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
文章探讨了为何大量“高才通”和“优才计划”的获批人士选择投身香港保险行业。作者指出,相较于内地,香港更看重融资能力而非单纯的投资能力。内地各行各业商品和服务普遍过剩,而香港市场同样不缺产品,但极度稀缺能够有效“销售”和“融资”的人才。对于许多面临职场焦虑的内地专业人士而言,香港保险行业提供了一个低门槛、高回报且可持续发展的职业赛道,不少人能在短时间内取得显著成就,获得可观的经营性现金流,从而增强了在香港长期生活的信心。文章强调,销售能力是当今世界最重要的能力之一,而“高才优才”凭借其背景和能力,在香港保险业找到了新的价值实现途径。
💡 **“高才优才”转型保险业的现实考量**:文章指出,并非所有获得“高才通”或“优才计划”身份的人士都积极投身保险业,实际比例低于外界想象,且大部分人可能仅是兼职挂职。然而,这批新加入者在短期内取得了显著的职业发展和收入增长,远超其在内地的原有工作水平,这反映了他们在职场转型中的成功和对新赛道的适应能力。
📈 **香港市场对“融资能力”的重视**:与内地不同,香港金融市场更看重“融资能力”。内地市场倾向于投资能力强的个人,资金会主动追逐;而香港市场由于机构众多、投资模式成熟,投资能力的差异化不显著,成功关键在于能否有效融资。保险代理人通过连接内地高净值客户和香港金融产品,扮演了重要的“融资”角色,将内地资产引入香港,这是“高才优才”在港发挥价值的重要领域。
🌍 **商品与服务过剩下的“销售”核心价值**:文章分析,内地各行各业普遍存在商品和服务过剩的问题,导致竞争激烈。香港市场同样不缺产品和服务,但真正稀缺的是能够将这些产品和服务有效“销售”出去的人才。因此,销售能力成为当前商业世界中最核心的竞争力之一,决定了个人职业发展的上限。
💼 **港险行业提供的稳定经营性现金流**:作者强调,经历过投资的起伏后,经营性现金流的稳定性和可预测性尤为重要。香港保险行业能为投入其中的专业人士提供持续且可观的经营性收入,这不仅解决了在香港高生活成本下的经济压力,更增强了长期居住的信心,并有助于在投资决策上保持更加淡定的心态。
🤝 **“高才优才”与香港保险业的双赢契合**:文章总结,香港保险产品对内地高净值人士有需求,而“高才优才”具备内地背景和销售能力,能有效对接这些需求。保险销售本质上是高附加值金融产品的销售,这与“高才优才”在香港市场中“卖”的定位高度契合,实现了个人价值、行业发展和客户需求的“三赢”局面。
原创 库克船长 2025-09-13 09:56 中国香港
香港和内地的金融市场不同,内地投资能力重要,香港融资能力更值钱。

Part. 1
卖港险的高才优才 也没想象那么多 都说高才优才的尽头是卖港险,前阵子入境处公布了高才第一次续签的数据,里边涉及到14000多例续签的高才里,大约11%的人在保险公司或保险经纪公司挂职。这个比例高么?其实也没有想象的那么高;而且在这1500多个代理人或经纪人里,估计至少70%-80%的人,可能处于打酱油状态。大部分人大概率居住在内地,大部分人还有一份自己的工作;正儿八经像我这样,把卖港险当做主要职业的,其实非常少。从香港保监局官网上也能看到,其实2023年和2024年,对比疫情前的2019年,总体挂牌的代理人和经纪人数量,其实差别并不太多。如果很多高才优才加入了港险这个行业,那必然也意味着部分人离开了,属于正常的行业换血。很多没有改变思路的老代理人,被新入行的高才优才代理人,给淘汰了。所以卖港险的高才优才,也没有想象的那么多,只是短时间突然换了一批人,这批人为了续签,为了尽快转换赛道,比较努力而已。Part. 2
