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事物总是有两面性,福祸相依的叙事时刻都在上演。
人类历史上第一种化学合成染料是紫色(苯胺紫)。1856年,18岁的“威廉·珀金(William Perkin)在合成奎宁的过程中无意发现了这种不易褪色与渗色的紫色染料,帮欧洲老铁们把纺织业的价格打了下来。
1917年德军投放“生化武器”芥子气在战场上大获成功,一夜就能造成2000余名士兵死亡,堪称一战时期的炼金术士辛吉德。短期内芥子气让士兵呼吸困难、皮肤灼伤、水疱及失明。
化学合成物质不仅能成为纺织业的福音也能在战场上造出毒雾弹,科学是把双刃剑,在人类历史的长廊中向左向右挥刀向前。
在受芥子气感染的幸存者身上发现他们的骨髓功能异常,造血细胞干瘪,极易感染并且白细胞的计数也低于正常水平。
25年后,科学家用芥子气(氮芥)治疗了一名淋巴癌患者并取得了阶段性的成功,虽然后面患者癌症再次复发,但是氮芥在癌症治疗领域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
这就是最早的癌症化学疗法,简称化疗。

从生化武器发展到抗癌药物,可见癌症是如此可怕,同样也能体会到科学家们思路清奇无所不用其极治疗癌症的决心。
罹患癌症除了要和医生沟通治疗方案,同时也要着手和墓地沟通丧葬方案,谈癌色变快成为了当代人的常识。
02
癌症是怎么来的?
癌症发生的根本原因是基因突变。
我们的身体每天都在不断更新,旧细胞死亡,新细胞诞生。例如,口腔和胃黏膜的细胞大约每5-7天就会全部更新一遍。
在细胞分裂过程中,基因会发生突变。当这些关键的、与癌症相关的基因发生一个或几个突变时,患癌的风险就会大大提高。
虽然细胞不断分裂,每次分裂都可能伴随基因突变的发生, 但绝大多数突变都不在关键基因上,因此对癌症的发生没有影响。
所以,癌症的发生是一个小概率事件。人体免疫系统是维持这一平衡的关键,它就像身体的“监察机构”,能够发现并清除癌细胞,防止其发展壮大。
所以想得癌症,就要满足提高与癌症相关基因突变的概率,降低免疫系统的监管力度。活得越久,细胞分裂次数足够(基因突变数量增多,提高了致癌关键基因的概率),免疫能力下降,就会提高的癌症的概率。
总结来说,只要活得够久,就大概率能刮到癌症这张彩票。

03
据不完全统计,人一生中大约能得两次癌症。
而此时此刻,你的身体中可能就存在癌变细胞。30多岁的男性中,约30%的人前列腺已经存在癌变细胞,60岁以上的人群中这个比例高达70%,但其实只有14%的人会真正被诊断为前列腺癌。
人体和癌细胞的婚姻可以存续很久,甚至终身共存。
之所以癌症没有完成诺曼底登陆,全靠身体中免疫系统这道防线。
免疫系统和癌症的斗争随人的一生。期间要经历免疫清除、免疫平衡、免疫逃逸三个阶段。
免疫平衡阶段。纵使有大闹天宫的本领,癌细胞也被镇压在免疫系统的五指山下。对某些实体瘤而言,这一阶段可以持续十到二十年,现有检测手段难以发现,机体也没有明显的症状。这也导致很多患者临床确诊时已届晚期,这也是癌症防治让人挠头的原因。
爱康国宾张黎能理直气壮地说出「去医院检查一个单独的病都要几千几万块钱,别指望一个几百块钱的体检能帮你把病都查出来。」也是有一定科学依据的。治疗难,发现更难的特点能让癌症稳坐「众病之王」的铁王座。
癌细胞静等唐长老出现,揭掉压制的封皮,进入「免疫逃逸」阶段。癌细胞不需要九九八十一难,一个筋斗云就取得真经,实现大结局。最快的Burkitt 淋巴瘤可以1天实现翻倍。
目前的检测手段大部分是在癌细胞完成免疫逃逸并形成实体瘤之后,才能检测出来。如果没有定期检查的机制,大部分是身体已经有了反应之后,才去医院做详细检查。那时候,癌症已经到了中晚期阶段,治疗难度将加倍加倍,超级加倍。

04
对于癌症最早的医学描述见于公元前2500年撰写的一卷埃及纸莎草纸:“胸部隆起性肿物……仿佛摸到了一团亚麻布料……”谈及治疗,这位古代书记员写道:“无可救药。这可能是最早记载乳腺癌的文章。
坊间流传,在遥远的中世纪,已经有了乳腺癌的外科手术。
生活过中世纪的朋友都知道,内科老爷们是不会做这种高风险且有辱身份的操作的,这些脏活累活都靠官方指定的外科医生——理发师Tony们来完成。
在当时,理发师是“剪头发、放血、拔牙、锯腿、割瘤子”唯一官方认证上岗的职业。
理发店「红白蓝转筒」:红色代表动脉血,蓝色代表静脉血,白色代表止血绷带。

