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张勇毅 2025-09-13 10:03 江苏
触摸到 AI 硬件「天花板」之前,PC 首先要做好一个适合生长的土壤。
作者|张勇毅编辑|靖宇 
🚀 **厚积薄发的研发实力:** 联想通过近几年研发人员数量翻倍(近两万人,一半为软件开发),实现了从“N+1代”到“N+4代”产品的深远布局,为AI时代的到来储备了强大的技术“内力”,如同张无忌在山谷中练就绝世武功。
💡 **从硬件先行到软件驱动:** 联想将AI战略核心从传统的“硬件先行”转变为“软件驱动硬件”,强调AI将重构人机交互方式,计算模式将转向CPU、GPU、NPU协同的“异构计算”,最终实现软件形态的终极进化,由智能体调度服务完成复杂任务。
⚖️ **审慎创新的“油门与刹车”:** 面对AI机遇,联想采取“一脚油门,一脚刹车”的策略。一方面,在技术研发上“激进而前瞻”,另一方面,在产品化时对用户体验(重量、续航、显示、舒适度)极为慎重,避免为了单一亮点牺牲整体体验,并通过软件升级优化现有产品,而非盲目冒进。
🌐 **开放合作的“大网”与“小欲望”:** 联想构建了开放的全球化战略,通过丰富的子品牌矩阵(ThinkPad, 拯救者, Yoga, IdeaPad等)精准定位不同用户群体,并整合本地品牌。其“小欲望”心态体现在与上游厂商的良好合作关系,以及希望更多厂商共同繁荣PC生态,而非制造封闭壁垒。
🔒 **基础为王的“笨功夫”:** 联想在AI时代高度重视隐私安全,坚持数据本地化处理,并通过硬件加密和混合式架构保护用户隐私。同时,积极解决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在AI应用中的痛点,提供低代码/零代码解决方案和标准化IT服务,展现出对基础体验的执着投入。
原创 张勇毅 2025-09-13 10:03 江苏
触摸到 AI 硬件「天花板」之前,PC 首先要做好一个适合生长的土壤。
作者|张勇毅编辑|靖宇从硬件先行,到软件驱动硬件
即使在这次生成式 AI 带来的软件体验革命爆发之前,在手机乃至 PC 等硬件行业「画饼」就已经是一种常态,各种看似炫酷的概念和遥远的承诺,总是在发布会上被反复提及。相比之下,联想在谈论 AI 时,却更像是在解释一套已经了然于胸的内功心法。贾朝晖认为,AI 带来的不是某个单一功能的增强,而是一场将从三个层面展开的彻底革命。这场革命,首先是从我们与机器的相处方式开始的。过去几十年,我们一直在学习如何「迁就」机器,无论是键盘鼠标还是触摸屏。而未来,机器将开始学习如何「理解」我们。在贾朝晖描绘的未来里,设备上的传感器会像人的感官一样收集信息,AI 则像大脑一样处理和理解这些信息,最终驱动智能体来满足我们的需求。这种交互上的根本转变,需要由计算方式的重构来支撑。传统的 CPU 独大的模式,将被 CPU、GPU、NPU 等协同工作的「异构计算」所取代,以应对 AI 时代多样化的算力需求。一脚油门,一脚刹车
面对 AI 带来的巨大机遇,很多人可能会觉得,更「互联网」的做法应该是推出各种惊世骇俗的概念产品,先把用户的期待值拉满再说。然而,联想的策略却像一个经验丰富的老司机,一只脚深踩油门,另一只脚却始终踩在刹车上。油门,踩在技术积累上。当被问及如何看待友商纷纷推出 AI 眼镜时,于海坦言公司「并不焦虑」。据他透露,联想在技术探索上一直「激进而前瞻」,早在 2015 年 VR 技术兴起时,公司就已经在深度布局头戴显示设备(HMD)。所以,一时的「按兵不动」,并非当前技不如人,而是另有考量。刹车,则稳稳地放在了用户体验上。「我们在产品化时则非常慎重,」于海同时还强调了对用户体验近乎苛刻的追求。他表示,一款新形态的产品,必须在重量、电池续航、显示、舒适度等多个维度上找到那个微妙的平衡点,绝不能为了追求某个单一的亮点,而给用户带来「3 分高兴 7 分愤怒」的糟糕体验。这种「油门与刹车」的哲学,在联想的产品策略中清晰可见。在 IFA 2025 上,联想并未直接发布一款全新的 AI 眼镜,而是为已有的拯救者 Glasses Gen 2 提供了一次重要的软件升级,让其支持了 3D 游戏模式。这就像是对现有路线的一次精心优化,而不是一次充满风险的冒进。一张大网,与一种「小欲望」
