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金融法院在优化营商环境方面采取了多项创新举措。通过设立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室,精准匹配专家调解员,为陷入困境的企业提供“把脉问诊”式服务。法院坚持“活封活扣”原则,允许被执行企业在查封期间继续使用设备经营,并由行业专家评估企业核心竞争力与资产价值,提出可行性解决方案。此外,法院鼓励企业通过处置低增值资产来展示诚信,修复信任关系,并积极引入投融资资源,推动企业债务重整,帮助其“回血再生”,实现可持续发展。
🌟 **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室机制**:北京金融法院通过精准筛选执行案件,并根据案件特点与企业行业属性,匹配专业的专家调解员,共同对矛盾纠纷进行深入分析和诊断,为企业提供定制化的解决方案。
💡 **“活封活扣”与资产盘活**:法院支持具有挽救价值的被执行企业在查封期间继续使用其设备进行正常经营活动,并由行业专家充分评估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发展潜力及保全财产的实际价值,以制定双方认可的专业解决方案。
🤝 **鼓励企业自救与信任重塑**:法院积极创造条件支持被执行企业通过处置低增值资产来展示其诚信,从而促进与债权人之间信任关系的修复与重塑。同时,法院还致力于引入投融资资源,盘活企业资产,推动债务重整,帮助企业实现“回血再生”。
北京金融法院:鼓励并创造条件支持被执行企业全力回血自救。
北京金融法院执行局局长雷运龙9月14日在“北京金融法院 北京市工商业联合会 优化营商环境典型案例新闻发布会”上回答记者关于“执行中优化营商环境的具体做法”的提问时表示,执行中的具体做法主要包括五方面内容。雷运龙表示,具体来看,精准筛选出适合运用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室机制的执行案件,根据案件特点、涉案企业行业特点匹配专家调解员共同开展工作,对矛盾纠纷“把脉问诊”;围绕暂时陷入困境但具有挽救价值的涉案企业生存发展的诉求,坚持“活封活扣”“物尽其用”,支持被执行企业使用查封的设备正常开展经营活动。
通过行业专家对企业核心竞争力、发展潜力和已保全财产对企业生存发展的价值等要素进行充分评估,提出双方可以接受、切实可行的专业性纠纷解决方案;鼓励并创造条件支持被执行企业全力回血自救,加速处置低增值资产展示诚信,促进双方修复、重塑信任信用关系;发挥专家调解员优势,积极引入投融资资源,积极盘活企业资产,推动被执行企业债务重整,让暂时陷入困境的企业得到喘息,回血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