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生制造 09月12日
从“时代精神”到“世界之痛”:许知远对当下感受的思考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作者许知远回顾了自己对“Zeitgeist”(时代精神)一词的理解和使用,从青年时期的乐观拥抱世界,到如今对历史发展方向的失望。他发现,个人无力感日益增强,外部世界的灾难和内在的混乱让他难以把握现实。此时,“Weltschmerz”(世界之痛)这一德语词汇进入他的视野,它概括了一种源于个人不幸也源于对整个世界不幸感受的悲伤。作者认为,这一概念在社交媒体上流行,反映了当下人们普遍存在的焦灼与无力感,并对照两百年前的欧洲,探讨了个人感伤与时代基调的联系,以及当下是否正在孕育新的浪漫主义来对抗失控的世界。

🌟 **从“时代精神”到“世界之痛”的认知转变**:文章开篇回顾了作者对“Zeitgeist”(时代精神)的理解,从青年时期积极拥抱、试图概括时代的乐观态度,转变为如今对历史发展方向的失望和个人无力感的深刻体会。这种转变源于对现实发展的不满以及价值观的动摇,标志着一种从积极参与到消极感受的认知升级。

🌍 **当下社会感受的普遍性与“世界之痛”的流行**:作者指出,现代社会充斥着各种灾难信息和攀比现象,技术变革也带来了存在性的焦虑,导致个体内心混乱,对现实的感知变得模糊。在这种背景下,“Weltschmerz”(世界之痛)这一概念的流行,被视为一种对普遍存在的“焦灼与无力感”的总结和慰藉,表明这种情绪并非孤立的个人体验,而是具有时代共性的感受。

⏳ **历史情感的延续与新浪漫主义的可能**:文章通过对比两百年前欧洲在工业革命和政治动荡下的浪漫主义思潮,提出当下是否也在酝酿一种新的浪漫主义形式,以应对失控的世界。作者认为,尽管时代背景不同,但个体感伤和厌倦作为时代基调的内在情感具有延续性,这为理解当下社会情绪提供了一个历史的视角,并引发了对未来文化应对方式的思考。

原创 许知远 2025-09-10 10:17 北京

我喜欢这个词。

Weltschmerz,这个德语词该怎样理解?“世界之痛”,按照一本词典的解释,它意味着“一种对世界现状感到悲伤与缺乏希望的情绪”。

我记得自己上一个让我着迷的德语词是Zeitgeist,“时代精神”。那还是二十多年前,我刚从大学毕业,成为一名年轻的记者,一心要以评论世界为业。那也是中国崛起的前夜,处处洋溢着拥抱世界的热情。

在采访西方企业家与学者时,我常以Zeitgeist问他。我单纯的相信,每个时代都有其特定的精神,有些是启蒙的时代,有些是诗歌的时代,有些时代则被摇滚乐或是商业组织定义。

我并不了解这个词更深的意涵,却喜欢它因模糊而无所不包的感觉。似乎一个庞杂无序的世界,突然有了轮廓,你可以体验它、概括它、拥抱它。你可以说1906年代的Zeitgeist的代表人物是鲍勃·迪伦,史蒂夫·乔布斯则是21世纪初的时代精神。

在我心中,彼时的中国也是时代精神重要组成。一个成为世界工厂、更为开放的中国,将给时代带来一种新的活力。而我这一代人,也将参与塑造新的时代精神。

我忘记了自己是怎样对Zeitgeist失去兴趣的。它与年龄有关,那股青年时代天然的乐观与武断,总会散去。它也于历史变化有关,你逐渐发现,历史并非朝你期待方向发展,反而大步倒退,你曾相信的价值观分崩离析,对与错、黑与白的边界不仅模糊,甚至颠倒过来。

比起Zeitgeist代表的某种参与感,一种无力感变得更为真切。它不仅存于外部环境,也在内心渐渐弥漫。你不再需要拥抱世界,世界前所未有的向你涌来,通过小小的手机屏幕,各种政治的、经济的、自然的灾难令你猝不及防;而更漂亮、富有、聪明的人则时时出现在你面前,令你自惭形秽。你发现,多么无耻的勾当,也总被原谅;不断加剧专断与暴力,并没有任何制衡。崭新的技术变革,则让你的存在本身都变得可疑。你自己内心,亦充满混乱。你无力改变现实,甚至不知道怎么理解现实。

这个时候,Weltschmerz进入我的视线。据说,它来自于1823年的一部小说,描述一种独特的悲伤,这悲伤不仅来自个人不幸,也来自对整个世界的不幸的感受。我在一篇网络文章上读到这个词,作者惊异的发现,在如今的社交媒体上大为流行。我不确信文章的来源,却自觉的接受了它。如今,知识以一种五花八门、碎片的方式被吸收,你能辨清chatgpt的回答,是有哪些引用、抄袭或拼凑构成的吗?还是说,我们的知识系统从来都是建立于误读、拼凑之上的?

我前所未有的觉得,我的头脑变得混乱,对一切感知都模模糊糊。一种焦灼与无力,也前所未有的清晰、尖锐起来。Weltschmerz这个词,带来某种慰藉,似乎那些模糊又尖锐的东西,被容纳入某个容器。

时隔两百年,世界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样日新月异,表面看似巨变的,内在情感却有着高度的延续性。彼时的欧洲,处在工业革命与政治动荡的裹挟之中,蓬勃的报刊业则将变动带到每个人眼前。浪漫主义变成了对抗手段,从《少年维特的烦恼》到《红与黑》,都传递了这样一种信息——个人的感伤、厌倦至关重要,它也不仅仅属于自己,也是时代的基调。

我不清楚,我们是否也在酝酿一种新的浪漫主义,用以对抗这失控的世界。

阅读原文

跳转微信打开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许知远 Weltschmerz Zeitgeist 时代精神 世界之痛 个人感受 社会情绪 浪漫主义 文化反思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