智能设备行业里,打造封闭生态,将用户牢牢圈定在自家「花园」里,似乎是一种主流选择。然而,联想的全球化战略,却更像是在编织一张巨大而开放的网,网格的连接点,是一种被欧阳峻称为「小欲望」的合作心态。这张大网最直观的体现,就是联想丰富的子品牌矩阵。这套策略的核心是精准定位,为不同的人群提供最适合他们的产品。对于商务人士来说,ThinkPad 品牌始终是高端、可靠的代名词。而在更广阔的消费市场,联想的布局则更为细致:拯救者和 LOQ 品牌分别覆盖了高端和入门级的游戏玩家;Yoga 系列则以其轻薄的设计和出色的屏幕表现,吸引着追求时尚和移动办公的年轻用户;IdeaPad 则服务于最广泛的大众市场。这张网甚至延伸到了全球各个角落,联想通过整合在本地市场极具影响力的品牌,如德国的 Medion 以及日本的 NEC 和富士通,来补充和完善自身的品牌版图,更好地服务当地用户。于海补充说,在产品设计上,公司也会确保各个品牌之间有足够的区隔,避免用户混淆,让消费者的选择更加清晰。这种「大兼容、小欲望」的心态,同样体现在联想对 AI 战略的本地化处理上。于海介绍,联想充分考虑了不同市场的用户习惯和法规差异,在中国市场推出了「天禧」个人智能体,而在海外则提供了 AI Now、Creator Zone 等一系列不同的 AI 应用和服务。这种灵活务实的做法也带来了回报,根据 IDC 数据,联想在海外的 AIPC 市场依旧排名第一。在采访中,欧阳峻对于合作伙伴关系的阐述,更是将这种「小欲望」哲学展现得淋漓尽致。他坦言,与 AMD、英特尔、微软等所有上游厂商的关系都非常好。至于发布会上谁登台,则取决于多种现实因素,并非关系亲疏的体现。他甚至表示:「我们希望有更多厂商参与 PC 生态,这样竞争更良性,产品更优,用户体验更好」。当一个行业的领导者不再将所有人都视为潜在的竞争对手,而是希望有更多的「朋友」一起把蛋糕做大时,这本身就展现了一种格局和自信。在「最基础的地方」下功夫
如果说 AI 创新、全球化战略是联想的「面子」,那么在隐私安全、企业服务这些用户平时不太注意,但一旦出问题就是大问题的「里子」上,联想则更显现出一种下「笨功夫」的执着。隐私与安全,在 AI 时代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在面对用户数据这座「富矿」时,联想选择了一种近乎严苛的自我约束。欧阳峻介绍,联想的核心原则是尽可能让数据留在设备本地处理,避免不必要地上传云端。为了加强防护,AIPC 设备上还配备了专门的硬件加密芯片。在此基础上,一种「混合式」架构被建立起来,巧妙地平衡了强大的云端功能与本地的隐私保护。最关键的是,用户始终拥有知情权和选择权。当某个操作需要访问云端时,系统会明确地发出提示,把最终决定权交还给用户。这种对基础体验的深耕,也体现在企业服务上。于海指出,许多企业都想用 AI,但往往被一系列现实问题困扰:不知道什么样的 AI 才适合自己,如何选择工具,以及如何将它们整合进现有工作流程。联想则选择去解决这些棘手但重要的问题。尤其对于缺乏成熟 IT 团队的中小企业,联想计划通过低代码或零代码的方式,帮助他们用上、用好 AI,提供可负担的标准化 IT 服务。这些议题,无论是隐私安全还是企业服务,听起来都不如发布一款炫酷的概念机那么激动人心。这就像张无忌在山谷里修炼「九阳神功」的日日夜夜,充满了枯燥与坚持。但正是这些最基础的「笨功夫」,决定了最终神功大成时内力的精纯与浑厚。从 IFA 2025 上令人耳目一新的产品矩阵,到高管访谈中透露出的深思熟虑的战略布局,一个更加立体、更具创新活力的联想形象跃然纸上。简而言之,多年来在研发领域持续投入、厚积薄发所带来的「质变」,已经开始逐渐体现在联想的传统硬件产品之上。当看到联想在这些最基础的层面,年复一年地投入,锻炼着自己的长期「基本功」时,也就不难理解,为何它会克制住无限扩张的欲望。*头图来源:极客公园
本文为极客公园原创文章,转载请联系极客君微信 geekparkGO
你认为联想的新 AI 硬件产品如何?
Sam Altman:我曾把马斯克视为人类瑰宝,现在我们几乎不说话了。
点赞关注极客公园视频号,
观看更多精彩视频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