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科技资讯 09月13日
iPhone国行与外版Magsafe充电功率差异解析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本文深入探讨了iPhone国行版与外版在Magsafe充电功率上的差异,国行为15W,而外版为25W。文章解释了这一差异源于外版支持Qi2 25W标准,而国行仅兼容Qi充电。详细介绍了Qi2 25W标准(基于Qi2.2/2.2.1),包括其技术升级如MPP和APP协议,新的功率控制机制、更高级的异物检测以及严格的热管理,这些技术旨在提升充电效率并控制发热。然而,文章指出,国内法规《无线充电设备无线电管理暂行规定》限制了360kHz频段的使用,这是国行iPhone不支持25W Magsafe充电的主要原因。此外,文章还分析了厂商在手机设计、散热和电池空间上的权衡,以及OPPO等厂商在磁吸生态方面的创新与挑战,最终强调了通用无线充电标准对行业和用户的重要性。

🔋 **国行与外版Magsafe充电功率差异**:iPhone国行版Magsafe充电功率为15W,而外版支持25W。这一差异主要源于外版iPhone支持了最新的Qi2 25W无线充电标准,而国行仅兼容传统的Qi充电标准,这使得外版用户能够享受更快的无线充电体验。

🚀 **Qi2 25W标准的技术升级**:Qi2 25W标准(基于Qi2.2/2.2.1)通过引入MPP(磁吸对准)和APP(主动对准)协议,显著提升了充电功率。其核心技术升级包括全新的功率控制机制(功率模式和增益线性化)、更高级的异物检测(MPLA2 FOD, Mated Q FOD, FOD Delta Ploss校准)以及严格的热管理系统,旨在优化充电效率、降低功耗并有效控制发热,确保在各种环境下都能实现高效安全的充电。

⚖️ **国内法规限制与厂商权衡**:中国工信部推出的《无线充电设备无线电管理暂行规定》限制了无线充电器的工作频率范围,而MagSafe和Qi2产品常用的360kHz频段不符合新规,这是导致国行iPhone不支持25W Magsafe的主要法规障碍。此外,厂商在有限的手机体积内平衡散热、内置磁铁和电池续航等需求,以及第三方配件的认证成本,也影响了通用标准的推广。

💡 **通用无线充电标准的重要性**:尽管面临法规和技术上的挑战,建立一个通用、高效、安全的无线充电标准对于提升用户体验和促进整个行业健康发展至关重要。文章呼吁,厂商应克服障碍,共同推动通用无线充电协议的发展,以实现跨品牌设备的互联互通,避免碎片化,最终惠及消费者。

今年的新 iPhone 大家应该都看了吧?

看完发布会后托尼发现了一个细节,国行和外版的 iPhone 17 ,在 Magsafe 充电功率上有区别,国行是 15W ,而外版是 25W 。

不儿,果子你搞区别对待是吧,凭啥外版能用更高功率的无线充,而我们只能用 15W 啊?

后来托尼去研究了一下,发现外版的 Magsafe 充电器商品页里赫然写着:“ 通过了 Qi2 25W 认证 ” ,而国行版只标明了 “ 兼容 Qi 充电 ”。

好好好,看到这托尼大概明白这是怎么回事儿了。。。

要想解释清楚为什么果子不给国行上 25W Magsafe 充电 ,不如托尼先给大家解释一下跟25W Magsafe 同根同源的“ Qi2 25W ” 是个啥。

首先,今年四月份 WPC( 无线充电联盟 )发布了一项新的无线充电标准“ Qi2.2 ” ,支持了 25W 的最高功率。

紧接着 7 月份 WPC 又整出了一个 “ Qi2.2.1 ” 版本,实际上技术内容跟 Qi2.2 相同,但采用了一个更加直观的 “ Qi2 25W ” 的名称,是对 Qi2.2 的品牌化,方便市场推广,这也是外版 Magsafe 所支持的标准之一。

第三方配件厂比如绿联 Anker 等品牌已经有产品通过了 Qi2 25W 的认证了,只是还没上市,大概长这样,充电器中间会有一个比较明显的 Qi2 25W 标识。

在 iPhone 17 之前,还有一款支持 Qi2 25W 的手机是谷歌的 Pixel 10 Pro XL ,它像 iPhone 一样磁铁是内置的,不戴手机壳就可以吸附,谷歌还给这项磁吸充电的技术起了个名叫 “ Pixelsnap ” 。

没错,国内厂商无线充都卷到小 100W 了,而这帮老外还在对着 25W 的无线充电功率高潮,这确实是让人有点无语。。。

但托尼之前也提过无线充电的一个痛点就是,如今各家的无线超充只能配合自家的配件来用,通用性很差,所以说有个真正能够兜底的快充标准其实是非常有必要的。

你看现如今这公有协议的功率总算到了一个可用的程度,甚至像谷歌这样的厂商也主动加入了,这是好事儿啊,为啥国内厂商不加入, iPhone 那边还不给用呢?或许也还有朋友会质疑,之前 15W 就烫得要死,这回功率上去了,发热还能压得住吗?