麻醉术、消毒术以及止血手段的发明加上医学界对癌症的持续研究,医学界提出“切得越多越干净就可以根治癌症”。
1891年至1981年,大约50万妇女接受了乳腺切除手术,平胸而论,手术虽然能够延缓癌症发展的速度,但是乳腺癌的死亡率并没有因此下降。
1895年X射线被发现,医学界再次自信甩头,认为X射线可以治疗大部分癌症。
可是放射治疗只打击局部肿瘤,对于已经大范围扩散的肿瘤没有作用。同时,放射疗法不仅杀害癌细胞,对普通细胞也无差别攻击。
1942年开展的芥氮化学疗法,杀敌一千自损不确定的方式也让彻底让医学界集体沉默。

了解了癌症的特点,你就知道为什么癌症治疗堪比三藏取真经。
作为内源性疾病,癌细胞和正常细胞血脉相连,治疗上搞掉癌细胞的同时也会误伤到正常细胞。类似歹徒挟持人质,一炮轰过去,歹徒是死了,人质也跟着一起殉葬。
传统化疗药物杀死快速生长特点的癌细胞,但是头皮下的毛囊细胞、维持免疫系统的造血干细胞也都有这个特点。一个疗程下去,杀死癌细胞的同时,这些细胞同样不能幸免于难。随之而来的掉头发、拉肚子、没有食欲、易感染等副作用套餐也同时闪送到家。
一万个读者就有一万个哈姆雷特,而每个癌症患者都有自己的独家突变。
同样是结直肠癌,可能是APC突变导致的,也可能是错配修复基因导致的……所以治疗起来,同样的癌症,治疗方式可能是回去观察和回家等着的区别。
最让人绝望的是,癌症这货能产生抗药性。
一款新药的研发大约需要20亿美金+10年才能上市,临床实验时,很多癌细胞在治疗几个月之后就丢弃药物靶向的突变基因,产生新的突变帮助癌症生长。这么快的进化速度,让达尔文看到也直呼内行,很多药物研发的价值也随之付诸东流。
敲黑板!划重点要考,这就是癌症难治疗的三件套:内源性、多样性、抗药性。
针对癌症的特点,科学家一直在寻找能特异性杀死癌细胞而不影响正常细胞的手段。相对化疗的后劲过大,一不小心就把人送走,靶向疗法和免疫疗法也陆续取得了进展。其中激活自身免疫系统治疗癌症的免疫疗法在理论上优势巨大:不损伤且增强免疫系统可以治疗多种癌症、抑制癌症的抗药性降低复发率。
但是目前也只有少数疾病能够使用免疫疗法。

05
随着对癌症的了解,现在的科学技术和医疗手段很难根治癌症,甚至在治疗过程中人比肿瘤先走一步。
打不过就加入,合作永远是动物对抗自然世界的有效武器。
适时调转车头,与瘤共存。
在正常细胞和癌细胞合租过程中,虽然癌细胞经常拆房间并制造垃圾,让人痛不欲生,与其鱼死网破不如维持在一个大家都能接受的平衡,和平共处。
同样作为很难根治的疾病,糖尿病、高血压等疾病都不会引起大家的恐慌,原因是虽然他们治不好但是要不了命,我们如果把癌症控制存在但不致命的阶段,那么科学向右,人类和癌症peace&love。
最后
几乎每个家庭中都会有亲属罹患癌症。癌症治疗过程中让人难以接受的从来不是死亡,死亡是凉爽的黑夜,而在去到黑夜的过程中,是漫长的恐惧,抑郁的情绪。
我们似乎已经沉默地接受了很多癌症到了中晚期很难治愈,战略上更多的是采用延长生命,减少痛苦的姑息疗法,而战术上即便是死马当活马医的中药也愿意含泪吞服。
人类从来没有放弃针对致死率如此高的癌症的治疗方法,可是没有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再好的火箭也没法冲破大气层。科学不断探索,一直在了解癌症并找到能够有效治愈或者缓解它的方式。
只有亲身经历才能理解,当患癌家属躺在病床上的时候,注意力不自觉的会从能活多久转移到如何尽量保持尊严的活着。
放弃治疗是放弃和癌细胞继续做无谓的斗争,从来不是等待沉入死亡的黑夜。

1915年,美国名医特鲁多在纽约去世,他的墓志铭是:有时是治愈,常常是帮助,总是去安慰。
参考资料
《癌症·新知:科学终结恐慌》—李治中
《癌症·真相:医生也在读》—李治中(菠萝)
《癌症转-众病之王》
Gemin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