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派 -- Matrix 09月13日
科学的“双刃剑”:从染料到化疗,探索癌症的起源与治疗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本文深入探讨了科学发展的双重性,以化学合成染料的发现和生化武器的应用为例,引出了化学物质在不同领域的重要作用。文章追溯了芥子气从战场毒药到癌症化疗药物的演变,揭示了癌症的根本原因是基因突变,并阐述了免疫系统在癌症发生中的关键作用。通过对传统治疗方法的分析,指出癌症治疗的难点在于其内源性、多样性和抗药性。最后,文章展望了与癌症共存的未来,强调了姑息疗法和人文关怀的重要性,并引用名医墓志铭,传递了医疗的终极价值。

🔬 **科学的双重性与早期发现:** 文章以化学合成染料苯胺紫和芥子气的发现为例,生动展现了科学技术“双刃剑”的特性。从染料改善纺织业到芥子气成为一战时期的生化武器,再到芥子气衍生物氮芥成为最早的癌症化疗药物,科学的应用总是伴随着福祸相依。这种演变不仅揭示了科学的巨大潜力,也暗示了其在不同情境下的复杂影响,为理解癌症治疗的起源提供了历史视角。

🧬 **癌症的根本原因与免疫系统的作用:** 文章指出,癌症的发生源于基因突变,当与癌症相关的关键基因发生突变时,患癌风险会大大增加。而人体免疫系统如同“监察机构”,能识别并清除癌细胞,维持身体平衡。因此,癌症的发生需要同时满足提高致癌基因突变概率和降低免疫系统监管力度两个条件。活得越久,细胞分裂次数越多,免疫能力下降,患癌几率就越高,年龄与癌症密切相关。

⚖️ **癌细胞与免疫系统的博弈:** 文章详细阐述了人体免疫系统与癌细胞之间的三种共存方式:免疫清除、免疫平衡和免疫逃逸。在免疫平衡阶段,癌细胞被有效抑制,可能持续数年甚至数十年而不被察觉,这也是许多患者确诊时已是晚期、治疗困难的原因。免疫逃逸阶段标志着癌细胞的失控生长,此时的检测手段往往已难以有效干预,凸显了早期筛查和定期体检的重要性。

🔬 **传统癌症治疗的挑战与局限:** 从古代的外科手术到现代的放疗和化疗,文章回顾了癌症治疗的演变历程。传统手术虽能延缓发展但未必降低死亡率;放疗仅对局部有效且会损伤正常细胞;化疗虽能杀死癌细胞,但其“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副作用(如脱发、感染)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癌症的内源性、多样性(个体基因突变差异)和易产生抗药性,是其治疗的“三大件”难题,使得“一刀切”的治疗方式难以奏效。

💖 **与癌共存的理念与人文关怀:** 面对癌症的复杂性,文章提出“与瘤共存”的理念,主张在难以根治的情况下,维持一种双方都能接受的平衡状态,将癌症控制在不致命的阶段,实现“科学向右,人类和癌症peace&love”。同时,文章强调在癌症治疗过程中,除了延长生命,更重要的是减轻患者的恐惧和抑郁,保持尊严,并引用了“有时是治愈,常常是帮助,总是去安慰”的墓志铭,点明了医疗的终极人文关怀价值。


01

事物总是有两面性,福祸相依的叙事时刻都在上演。

人类历史上第一种化学合成染料是紫色(苯胺紫)。1856年,18岁的“威廉·珀金(William Perkin)在合成奎宁的过程中无意发现了这种不易褪色与渗色的紫色染料,帮欧洲老铁们把纺织业的价格打了下来。

1917年德军投放“生化武器”芥子气在战场上大获成功,一夜就能造成2000余名士兵死亡,堪称一战时期的炼金术士辛吉德。短期内芥子气让士兵呼吸困难、皮肤灼伤、水疱及失明。

化学合成物质不仅能成为纺织业的福音也能在战场上造出毒雾弹,科学是把双刃剑,在人类历史的长廊中向左向右挥刀向前。

在受芥子气感染的幸存者身上发现他们的骨髓功能异常,造血细胞干瘪,极易感染并且白细胞的计数也低于正常水平。

25年后,科学家用芥子气(氮芥)治疗了一名淋巴癌患者并取得了阶段性的成功,虽然后面患者癌症再次复发,但是氮芥在癌症治疗领域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

这就是最早的癌症化学疗法,简称化疗。

发明人Perkin儿子的信件及染了苯胺紫的丝布

从生化武器发展到抗癌药物,可见癌症是如此可怕,同样也能体会到科学家们思路清奇无所不用其极治疗癌症的决心。

罹患癌症除了要和医生沟通治疗方案,同时也要着手和墓地沟通丧葬方案,谈癌色变快成为了当代人的常识。

02

癌症是怎么来的?