小红书上有大量自制的 Magsafe 散热方案

于是乎托尼又找到了最新的 Qi 标准手册,今儿就来跟大家好好聊聊。

这回 Qi2 25W 支持了 25W 的无线充电功率,它背后对应着 Qi2.2 标准中两个协议的升级, 一个是针对手机与无线充电器磁吸对准的 MPP( Magnetic Power Profile ),还有一个是针对车载场景,主动调整线圈位置来对其的 APP( Active Alignment Profile ),从 Qi2 的 15W 最大输出变成了 25W。

编辑部的米罗就经常吐槽,自己的 OPPO Find X7 Ultra 在他那辆破电马上面无法充电,看来从今以后我得忽悠他换一个带 Qi2.1 充电板的安卓车了。

而至于它能够 “ 超速 ” 充电的底气来源于这几个全新的技术升级 ——

这回 Qi 2.2 有全新的功率控制机制( 功率模式 Power Modes 和增益线性化 Gain Linearization );更高级的异物检测( MPLA2 FOD 、Mated Q FOD 和 FOD Delta Ploss 校准 ),还有严格的热管理。

官网 Qi2.2 的 “ 升级日志 ”( 机翻 )

这些技术的实现方式、测试细节托尼就不给大家掰开揉碎讲了 ——

屏幕前的你只需要知道,Qi2.2 可以在各种场景下( 不同温度、线圈对齐程度、手机壳厚度等等 )更好地控制和输出充电功率,充电中更智能地检测和控制功率损耗,可以更好的检测异物防止异常升温,还制定了一个非常严格的热管理机制( 室温 23℃ 下表面温升 ≤ 25℃ ,即绝对温度 ≤ 48℃ ),从方方面面减少功率浪费和发热。

有了这么严格的标准,实际的结果是怎样的呢?

我们的同行充电头网曾经测试过一个没上市的南芯 Qi2.2 充电模块,充一台 iOS 26 系统的 iPhone 16 Pro ,无线充的输入功率跑到了 24.22W ,充电过程中手机的最高温度 37.6 摄氏度。

你瞧,这 Qi2.2 为了升高这 10W 真在背后做了不少工作。如果以后厂商都能慢慢支持这个更快、也更凉快的通用协议,我们这些数码宝贝家里就不需要那么多不同型号的无线充电器了。。。

但问题出现在去年 9 月工信部推出的《 无线充电( 电力传输 )设备无线电管理暂行规定 》里。这个规定缩减了无线充电器的工作频率范围,而 MagSafe 、Qi2 产品所使用 360kHz 频段并不符合新规规定。

是的,全新的 Qi2.2 以及25W Magsafe,工作频率仍然是 360kHz 。这也是为什么这次国行新 iPhone 不支持 25W 无线充的原因,而且以后这些看起来很美好的 Qi2 25W 无线充电器也很可能跟国内无缘了。

Qi2.2 的测试中,仍然用到360kHz频率

其实 Qi2.2 难以在国内铺开,也不光是法规的问题。

就拿刚发布的 Pixel 10 系列来说吧,小号的 Pixel 10 Pro 并不支持 Qi2.2 ,而是出于散热因素考虑仅支持 Qi2 的 15W 充电功率。

而更大号的 Pixel 10 Pro XL ,电池仅仅为可怜的 5200 毫安时,很难说不是内置磁铁的影响。

又要求散热、又要内置磁铁。。。在有限的机身体积里搞七搞八,最后就只能牺牲电池的空间了。

这点儿牺牲就足以劝退大部分在卷电池的国产厂商了。虽说无线充电联盟也有无需手机内置磁铁,在手机壳里加磁铁的 “ Qi2 Ready ” 方案,但这样一来手机壳也得送去认证,一来二去的都是钱,不管咋算都是出力不讨好的事情。

国内厂商有多不愿意在手机内装磁铁,从 OPPO 的做法上也可见一斑。

大家知道去年开始 OPPO 就致力于推动磁吸生态,现如今 OPPO 官网已经下架了所有平板式的无线充电器,全面拥抱磁吸。

OPPO商城如今在售的所有无线充

但磁吸充电器必须配磁吸手机壳,线圈位置对不准的话直接输出 50W 可能会出问题,但 OPPO 自己又没办法保证所有市售的第三方磁吸手机壳磁铁位置都是准的,这该怎么办呢?

于是 OPPO 整了个骚操作 —— 在官方手机壳里加了一块霍尔感应磁铁,相当于官方对磁圈对位的背书,手机必须感应到有这块磁铁才会全功率输出,这一度逼疯了很多第三方配件厂。。。

某第三方品牌的磁吸手机壳,注意右下角的感应磁铁

呃。。。即使是深爱无线磁吸生态的 OPPO ,宁愿整出这样的花活,也不愿意在手机里内置磁铁。

法规如此,厂商又这样权衡利弊后,做通用的无线充标准是不是就没有任何意义了呢?托尼觉得不应该。

因为无论如何,通用无线充标准对于用户体验来讲都是没有坏处的。在统一有线快充协议的路上我们有了 UFCS ,那为什么不搞一个无线快充的通用协议,让所有配件和设备都能跨品牌通用,托尼认为这不光利好消费者,也同样利好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

而单纯为了法规、产品设计等理由去躲避和搪塞,才是阻挡技术进步的绊脚石。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iPhone Magsafe Qi2 无线充电 充电功率 技术标准 国内法规 苹果 Qi2 25W MPP APP 异物检测 热管理 通用协议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