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總匯 - 國家地理雜誌中文網 09月12日
緬因外海大白鯊新發現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國家地理攝影師布萊恩·史蓋瑞在緬因州外海拍到大白鯊,距離約1.2公尺。雖然過去有紀錄,但這是首次拍下水中大白鯊。緬因灣大白鯊數量增加,與保育法規和溫度上升有關。專家表示人類被攻擊風險低,建議保持警覺與鯊魚安全共處。

🐋 國家地理攝影師布萊恩·史蓋瑞在緬因州外海拍到大白鯊,距離約1.2公尺,這是首次拍下水中大白鯊。

📊 緬因灣大白鯊數量增加,與1972年《海洋哺乳動物保護法》及1997年後的加強管制有關。

🌡️ 緬因灣海水表層溫度上升,全球暖化導致北方水域變得更適合大白鯊活動。

📱 目擊通報變多可能因現代人手機普及和海上活動增加,而非數量真實增長。

🛑 專家指出人類被大白鯊攻擊風險低,建議保持警覺,避免單獨游泳或靠近海豹/魚群。

國家地理雜誌攝影師布萊恩・史蓋瑞(Brian Skerry)在水下投入超過1萬小時,但這是他第一次在緬因州外海拍到大白鯊。

國家地理雜誌探險家兼攝影師布萊恩・史蓋瑞(Brian Skerry)在與那龐然大物對上眼的瞬間,他立刻知道是什麼東西也正凝視著自己,他說:「那不可能會認錯的。」

那是一隻接近3公尺長的大白鯊,當時距離史蓋瑞只有約1.2公尺。

雖然在發報器的協助下,美國緬因州外海過去已經有過大白鯊出沒的紀錄,但史蓋瑞認為,這是第一次有人在這裡拍下水中大白鯊的照片。史蓋瑞大約從50年前起就在這片海域潛水,迄今累積了超過1萬小時的水下拍攝經驗,記錄了無數海洋生物水上與水下的身影。

曾經罕見的大白鯊,如今在緬因灣(Gulf of Maine)數量大增。這片海域南起美國麻州(Massachusetts)的鱈角(Cape Cod),一路向北延伸到加拿大新斯科細亞省(Nova Scotia)。雖然大白鯊數量成長,讓人們更容易在周遭海域目擊或拍攝到牠們,但專家表示,人類遭到大白鯊攻擊的風險仍然很低。

短暫的邂逅

史蓋瑞與大白鯊擦身而過的那天是7月8日。「大概只有三分鐘吧,」史蓋瑞說:「然後牠就消失了,我們再也沒見過牠。」

幸好,他的相機沒有錯過這次邂逅。史蓋瑞拍下了一張他認為是青年大白鯊的照片,相片中牠的嘴巴微微張開,白色腹部在詭譎的綠水中閃閃發亮;照映在海面的倒影漂浮在他的上方,宛若一道神聖的光環。「大白鯊一直都在這裡。」波士頓新英格蘭水族館(New England Aquarium)的海洋生物學家約翰・奇澤姆(John Chisholm)說,並表示這是他在緬因州看到第一張確認的大白鯊水下相片。

在緬因灣過去的漁業資料中,早就有過大白鯊的紀錄,考古學家也曾在此發現1000年前的鯊魚牙齒。然而在1970與1980年代,或許是受到戰利品式的釣魚(trophy fishing)風潮與商業混獲影響,這個地方的大白鯊族群數量銳減了約73%。

直到1972年,《海洋哺乳動物保護法》(Marine Mammal Protection Act)通過,透過法律保護了海豹──間接保護了大白鯊重要的獵物來源。

時間跳轉20年後,美國國家海洋漁業局(National Marine Fisheries Service)從1997年開始加強管制,甚至在部分情況下禁止捕捉鯊魚;2005年,麻州更禁止擁有與販售要價不菲的鯊魚翅,進一步加強對鯊魚的保護。如今,相關保護措施已涵蓋整個西北大西洋,在美國水域內捕捉、持有或擁有大白鯊都是違法行為。

這些保護政策成功讓大白鯊族群逐漸復甦──科學家在2012年至2023年間,於緬因州海域辨識出超過100隻大白鯊個體。

伍茲霍爾海洋科學研究院(Woods Hole Oceanographic Institution)海洋掠食者研究小組的助理科學家卡姆林・布勞恩(Camrin Braun)指出:「我們現在在鱈角看到的海豹和大白鯊數量,比過去印象中的還要多很多。」並表示,自己從沒有聽過有人曾在緬因州拍到類似的大白鯊照片。

布勞恩補充道,緬因州曾在2020年發生該州史上第一起致命鯊魚攻擊事件,讓大眾意識到:原來大白鯊早就在緬因州外海活動。

一張照片,能透露什麼消息?

緬因州近海的大白鯊數量增加,是否與海水表層的溫度上升有關呢?

緬因灣的升溫速度冠絕全球97%的海域,布勞恩說:「這裡堪稱是全球暖化的熱點。」

儘管升溫的海水可能讓過去太冷、不適合幼鯊生存的北方水域變得更適合大白鯊活動,但奇澤姆認為,數量回升更可能的原因是源自保育法規發揮了效果。

至於目擊通報變多?也可能只是因為現代人手一機,又經常在海上活動、拍攝而來。奇澤姆回憶,20年前他可能要花上好幾天、幾個禮拜,甚至數年才能確認一筆鯊魚出沒紀錄;但如今他透過「Sharktivity」應用程式,每天就能收到幾十件通報。

雖然大白鯊因為相機再次浮出水面,但專家指出,這不代表新英格蘭海灘的遊客需要害怕下水。

奇澤姆表示,連開車去海邊路上發生意外的機率,都比在海裡被鯊魚咬到還高。

史蓋瑞則認為,只要人們保持警覺就能與鯊魚和平共處。「就像阿拉斯加(Alaska)的居民走進森林時,會留意可能會遇到灰熊一樣。」史蓋瑞說:「即使不會想游上前去擁抱牠們,我們也可以學會欣賞這些野生動物。」

奇澤姆提醒道,如果想與鯊魚安全共處,務必注意幾項水中行為,例如不要單獨游泳、不要在混濁的海域下水;看到海豹或魚群時,也應該避免下水;更少在黎明或黃昏等時段游泳,此外「也別在水中製造太大的騷動⋯⋯那可能會吸引鯊魚。」

身為海洋食物鏈的頂級掠食者,鯊魚對維持海洋生態健康至關重要,但牠們所面對的人類威脅,其實遠遠大於人類與之相遇時的風險。史蓋瑞指出,人類每年宰殺超過1億隻鯊魚,並說道:「真正讓人害怕的,是一片沒有鯊魚的海洋。」

 

延伸閱讀:新發現:為了偷襲獵物,大白鯊可能會改變體色!/ 鯊魚竟然也吃素?!

 

#大白鯊

#布萊恩.史蓋瑞

#鱈角

#緬因州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大白鯊 緬因州 國家地理 海洋保育 全球暖化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