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9月7日,日本首相石破茂突然宣布将辞去自民党总裁职务,不再参与新一轮选举,并表示此举旨在维护党内团结,避免根本性分裂。
自石破茂上台以来,自民党先后历经众议院选举、东京都议会选举和参议院选举三场大败,丧失了在议会内的多数席位,由此,日本面临1955年以来第一次少数派政府的局面。相对地,一些边缘性的民粹政党,如参政党等却异军突起,反映了日本民众对于自民党的不满情绪。
石破茂曾说:“如果像我这样的人当上首相,那将是自民党和国家陷入僵局之时。”就其实际表现而言,他缺乏从根本上革新党务和解救日本经济困局的毅力和能力,也缺乏平衡各个利益集团的手腕,使其招致了不少批评。这其中固然有各种掣肘的因素,但石破茂的无能与无力同样消磨了民众的信任和支持,也愈发难以压制党内的反对势力。换言之,石破茂并没有成为那个突破僵局之人。
因此,在近一年的执政后,石破茂不得不选择黯然下台,而其政治遗产有多少能够且值得继承,仍有待观察。更为重要的是,无论自民党内外,后石破茂时代的日本政坛恐怕也难以选出一位众望所归、能带领日本走出困局的强力领导人。

辞职:为什么是现在?
对于观察者而言,石破茂的辞职并非意料之外的事。自民党在众议院、东京都议会和参议院三场选举中的失利,尽管不能完全归咎于石破茂本人,但从未有过党总裁能在此种局面下继续任职——1989年的宇野宗佑、1998年的桥本龙太郎、2007年的安倍晋三都曾纷纷在参议院选举失利后主动辞职下台。“三振出局”,可以说是石破茂早已预见的结局。
石破茂的党内根基原本并不稳定。多年的“边缘人”角色和安倍的压制,使得他在自民党内缺乏足够强大的支持力量,即使在2024年的总裁选举中险胜高市早苗,也不过是反高人马没有其他更好的选择。抛开本来就不配合石破茂的麻生派和旧安倍派不谈,岸田文雄与菅义伟的支持者,以及党内的青年层也都各有各的诉求,因此他早就面临着各种各样的掣肘。
这些矛盾在参议院选举失利后集中爆发,自民党的执政危机使得多数党员不能再对此视而不见,转而开始质疑石破茂的执政能力。麻生太郎甚至在公开场合都不再避讳党内的分裂,直接要求石破茂主动辞职。据一些日媒的统计,已经有超过四成的自民党党员代表和地方支部赞成或倾向于提前举行总裁选举,这构成了对石破茂的公开挑战。
过去一年,因为党内接二连三的腐败丑闻,加之日益难以负担的生活成本,导致民众对自民党的执政无能怨声载道。石破茂的党务改革、经济纾困政策收效甚微,甚至出现反复和矛盾,使得各方不愿再给他更多机会和时间。
原本石破茂寄希望于通过塑造美日贸易谈判的艰难来团结各方势力,但一个即将下台的领导人很难与特朗普达成有效协定,因此,他多次表示,自己将坚守岗位、与大家共克时艰。随着特朗普宣布将包括汽车在内的大部分对日关税降至15%,贸易协定一事不再是日本政客们所要担心的头等大事,石破茂也就失去了恋栈的理由,甚至可能给了他一种解脱感。
一些观察者认为,石破茂可能是很想留任的,但他已经穷尽了所有办法。几位得力助手——干事长森山裕、政调会长小野寺五典、总务会长铃木俊一、选举对策委员长木原诚二——已经在9月2日先后宣布辞职,这些人的离去使得石破茂面临巨大的心理和现实压力,迫使其思考留任的必要性。
与此同时,党内分歧也动摇了菅义伟和党内青年层对石破茂的支持,他们也开始批评或劝导他做出明智之举。菅义伟和小泉进次郎在9月6日与石破茂展开了秘密会谈,要求他为了维护党内团结而主动辞职。小泉进次郎更是在菅义伟走后单独留下,详陈党内意见和利害关系。
这可能成为压垮石破茂的最后一根稻草,毕竟他原本也曾在多个场合大倒苦水,认为当首相并非是一个好差事。如果连菅义伟和党内青年层也不再支持,那么,石破茂即使有总裁之名也不过是个光杆司令,与其如此,不如主动辞职。

石破茂的政治遗产
就目前来看,在任首相11个月的石破茂对日本政治的长远影响固然不如安倍,甚至不及岸田,也没能在党务和日本国内诸多问题上有什么突破,但在对外关系上,石破茂在任期内算是维系了一个较为平稳的局面。
一方面,石破茂在任上谨慎地应对了特朗普回归对美日关系造成的冲击,使日本尽可能降低了损失,并保持了拜登-岸田时期所奠定的美日同盟基本格局的稳定。
同时,石破茂也在对周边邻国的关系上取得了一定的进展,无论是日韩关系还是日本-东南亚关系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和发展。特别是,石破茂政府进一步推进了与这些国家在经济、安全领域的合作,也在历史问题上更加模糊,为日本赢得了更多发展的空间。
在中日关系上,石破茂整体上维持了对华务实的态度,对中国释放了诸多积极信号,避免了中日关系进一步恶化。但受制于国内因素和美日关系,这些信号大多未能转化为实质内容,石破茂甚至一度提出“亚洲版北约”的安全模式,但因语焉不详,同样引发了不小的争议。
同时,石破茂政府也未能有效遏制日本国内的反华、亲美势力,也没有发表战后80周年的首相讲话,却有劝阻他国参加中国阅兵仪式的小动作,错失了改善中日关系的良机。
在内政问题上,石破茂的许多举措也是浅尝辄止或不了了之。他在上台之初所提及的“建设快乐日本”的倡议并没有得到延续,其在打击党内腐败、平抑物价、地方振兴、提高生育率等方面的政策尽管雄心勃勃、内容广泛,但最终却不得不向现实妥协,缺乏有力推进政策所需的政治支持,在民众期待与政策实现之间,反而进一步造成了支持率的流失。
有意思的是,与党内对石破茂的不满不同,多份民调显示,当前民众对石破茂的支持率不降反升,这或许主要源于民众对未来日本政治不确定性的担忧。
尽管石破茂在许多方面有所欠缺,但其温和、亲民的形象使民众更为熟悉他。在右翼色彩十足的高市早苗与尚欠缺火候的小泉进次郎之间,在参政党等民粹政党进一步撕裂日本社会共识之际,一位老成持重、能够弥合各方分歧的领导人就显得尤为可贵,相对而言,石破茂至少是一个“不那么坏的选择”。在无法推出一位能为各方所广泛接受的领导人之前,日本政坛难免会陷入剧烈震荡和碎片化,这将进一步削弱日本的政治能力和国际影响力。
但“不那么坏的选择”如今也被否决了,日本政治制度的深层缺陷也不会因为一个首相的下台而得到修补。依赖于选票政治的精英斗争,无法从根本上解决日本所面临的困境。无论继任者是谁,他都必须要考虑的问题是,如何在通货膨胀、高龄少子化、地缘政治复杂化的背景下,为民众找到一条真正有利于日本国家利益的道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