战并存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美国市场常被形容为“人傻钱多”,但这一印象背后隐藏着复杂的现实。美国人均消费能力世界领先,市场规模巨大,消费市场多层次,从高端奢侈品到一美元店应有尽有。然而,高收益背后是高昂的成本,包括高人工成本、物流成本和客户服务成本。此外,法律与合规的高门槛要求企业必须严格遵守规则,否则将面临毁灭性打击。亚裔合作模式在硅谷和纽约尤为突出,通过社群网络降低创业风险。企业进入美国市场应从小切口切入,如针对特定州、族裔或人群,并保持长期耐性,持续投入。美国市场并非简单的“人傻钱多”,而是“钱多、人精”的地方,理解其多元性、挑战和逻辑才是成功的关键。

💡美国市场人均消费能力世界领先,市场规模巨大,消费层次丰富,从高端奢侈品到一美元店应有尽有,为企业提供多元机遇。

📈尽管美国市场看似“人傻钱多”,但高收益背后隐藏着高昂的成本,包括高人工成本、物流成本和客户服务成本,企业需谨慎评估。

⚖️美国法律与合规环境严格,企业触碰红线将面临毁灭性打击,如大众汽车的“排放门”、Facebook的隐私丑闻等案例所示,合规是生存红线。

🤝亚裔合作模式在硅谷和纽约尤为突出,通过社群网络分享资源、互相投资,降低创业风险,这种族裔内部合作模式效率更高。

🔍企业进入美国市场应从小切口切入,如针对特定州、族裔或人群,保持长期耐性,持续投入,而非短期试水,才可能立足。

🛒美国市场本质上是一个巨大的买方,理解买方的力量和需求是成功的关键,未来中国经济若能成为全球最大买方,将提升全球话语权。

很多中国创业者、投资人甚至游客,第一次来到美国时都会冒出一句感慨:“这地方人傻钱多!”

这句话看似调侃,背后却是真实的第一印象。美国人口只有中国的四分之一,但市场规模却巨大,人均消费能力世界领先。更重要的是,在美国,一件普通的消费品、一个简单的订阅软件,往往能卖出远高于中国的价格。

于是,很多人下意识地认为,美国市场是一座金矿,捡钱的机会比比皆是。但真的是这样吗?如果你真跳进来,会发现这背后有层层复杂的现实。

美国既是全球最具吸引力的市场之一,也是竞争最激烈、门槛最高、风险最大的地方。

美国是一个非常丰富、多层次的消费市场,它的确是消费的天堂

如果从数据来看,美国确实给人“人少钱多”的直观感受。

2024年IMF与世界银行数据显示,美国GDP总量27万亿美元,人口仅3.4亿,人均GDP高达79 000美元,而按照PPP计算的人均GDP更是超过85, 000美元。相比之下,中国虽然经济总量高达18.5万亿美元,但人均GDP只有13 000美元,即便按照PPP计算也只有23 000美元左右。PPP的比较尤其重要,因为它更接近人们的生活体感,这意味着在日常消费的真实体验中,美国人确实“更有钱”。

中国人在日常生活里感觉到物价比美国便宜,正是因为PPP人均数据更能反映实际购买力。但美国无论是名义还是PPP人均都处于世界前列,这也解释了为什么“美国人敢花钱”的印象如此深刻。

这种差异最终体现在消费习惯和市场形态上。在美国,消费市场极度多层次:既有高端奢侈品,也有一美元店;既有追求极致体验的中产,也有依赖打折券生活的低收入人群。

因此,美国被称作“消费的天堂”并不夸张。Temu、Shein等中国电商平台在美国大获成功,靠的是极致低价;而大疆无人机、Insta360全景相机则在高端市场同样畅销,靠的是创新与品质。

这说明美国市场并不是单一逻辑,而是多层次并存。一个企业无论是走低价还是高端路线,都可能在美国找到生存空间。

高收益的背后是高成本

很多中国创业者初到美国,看到消费单价高、利润空间大,会觉得这里“遍地黄金”。但深入运营下去,就会发现高收益背后隐藏着高昂的成本。

美国是一个高人工成本的国家。客服、运营、物流、市场推广、人力管理,每一个环节都比中国贵得多。雇一个普通的客服,年薪可能就要4万~5万美元;一个工程师的年薪可能需要10万美元以上。

而且美国的劳动法和员工福利制度严格,企业不得不投入更多在医疗保险、养老金、带薪假期上,这对初创企业来说是沉重的负担。

物流成本同样高昂。美国幅员辽阔,从东海岸到西海岸的运输时间需要几天甚至一周,仓储、配送和退货体系复杂,再加上本地消费者对物流服务体验要求极高,这意味着必须投入大量资金来维持客户满意度。

在客户服务上,美国消费者有极强的权利意识,退货、投诉、索赔的成本远比中国高。一个差评可能引发舆论发酵,甚至引来集体诉讼。

不过,这个时代也给我们带来了新的机遇。

互联网和人工智能技术的普及,为企业提供了“对冲高成本”的工具。比如将客服外包到菲律宾或印度,再结合AI客服,可以极大降低人力支出;在物流方面,智能仓储、自动化配送对效率的提升很明显;在营销推广中,AI可以帮助企业精准投放广告,节省预算。

