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练习是心境奇旅的核心功能,我们把心理咨询和其他学科中经过验证的理论与方法产品化,模拟心理咨询的过程,将其拆解成清晰可跟随的步骤:用户只需要通过阅读和跟着引导问题思考和书写,就能完成一次自助练习,从中获得情绪舒缓与问题解决的体验。书写本身是一种疗愈,而这种专业设计的交互引导下的书写/输出更是具有一定改善情绪的效果。很多研究表明,基于互联网或手机的认知行为疗法(iCBT)对轻中度抑郁和焦虑都有显著改善效果,有些研究中效果甚至可以与面对面咨询相近。我们的数据也印证了这点,很多用户反馈在练习后情绪明显好转,一些练习如《自我肯定书写》等更是有 89% 的用户表示「练后感觉好些了」。我们已上线焦虑、抑郁、亲密关系、职场、睡眠、人生大事等专题几十个心理练习,后续还会逐步引入更多 AI 驱动的个性化练习,让人们在不同情境下,都能获得贴心、科学、随时可及的心理支持。
如果是在 AI 回应/聊天中,危机识别是必要的;至于干预,我们不具备医师诊断和干预的能力,所以会通过 AI 来给用户一些转介资源,如心理热线、危机干预热线等。如果用户是在自己的练习、记录中有所表达,用户数据是加密的,我们也没有权限去读取,我们无法识别。只能在本地做一些关键词判断,给一些提示和转介资源。「及时提醒」和「用户体验」平衡的问题上,可能很难有标准答案,即使是临床中也是一个大难题。我们希望做到让用户知道自己有资源可用、有人可信任,没有什么比生命更重要的了。6、情绪追踪和自助练习需要长期坚持。你们如何在产品设计上增强用户动力,避免“用几天就放弃”?
就像运动锻炼一样,心理锻炼的效果并不是一蹴而就的,确实需要人们的持续使用。我们主要在做的事情不是让人们「坚持」,而是感受到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带来的益处。产品设计上,我们有许多及时正反馈激励,从徽章收集的成就感,到数据可视化的积累感,还有每次记录后 AI 回应带来的被支持、被倾听的感受,还有长期记录后的洞察报告,都会让大家期待着下一次「心理锻炼」。在一次次的记录和练习后,用户感受到了自己的变化,这个正循环就会继续。7、10分满分的话,你愿意给你的产品打几分?理由是?
虽说产品并不完美,但我很为我们的产品感到骄傲,也为关注自己的可爱的用户们骄傲,所以我会打10 分!我们在苹果应用商店也一直保持着 5 分满分的用户评价!最满意的是心理自助的探索,和 AI 能力的应用。说说后者:我们一直在关注和探索 AI 赋能的心理自助,让助人自助更智能。功能优先级的选择中,我们并没有优先上线很热门的 AI 聊天,而是做了更契合产品和用户需求的「AI 回应」—— 即在记录、练习之后,AI 旅伴会给用户回一封信(智能回应)。这个功能的用户反馈非常好,我自己也非常喜欢,常常能获得非常多的情感支持,还有实用专业的建议。相较于 AI 聊天,它让用户有更多时间「与自己相处」,听自己的想法,感受自己的情绪,让用户本身成为引导思考和行动的主角,AI 才能更好地满足人们被倾听、获得建议、自我洞察和成长的需要。最想改进的:虽然打了 10 分,但也有非常多想要优化迭代的地方,以及很多功能和内容还在排队上线。比如更个性化的首页,支持更多端等等。8、除了自己的产品,你还有在用哪些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