癌症发生的根本原因是基因突变。

我们的身体每天都在不断更新,旧细胞死亡,新细胞诞生。例如,口腔和胃黏膜的细胞大约每5-7天就会全部更新一遍。

在细胞分裂过程中,基因会发生突变。当这些关键的、与癌症相关的基因发生一个或几个突变时,患癌的风险就会大大提高。

虽然细胞不断分裂,每次分裂都可能伴随基因突变的发生, 但绝大多数突变都不在关键基因上,因此对癌症的发生没有影响。

所以,癌症的发生是一个小概率事件。人体免疫系统是维持这一平衡的关键,它就像身体的“监察机构”,能够发现并清除癌细胞,防止其发展壮大。

所以想得癌症,就要满足提高与癌症相关基因突变的概率,降低免疫系统的监管力度。活得越久,细胞分裂次数足够(基因突变数量增多,提高了致癌关键基因的概率),免疫能力下降,就会提高的癌症的概率。

总结来说,只要活得够久,就大概率能刮到癌症这张彩票。

年龄与癌症的关系图

03

据不完全统计,人一生中大约能得两次癌症。

而此时此刻,你的身体中可能就存在癌变细胞。30多岁的男性中,约30%的人前列腺已经存在癌变细胞,60岁以上的人群中这个比例高达70%,但其实只有14%的人会真正被诊断为前列腺癌。

人体和癌细胞的婚姻可以存续很久,甚至终身共存。

之所以癌症没有完成诺曼底登陆,全靠身体中免疫系统这道防线。

免疫系统和癌症的斗争随人的一生。期间要经历免疫清除、免疫平衡、免疫逃逸三个阶段。

免疫平衡阶段。纵使有大闹天宫的本领,癌细胞也被镇压在免疫系统的五指山下。对某些实体瘤而言,这一阶段可以持续十到二十年,现有检测手段难以发现,机体也没有明显的症状。这也导致很多患者临床确诊时已届晚期,这也是癌症防治让人挠头的原因。

爱康国宾张黎能理直气壮地说出「去医院检查一个单独的病都要几千几万块钱,别指望一个几百块钱的体检能帮你把病都查出来。」也是有一定科学依据的。治疗难,发现更难的特点能让癌症稳坐「众病之王」的铁王座。

癌细胞静等唐长老出现,揭掉压制的封皮,进入「免疫逃逸」阶段。癌细胞不需要九九八十一难,一个筋斗云就取得真经,实现大结局。最快的Burkitt 淋巴瘤可以1天实现翻倍。

目前的检测手段大部分是在癌细胞完成免疫逃逸并形成实体瘤之后,才能检测出来。如果没有定期检查的机制,大部分是身体已经有了反应之后,才去医院做详细检查。那时候,癌症已经到了中晚期阶段,治疗难度将加倍加倍,超级加倍。 

免疫系统与癌症的三种共存方式

04

对于癌症最早的医学描述见于公元前2500年撰写的一卷埃及纸莎草纸:“胸部隆起性肿物……仿佛摸到了一团亚麻布料……”谈及治疗,这位古代书记员写道:“无可救药。这可能是最早记载乳腺癌的文章。