因此,高成本是真实的挑战,但通过互联网和AI,企业完全可能把这种成本劣势转化为竞争机会。

法律与合规的高门槛

在美国做生意,法律和合规是任何企业都绕不过的坎。

在国内,企业可能依靠灰色地带或灵活操作来生存,但在美国,触碰红线往往就是毁灭性打击。一些著名案例:

1. 大众汽车“排放门”:虚假排放数据,被罚286亿美元。

2. Facebook隐私丑闻:因数据滥用,被罚50亿美元。

3. Theranos血检骗局:估值90亿美元的公司最终崩塌,创始人被判刑11年。

4. Uber合规困境:2017年因隐私问题被罚1.48亿美元,在多个城市一度被叫停。

5. 安然财务造假:2001年倒闭,市值蒸发740亿美元,员工和养老金蒙受巨大损失。

6. 雷曼兄弟破产:2008年因次贷危机破产,负债6000亿美元,引发全球金融风暴。

7. 丰田召回事件:因安全隐患隐瞒,被罚12亿美元,并召回千万辆汽车。

……

这些案例说明,美国市场对所有企业一视同仁:不管你是跨国巨头还是本土明星公司,一旦触碰法律底线,代价都是灾难性的。更重要的是,这恰恰是我们在日常讨论中最容易忽视的环节。很多中国企业家习惯先做起来再说,但在美国,这种思维往往会付出沉重的代价。

亚裔合作的独特模式

在硅谷和纽约,我们能看到很多亚裔创业团队。华人、印度人、韩国人往往抱团合作,形成社群网络,通过分享资源、互相投资、互相引荐,降低了创业初期的孤立感和风险。

数据显示,亚裔在美国人口中占比约7%,其中华人约占1.2%至1.5%。虽然比例不高,但亚裔整体学历和收入水平均居于全美领先地位。

55%以上的亚裔拥有大学及以上学历,家庭收入中位数超过9万美元,比全美平均水平高出20%以上。华人在STEM领域的硕士与博士比例尤其突出,这意味着他们在科技和创新领域有独特优势。

然而,许多中国公司进入美国后,往往会刻意寻找白人或本地族裔作为合作伙伴,希望借助他们的本地关系打开市场。但在实践中,这类合作往往因为文化差异、沟通障碍而进展不顺,成本高,效果也不佳。

相比之下,理直气壮地在本族裔内部合作,反而能降低成本、减少文化冲突,快速形成合力。华人和亚裔之间的社群互助,可以成为在美创业最有效的资源。这种族裔内部合作模式,并不是封闭排他,而是以更低的试错成本,更高的效率,帮助企业在早期站稳脚跟。

我们应该理直气壮地依靠自身群体的力量,而不是一味追求表面上的“本地化”。

从小切口切入美国市场

很多人把美国当成一个单一市场,实际上它是由无数个不同层次的小市场拼接而成的。美国各州、各县的经济结构、消费文化差异极大。族裔、语言、收入层次的差异也让市场更加分裂。因此,中国企业进入美国,应该把它看作“许多市场”,而不是一个整体。

具体到某个州、某个族裔、某一类人群,从一个越小的缺口切入,越容易站稳脚跟。比如:面向拉美裔的跨境汇款产品;面向东亚留学生的学习工具;面向硅谷极客的AI应用。

盛田昭夫当年把索尼带到美国,他本人亲自搬到纽约,深入研究美国消费者的习惯,从小市场切入,才最终建立起全球品牌。

此外,更重要的是“耐性”。进入美国市场不能抱着“一两年试试水”的心态,而要有“十年磨一剑”的准备。在合规的前提下,持续投入、不断积累,才可能在这片市场真正开花结果。

既不是天堂,也不是幻觉

所以,美国到底是不是“人傻钱多”的地方?答案是:既是,也不是。

是的,美国消费者确实购买力强,愿意为体验和品牌买单,这为创业者提供了巨大的机会。但与此同时,这里也是竞争最激烈、规则最复杂、门槛最高的市场。真正的机会来自理解美国市场的多元性、高成本的挑战、合规的红线、族裔合作的价值以及小切口和耐性的战略。

美国并不是“人傻钱多”的地方,是一个“钱多、人精”的地方。谁能真正看懂它的逻辑,谁才有机会在这里立足。

番外:买方的力量

我们做企业的人都知道,大家其实都不愿意做乙方,都想做甲方。乙方往往是被动执行,而甲方才是拥有决策权和主动权的一方。在商业世界里,买方往往比卖方更有力量。

能够成为一个巨大的买方,其实本身就是一种战略优势。

美国作为全球最大消费市场,本质上就是一个巨大的买方,正因为它是全世界最大的需求方,所以所有企业都想进入美国、讨好美国消费者。这正是美国市场长期繁荣的底层逻辑。

对中国来说,这一点尤其值得深思。如果未来中国能够成为全球最大的买方,不仅仅依靠出口制造,更依靠内需和消费升级,那么中国经济在全球的话语权将会发生根本性改变。这不仅是经济体量的增长问题,更是角色和地位的转换。

从卖方向买方的转变,可能才是中国未来最值得努力的方向。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美国市场 创业机遇 成本挑战 法律合规 亚裔合作 小切口战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