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记录了作者周慧在深圳东部山区洞背村近十年的隐居生活。早期篇章描绘了与世隔绝的静物、自然景致以及与猫狗、邻居的日常互动,远离都市的喧嚣,甚至连电影院和星巴克都已消失。随着叙事的深入,文章转向对家人故事的回顾,特别是作者17岁时在大澡堂的经历,引发了对女性身体、羞涩与欲望的坦诚描绘。作者的生活方式呈现出极致的低物欲和清贫,通过二手衣物、对比菜价节约开支,坚持健身和清淡饮食。尽管这种生活态度并非人人向往,甚至显得平静缺乏生命力,但作者将其视为一种独特的活着的方式,一种对简单纯粹生活的坚持。
📚 **低物欲的隐居生活:** 作者周慧选择在深圳东部山区过着近十年的隐居生活,远离大都市的繁华与消费主义。她的生活极其朴素,体现在穿着二手衣物、精打细算购买生活必需品,甚至花费大量时间比价以节省开支。这种生活方式是对物质欲望的极大克制,展现了一种与主流社会截然不同的价值取向。
🐈 **与自然和动物的亲密互动:** 文章的前半部分大量描绘了作者在洞背村的生活细节,包括静物、猫狗、山雾、海平线和夕阳等自然景致。这种对周围环境和生命的细致观察,体现了作者在远离尘嚣后,与自然和动物建立的深厚情感联系,构成了她隐居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 **对女性身体与成长的坦诚反思:** 作者通过回忆17岁时在大澡堂洗澡的经历,坦诚地探讨了女性身体的羞涩、观察不同年龄段女性裸体的感受,以及由此引发的幻想与欲望。这部分内容以一种罕见的直白和艺术化的笔触,触及了女性成长过程中对身体认知的复杂情感,并将其与西方艺术中对女性裸体的描绘进行了对比。
💪 **坚持自我与独特的生活哲学:** 尽管周慧的生活方式可能被视为“平静没有生命力”,她却将其视为一种“活着的姿态”。她坚持健身和清淡饮食,并将此视为宝贵的财富。即使在经济不宽裕的情况下,她也以一种近乎自嘲又略带骄傲的方式讲述着自己如何省钱,展现了在极端条件下维持生活尊严和个人原则的韧性。
这个月读得第一本书
— 周慧《认识我的人慢慢忘了我》
零零碎碎读了十几天,终于可以随便写点什么了....
周慧十八岁去深圳打工,后来通过成人高考上了大专,毕业后在深圳最后一份工作是行政主管,当时她37岁还背着29年的深圳房贷,还是决定辞职。她一无所有搬到深圳东部山区洞背村居住了近十年。
这本散文前面都是静物、猫狗、邻居、山雾、海平线、夕阳、跟大城市的生活基本与世隔绝,没有电影院和星巴克,连最后一家肯德基都关门了,但是有麦当劳,周慧会经常去吃。后来开始讲自己家里人的故事,我更喜欢读后面的一些部分,她讲自己17岁在大澡堂洗澡的经历,我想起自己也有一样的经历,看着不同年龄段女性的裸体,刚开始非常羞涩,后来也会产生莫名其妙的幻想和欲望,西方的艺术家很喜欢画女性丰满的裸体,我是一直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待。
第一次读到把自己的孤独和无聊生活写到极致的文字,不是很符合大众人群,但有着自己的独特风格,她没有李娟的灵气可爱和幽默,也没有黎戈的精神力量和淡雅。
我阅读这本之前特意在一席看了周慧的演讲,她过着低物欲清贫的生活,疫情过后去偷别人家的菜,身上穿的衣服也是二手衣服,夏天她喜欢穿纯白T,借了朋友很多钱生活着,为了省100块钱,在买菜APP对比价格100个小时,跟朋友笑着讲这个事情的时候,她觉得自己非常厉害。她没有耐心读完一本书,基本上翻几页就摆烂了,她每天坚持做的事情就是健身和清淡饮食,最昂贵的财富就是几万块的小车。
虽然这样的隐居生活不是我所向往的,我甚至感受她很平静没有生命力的态度,对男人没有简单的激情,她放弃了让自己快乐,我想也是一种活着的姿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