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中国地铁城市的排名,似乎正在发生一个微妙的变化。
先说结论:今年前8个月,深圳地铁无论是客流量还是进站量,都实现了对广州的反超,晋级第三城。
但这并不意味着广州的城市活跃度出了问题,因为广州的人口增长、市场主体增长,仍然是如日中天的态势。
比较可能的原因有两个,一是“电鸡”的强势分流,二是深圳的人口增长更快。
01
罕见一幕,深圳地铁客流量反超广州
近日,交通运输部发布了“2025年8月城市轨道交通运营数据速报”, 有两个指标备受关注,一个地铁进站量,另一个是地铁客运量。
从地铁进站量来看,排名依次为:上海(18033万人次),北京(17023万人次),深圳(16948万人次),广州(15443万人次),成都(10343万人次)。
从地铁客流量来看,排名依次为:上海(32338万人次),北京 (31059万人次) ,深圳(30013万人次),广州(28899万人次),成都(18404万人次)。
有人可能会问,这两个数据有何区别?
地铁进站量是 一人一次,计算的是 “有多少人坐地铁”,常用于衡量出行规模与城市活跃度;地铁客运量是进站量+换乘量,计算的是 “线网被使用的总人次”,常用于衡量地铁的运营强度。
从两个指标来看,深圳都实现了对“第三城”广州的反超,勇夺全国第三,这说明深圳无论城市活跃度,还是地铁系统的运营强度,都冲到全国TOP3的水平。
深圳地铁目前的运营里程为595公里,排在北京、上海、广州、成都之后,但考虑到深圳面积只有1997平方公里,大约只有上海的1/3、广州的1/4、杭州的1/8,这意味着深圳地铁的地均密度是全国最高的。
所以,如果看地铁客流强度,即每天每平方公里的客运量,深圳更是达到1.63万人次,稳居全国第一,排在第二的是广州,为1.25万人次,排在第三的是上海,为1.2万人次。
有人总结,深圳地铁拿下两个第一、两个第三,两个“第一”分别是指地铁密度与客流强度,两个“第三”是指地铁客运量与地铁进站量。
而就在去年,深圳地铁无论是客运量还是进站量,都排在第四。从统计数据来看,2025年开始,深圳地铁进站量显著提速。
如上图所示,五大城市今年8月的进站量,只有广州、深圳同比是增加的,而北京、上海、成都都是下降的。
2025年8月,上海地铁进站量相比去年同期减少105万人次;北京地铁相比去年同期减少955万人次;广州地铁相比去年同期增加189万人次;深圳地铁相比去年同期增加904万人次;成都地铁相比去年同期减少319万人次。
如果回顾近半年(3月-8月)的进站量,北京、上海、成都三大城市的地铁进站量同比也都是下降的,而深圳、广州却是上升的,这说明广东核心城市的活跃度在全国几乎是独一份的存在。
尤其是深圳,今年以来坐地铁的人数显著增长。
以今年8月为例,深圳地铁进站量同比增加904万人次,相当于每天增加30万人次坐地铁,远超其他城市。
02
深圳客流为何猛增?
分析认为,一个原因是人口增长了,2024年,深圳常住人口增加19.94万人,增量在主要城市中排名第一,地铁客流也印证了这一点。
常住人口还是一个比较保守的统计口径,据深圳特区报等媒体报道,2024年末,深圳社区登记总人口为2237.88万人,同比增加74.11万人,每天实时生活在深圳人口则超过2300万。
另一个原因是城市活跃度提升了,有论者认为,每新增一次刷卡进站,背后可能是增加了一个就业岗位、一笔真实的消费、一次商务洽谈、一次旅游来访……
今年以来,深圳经济保持了较好的韧性,上半年GDP增速5.1%,名义增速5.9%,均在主要城市中位居前列。
另外,深圳上半年新设企业17万户,同比增长13.7%,其中外资企业的增幅高达51.5%,这印证了深圳经济的活跃度。
03
广州怎么了?
写到这里可能有人会问,广州呢,为什么地铁客流量会被深圳反超?
首先,广州地铁也不差的,刚才已经给大家看过数据,今年以来五大城市的地铁进站量,只有广州和深圳是增长的,只是深圳增长得更多。
第二,广州的城市活跃度,没有任何问题,根据国家邮政局发布的2025年7月份的邮政行业运行情况,今年1-7月,广州快递处理量累计完成130.3 亿件,稳居全国第一,相当于深圳1.8倍、上海的2倍、北京的2.7倍。
如此巨大的快递业务量,充分印证广州拥有恐怖级的人口基数、网店经济与民间活力。
另据据广州日报报道,8月15日,广州经营主体总量正式突破400万户,跃升至全国城市第三。其中企业数量突破260万户,占市场主体的比重提升至65%,企业占比仅次于上海、北京,稳居全国主要城市第三。
2025年1-7月,广州全市新登记市场主体54.84万户,同比劲增57.30%,这说明什么?企业主正在用脚给广州疯狂投票啊。
无论是看市场主体的总量还是看增速,广州的城市活跃度、经济活跃度都是如日中天的状态。
所以,广州地铁客流量被深圳反超,与城市活跃度、经济活跃度的关系不大。
更有可能的原因是“电鸡”的强势分流。
根据《2024年广州市交通发展年度报告》,截至2024年底,广州电动自行车的累计上牌总量达到576万辆,同比增长28%;在广州,电动自行车日均骑行量达到903万人次,同比增长8.9%。
而同期广州地铁(不含有轨电车)的日均客运量为887.92万人次,这说明什么?在广州骑“电鸡”的人,首次超过了坐地铁的人。
“电鸡”分流地铁,并非广州一个城市的现象,但广州“电鸡”的管理难题,比同类城市更突出一点,似乎也是大家的一个共同感受。
当然,以上数据只是今年前8个月的,深圳地铁能否坐稳第三城,还需要继续观察,等到2025年全年数据出炉之后,咱们再来分析。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城市战争”,作者:萧与,36氪经授权发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