肉眼可见很多人 在1-2年拿到了结果 最近一年多,我在的团队,和距离不太远的隔壁团队,肉眼可见十五个以上的高才优才背景的新港人,完成了职业蜕变,完全在港险这个行业站稳了脚跟,成为了这个行业的佼佼者。用很短的1-2年时间,就完成了其他港险人之前需要走5-10年,甚至一辈子都不太可能企及的高度。收入不仅大大超过了之前在内地的工作收入,而且肉眼可见个人和团队,还在滚雪球式的发展,根本停不下来。他们很多本来也在国内的大厂工作,地产行业、互联网行业、金融行业。。。来自国内的各行各业。其实到了35+的年纪,在国内任何一个行业,都有职场焦虑,都担心可能随时被裁。但在港险行业,他们找到了春天;并且肉眼可见,这个行业干到六七十岁没有问题;干得越久,客户积累越多,团队越大,被动收入越多。Part. 3
港险现金流 让我有信心在香港待下去 我很后悔没有在2023年3月份移居香港的时候就选择港险行业;但也很庆幸在去年选择了港险这个行业。其实至今还有很多人纳闷我为什么选择卖港险?房子高位套现不是赚了挺多钱么?做可转债不是也挺赚钱的么?做保险赚的钱,对比今年股市上赚到钱,确实不值一提。但经历过连续几年从投资上赚到钱,然后又连续几年从投资上亏钱的人才能明白,经营性现金流的意义有多大!投资赚钱,本质还是靠大势。大势好,不需要怎么努力,保持仓位,都能赚到钱。大势不好,其实再努力也是徒劳的,甚至越努力越惨。对市场还是要有敬畏,想靠投资躺平的想法是很危险的。就好像2021年之前,我接触到很多想靠投资买卖深圳房子躺平的人,很多人现在就很惨,资产清零负资产的案例不少。经营性现金流就不一样了,细水长流,基本不受限于大势。港险行业能看到的,只要全心投入,基本是越来越好。在移居香港后,做港险前,我也严重自我怀疑过:为什么要来香港?香港生活成本这么高?单单为了孩子的教育划得来吗?但是进入港险行业,有了经营性现金流后,我终于才打消了这个疑虑。我和很多人说过,住在香港,只要能把家庭生活费赚到,就非常好了,就非常值得长期居住在香港了;毕竟香港的优势还是很多的。也正是因为有了港险的经营性收入,让我有了长期在香港待下去的信心。也正因为不少时间花在了港险上,所以看股票时间少了,反而避免了不少盘面干扰,在牛市里投资可以更加淡定持有了。目前对我们来说,续签早已经不是问题;拿到永居也是很顺其自然的事情了。我现在主要考虑的是,香港的事业如何能进一步上一个台阶;如何在香港这个国际化大都市里,类似像之前初来深圳一样,也能闯出自己的一片新天地。Part. 4
产能过剩 没有商品和服务是稀缺的 回到本文的主题?为什么那么多高才优才选择卖港险?这要回归到我们的商业世界的本源。商业世界,大部分人,要么是做生产产品提供服务的一方,要么就是销售产品和服务的一方。内地各行各业为什么那卷?说白了就是商品和服务,严重过剩呀!占GDP最大头的房地产行业基本熄火,盖房子生产家具建材搞装修的还有价值么?好几个装修公司家居公司老板跳楼就不说了。我认识的好多个毕业于清华建筑系,之前在国内各大地产公司的高考状元,都办了高才在卖港险了!他们是做得最好的一群人之一,因为没有退路,只能All In!其他生产实物商品的各行各业,就更卷了。PPI和CPI连续下行,各行各业都陷入了价格战。互联网行业和高科技新能源行业,也不见得好过呀。腾讯、阿里、华为、比亚迪这些巨头,哪个不是还在战战兢兢的,在里边工作的“牛马”轻松不了。目前国内没有一个行业的商品和服务是稀缺的。稀缺的是能帮产品和服务卖出去的人。香港也是如此。Part. 5
