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围绕预制菜的争议与几年前对转基因食品的攻击如出一辙,都涉及妖魔化和以消费者知情权为由要求强制标注。这种做法的深层动机可能在于推广合作企业,并利用网络影响力制造话题以获取商业利益。文章指出,如果以知情权为由强制标注预制菜,那么动物保护主义者也可能要求标注肉类来源的屠宰过程是否人道,这显然不合理。文章回顾了过去食品选择的局限性,并强调了预制菜的出现极大地丰富了人们的饮食,使得日常用餐的选择远超古代皇帝,这背后正是由被攻击的预制菜等事物所支撑的。
🔬 **预制菜争议的模式化倾向**:文章指出,当前对预制菜的批评与几年前对转基因食品的攻击存在相似之处,都采取了“妖魔化”的策略,并以“消费者知情权”为由要求强制标注。这种模式可能隐藏着商业推广和话题制造的动机,而非单纯的消费者权益保护。
⚖️ **知情权边界的探讨**:文章通过类比动物保护主义者可能提出的强制标注动物福利的要求,质疑了以“知情权”为唯一理由强制企业标注的合理性。这提示了在食品信息透明化过程中,需要审慎考量界限和可行性,避免不切实际的要求。
🍽️ **预制菜对饮食多样性的贡献**:文章回顾了过去食品选择的局限性,例如以方便面、火腿肠或简单家常菜为主的饮食。与此对比,文章强调了预制菜的出现极大地丰富了人们的日常饮食选择,如黄焖鸡米饭、酸菜鱼等,使得现代人的餐桌比古代皇帝更为多样化。
💡 **对现代便利的认知反思**:文章最后提出,人们现在享受的丰富多样的饮食,正是由过去被攻击和忽视的事物(如预制菜)所支撑的。这促使人们反思,对于现代生活中习以为常的便利,应该有更客观和全面的认识,而非一味否定。
看了这几天很火的罗永浩攻击预制菜的新闻,让我想起这帮人几年前攻击转基因食品原料的套路,就是妖魔化然后以消费者知情权作为理由要求企业去标注,其实目的是为了推广自己合作的企业,目的还是利用自己的网络影响力造个话题接商单。
如果一部分消费者有所谓知情权,就强制企业去标注,那么动物保护主义者也可以说要强制标注动物肉来源的屠宰过程是否符合让动物没有任何痛苦,因为他们觉得动物死得痛苦让肉里有毒素,吃了会损害他们的健康,他们也有知情权,但以此为理由强迫企业去标注这显然不合理。
想想以前预制菜还不发达的时候,我每天都是吃什么。能记起来就是康师傅红烧牛肉面,加个双汇火腿肠。或者自己水煮点青菜、丝瓜汤、拌个小葱豆腐,或者就是买肯德基麦当劳的汉堡对付一下。
现在有了预制菜,我可以天天吃黄焖鸡米饭、猪脚饭、水煮鱼、酸菜鱼、牛骨汤、、辣椒炒肉、卤肉饭。 放在以前想都不敢想,恐怕你放到古代和以前的皇帝去比,吃的也不可能每天像现在那么丰富。
很多人觉得是理所当然的事情,其实背后正是被你攻击和看不起的一些事物在支撑,预制菜就是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