坊间流传,在遥远的中世纪,已经有了乳腺癌的外科手术。

生活过中世纪的朋友都知道,内科老爷们是不会做这种高风险且有辱身份的操作的,这些脏活累活都靠官方指定的外科医生——理发师Tony们来完成。

在当时,理发师是“剪头发、放血、拔牙、锯腿、割瘤子”唯一官方认证上岗的职业。

理发店「红白蓝转筒」:红色代表动脉血,蓝色代表静脉血,白色代表止血绷带。

理发店红白蓝转筒

麻醉术、消毒术以及止血手段的发明加上医学界对癌症的持续研究,医学界提出“切得越多越干净就可以根治癌症”。

1891年至1981年,大约50万妇女接受了乳腺切除手术,平胸而论,手术虽然能够延缓癌症发展的速度,但是乳腺癌的死亡率并没有因此下降。

1895年X射线被发现,医学界再次自信甩头,认为X射线可以治疗大部分癌症。

可是放射治疗只打击局部肿瘤,对于已经大范围扩散的肿瘤没有作用。同时,放射疗法不仅杀害癌细胞,对普通细胞也无差别攻击。

1942年开展的芥氮化学疗法,杀敌一千自损不确定的方式也让彻底让医学界集体沉默。

癌症三大传统治疗方式对比

了解了癌症的特点,你就知道为什么癌症治疗堪比三藏取真经。

作为内源性疾病,癌细胞和正常细胞血脉相连,治疗上搞掉癌细胞的同时也会误伤到正常细胞。类似歹徒挟持人质,一炮轰过去,歹徒是死了,人质也跟着一起殉葬。

传统化疗药物杀死快速生长特点的癌细胞,但是头皮下的毛囊细胞、维持免疫系统的造血干细胞也都有这个特点。一个疗程下去,杀死癌细胞的同时,这些细胞同样不能幸免于难。随之而来的掉头发、拉肚子、没有食欲、易感染等副作用套餐也同时闪送到家。

一万个读者就有一万个哈姆雷特,而每个癌症患者都有自己的独家突变。

同样是结直肠癌,可能是APC突变导致的,也可能是错配修复基因导致的……所以治疗起来,同样的癌症,治疗方式可能是回去观察和回家等着的区别。

最让人绝望的是,癌症这货能产生抗药性。

一款新药的研发大约需要20亿美金+10年才能上市,临床实验时,很多癌细胞在治疗几个月之后就丢弃药物靶向的突变基因,产生新的突变帮助癌症生长。这么快的进化速度,让达尔文看到也直呼内行,很多药物研发的价值也随之付诸东流。

敲黑板!划重点要考,这就是癌症难治疗的三件套:内源性、多样性、抗药性。

针对癌症的特点,科学家一直在寻找能特异性杀死癌细胞而不影响正常细胞的手段。相对化疗的后劲过大,一不小心就把人送走,靶向疗法和免疫疗法也陆续取得了进展。其中激活自身免疫系统治疗癌症的免疫疗法在理论上优势巨大:不损伤且增强免疫系统可以治疗多种癌症、抑制癌症的抗药性降低复发率。

但是目前也只有少数疾病能够使用免疫疗法。

现代癌症前沿治疗科技手段

05

随着对癌症的了解,现在的科学技术和医疗手段很难根治癌症,甚至在治疗过程中人比肿瘤先走一步。

打不过就加入,合作永远是动物对抗自然世界的有效武器。

适时调转车头,与瘤共存。

在正常细胞和癌细胞合租过程中,虽然癌细胞经常拆房间并制造垃圾,让人痛不欲生,与其鱼死网破不如维持在一个大家都能接受的平衡,和平共处。

同样作为很难根治的疾病,糖尿病、高血压等疾病都不会引起大家的恐慌,原因是虽然他们治不好但是要不了命,我们如果把癌症控制存在但不致命的阶段,那么科学向右,人类和癌症peace&love。

最后

几乎每个家庭中都会有亲属罹患癌症。癌症治疗过程中让人难以接受的从来不是死亡,死亡是凉爽的黑夜,而在去到黑夜的过程中,是漫长的恐惧,抑郁的情绪。

我们似乎已经沉默地接受了很多癌症到了中晚期很难治愈,战略上更多的是采用延长生命,减少痛苦的姑息疗法,而战术上即便是死马当活马医的中药也愿意含泪吞服。

人类从来没有放弃针对致死率如此高的癌症的治疗方法,可是没有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再好的火箭也没法冲破大气层。科学不断探索,一直在了解癌症并找到能够有效治愈或者缓解它的方式。

只有亲身经历才能理解,当患癌家属躺在病床上的时候,注意力不自觉的会从能活多久转移到如何尽量保持尊严的活着。

放弃治疗是放弃和癌细胞继续做无谓的斗争,从来不是等待沉入死亡的黑夜。

特鲁多墓志铭内容

1915年,美国名医特鲁多在纽约去世,他的墓志铭是:有时是治愈,常常是帮助,总是去安慰。


 

参考资料

《癌症·新知:科学终结恐慌》—李治中
《癌症·真相:医生也在读》—李治中(菠萝)
《癌症转-众病之王》
Gemini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癌症 科学 化疗 免疫系统 基因突变 医疗 科普 Cancer Science Chemotherapy Immune System Gene Mutation Medicine Popular Science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