香港不缺产品和服务 缺会“卖”的人 香港作为一个成熟的资本主义社会,产品和服务,更加不属于稀缺品了。来自全世界的商品,都可以免税进入香港。香港的支柱行业之一房地产,目前价格还在寻底阶段,而且内地地产从业人员,基本很难在香港地产公司找到自己的一席之地。香港的医疗行业服务,还是稀缺的,但是门槛很高,哪怕内地三甲医院成熟医生,来到香港也得重新考试从基层开始做起。香港的房租和人工贵,所有提供商品和服务的行业,门槛都不低。哪怕你想在香港开出租车,一个出租车牌照价格虽然降了2/3,但也要200万一张牌照。所以想在香港提供产品和服务给到本地人,门槛是很高的。Part. 6
香港金融业 投资能力不是关键 关键是融资能力 香港的另一个支柱行业金融业,作为国际三大金融中心之一,香港拥有国际认可的法制保障,资金也可以全球自由投资流动,还有超低税率。这三大因素让全球的资金都愿意汇聚在香港,以香港为基地做全球投资;也吸引了全球最顶级的投资人才。所以在香港金融业,投资能力(提供服务)不算一个稀缺资源,因为这边资管机构实在太多了,投资模式可能也很成熟。不同投资机构大差不差,业绩表现也差不太多;而且内地过来的投资型人才,可能缺乏国际视野,自然也很难和这边的具有环球投资能力的人才比拼。但是融资能力,是不管在哪里都稀缺的资源。在香港这个国际金融中心,在确保能赚钱的情况下,自然是谁能融到更多的钱,谁就最舒服了。所以香港的金融市场和内地金融市场不同,内地是投资能力好的话,自然不差钱,大把钱追着你。但是在香港的话,不同投资机构,不同投资人,投资能力差别不大,融资能力是关键。保险代理人,主要工作是销售保险公司的金融产品,本质属于金融链条里帮助“融资”的一方。而高才优才,恰恰能利用内地背景,把内地高净值人士的资产,“融”进香港来,这也是高才优才在香港最能发挥自己价值的领域之一。Part. 7
本质都是“卖”所以总结下来,高才优才在香港卖港险,有什么问题吗?我觉得没什么问题。香港不是一个缺乏产品和服务的城市,不太需要内地背景的人来香港提供产品和服务,但是很缺乏内地背景的人,能帮助香港“卖”各种产品和服务。金融产品,尤其是保险产品,是很高附加值的产品和服务。香港的保险产品,恰恰也是很多内地高净值人士需要的产品,这不正好一拍即合实现双赢了么?保险公司卖保险的,和银行里卖金融产品的,和证券公司基金公司里卖基金股票的,其实没有太本质的区别。当今世界,销售能力是最重要的一项能力;对大部分人来说,你能把“销售”这个事情做到什么程度,基本决定了你的人生上限。有香港身份,想进入香港保险行业的朋友,欢迎联系我,加入我的团队,我在招募合伙人。加V:76015458。有港险配置需求的朋友也可以联系我,长期居住在香港,计划长期从事这个行业,有全品类资产投资经验,也是正儿八经愿意服务客户的人。更多精选文章,点击:
人生事业路上的第四次转身寻找 香港事业合伙人连续六年正收益 盈利超过八位数的 可转债 实操策略我是怎么喜欢上旅行的?丨环球旅行83国的意义80后,人生的第三次财富机遇,可能来了
我是库克船长,环球旅行过83个国家,曾经是阿里飞猪旅行TOP卖家,买卖过深圳双位数的房产,A股熔炉里锤炼了六年,华中科技大学法学院毕业。
现常居香港,主要做二级市场投资和香港保险业务,也在招募有香港身份的港险合伙人。有港险配置需求和想做港险业务的朋友,可以联系我,加V:76015458。
阅读原文
跳转微信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