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總匯 - 國家地理雜誌中文網 09月12日
马铃薯的起源:一段跨越百万年的植物之恋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一项发表在《细胞》期刊上的新研究揭示了现代马铃薯的基因起源。研究发现,大约800万至900万年前,古代番茄的近亲与另一种名为Etuberosum的植物发生杂交,产生了世界上第一颗马铃薯。这次“植物之恋”结合了双方的基因,创造出了能够发育出厚实、富含淀粉块茎的特性。科学家们正致力于利用这一发现,开发出更健康的马铃薯新品种,以种子繁殖代替块茎无性繁殖,从而清除有害突变,降低疾病风险,并帮助马铃薯适应新的生存环境,例如安第斯山脉的高地。

🥔 马铃薯的诞生源于一次跨越千万年的植物杂交事件。研究表明,大约800万至900万年前,古代番茄的近亲与Etuberosum植物支系发生基因重组,结合了双方的遗传优势,创造出能够形成块茎的全新物种——马铃薯。这一演化过程为我们今天所熟知的淀粉质根茎蔬菜奠定了基础。

🌱 现代马铃薯的繁殖方式(块茎无性繁殖)积累了有害突变,使其植株脆弱易染病。例如,历史上著名的爱尔兰马铃薯大饥荒就凸显了单一基因库带来的风险。因此,科学家正努力开发能够通过种子进行有性繁殖的马铃薯,这有助于清除有害突变,提高植株的抗病性和适应性。

🌍 马铃薯块茎的形成是适应环境变化的演化策略。古代番茄偏好温暖干燥,Etuberosum偏好寒冷潮湿。当南美洲安第斯山脉隆起,创造出寒冷干燥的新环境时,杂交产生的马铃薯(马铃薯节)因其块茎储存能量的能力,成功适应了这一新栖息地,并得以广泛传播。

🧬 科学家正探索利用番茄作为“基因平台”来改良马铃薯。由于番茄本身携带的有害突变较少,研究人员计划将从番茄中获得的有利基因重新引入马铃薯,或者通过人为杂交,使马铃薯能够产生种子,从而更有效地清除有害突变,培育出更健康、更具生产力的马铃薯品种。

新研究追溯馬鈴薯基因的源頭,發現這種受歡迎的根莖類蔬菜源自百萬年前一場短暫的植物之戀。

你分得出番茄和馬鈴薯有什麼不同嗎?這聽起來有點荒謬,但它們之間的關係可能比你想像中更密切──事實上我們能有好吃的馬鈴薯,還真是拜番茄所賜。

刊登在《細胞》(Cell)期刊上的新研究追溯了現代馬鈴薯的基因起源,結果顯示,在距今800萬到900萬年前,古代番茄的親戚與另一種古代植物雜交,產生了世界上第一顆馬鈴薯。這段植物戀情創造出的基因組合,能發育出厚實、富含澱粉的塊莖──我們熟悉且熱愛的馬鈴薯就此誕生!

怎麼找出馬鈴薯祖宗十八代?

馬鈴薯不只是美味的食材,更是世界第三大主食。只需要將部分塊莖埋入土中,就可以再長出另一株與親本一模一樣的複製體──只不過,這一招會隨著時間累積有害突變。

現代馬鈴薯含有許多導致植株脆弱的突變。參與此次研究的中國農業科學院深圳農業基因組研究所(Agricultural Genomics Institute at Shenzhen)的基因體生物學家黃三文(Sanwen Huang)表示:「我們想清除這些突變。」他正致力開發有害突變更少且能用種子繁殖的馬鈴薯──現代馬鈴薯是做不到這一點的。

有愈多馬鈴薯能用種子繁殖,科學家就愈有機會移除有害突變,降低複製株染病的風險。畢竟,席捲愛爾蘭的馬鈴薯大饑荒(Irish Potato Famine)殷鑑不遠。

馬鈴薯屬於茄屬(Solanum)的植物,這一屬的其他成員包含番茄、茄子和辣椒等等。參與研究的倫敦自然史博物館(Natural History Museum)植物分類學家桑德拉.納普(Sandra Knapp)解釋:「茄屬是擁有超過1000個物種的開花植物類群。」

納普對茄屬物種彼此的關係很感興趣,因此與黃三文攜手合作。她表示:「黃三文對馬鈴薯有興趣,我們對茄屬很好奇──我們意識到在這之間有一些有趣的東西。」

研究團隊使用全基因體序列,以六種馬鈴薯物種建構親緣演化樹,並與其他21種茄屬物種一起分析;研究團隊還比較了另外128個基因體,以確定馬鈴薯物種與其他物種的親緣關係。

結果顯示,馬鈴薯既與番茄支系相關,也與另一群稱為Etuberosum的茄屬支系相關。納普說:「Etuberosum是個很小的演化支系,只有三個物種。」

單看地面上的部分,Etuberosum跟馬鈴薯沒什麼兩樣。但與現代馬鈴薯不同的地方是,不論在古代還是現代,Etuberosum與番茄都無法產生「塊莖」。

但是當古代的番茄與Etuberosum經過多年雜交、產生支系「馬鈴薯節(Petota)」後,一切都不一樣了。這個新支系開創了「塊莖」這個構造。

馬鈴薯的科學

既然古代番茄和Etuberosum都無法產生美味的塊莖,那為什麼馬鈴薯節可以?科學家發現,這個新支系從番茄與Etuberosum兩個支系的祖先個別繼承了一些基因,才有後來強壯的馬鈴薯。舉例來說,古代蕃茄貢獻了SP6A基因,負責讓地下莖膨大(也稱塊莖化,tuberization);古代Etuberosum則帶來IT1基因,能調控塊莖生長。

這個基因組合出現得正是時候!納普指出,番茄支系的植物通常偏好炎熱乾燥的環境,而Etuberosum支系則喜歡寒冷潮濕。而在大約1000萬年前,南美洲西海岸的安地斯山脈正漸漸隆起。

竄起的山脈創造出寒冷但乾燥的環境。納普解釋:「〔馬鈴薯節的塊莖能儲存能量〕,讓這些新植物能拓展到安地斯高地的新環境」。

馬鈴薯的未來

未參與此次研究的哈佛大學演化生物學家詹姆斯.馬勒特(James Mallet)指出,雜交通常沒什麼好結果。

「把基因弄得一團糟不是什麼好主意。」馬勒特說:「但是,偶爾會得到在各譜系內演化不出來的奇特基因組合──就像重新擲骰子一樣。」而且在這個基礎之上,如過有新的棲息地可以生存,這些新組合可能帶來重大差異,甚至產生新物種。

而新物種確實出現了,迄今共有107種野生馬鈴薯物種。

瑞士伯恩大學的演化生態學家奧勒.西哈根(Ole Seehausen)表示,這項研究首次證明「塊莖」這個演化的重大發明,是由兩個物種雜交而得;並指出塊莖本身的特性,或許保住了馬鈴薯在基因重組後一命。

雖然光靠塊莖的無性繁殖,不利於對抗對疾病,但這也意味著新的「馬鈴數節」不需要透過有性生殖來傳宗接代。西哈根指出,這套自我複的能力「讓無法有性生殖的雜交譜系仍有辦法生存下去」,直到恢復繁殖力為止。

黃三文希望透過從番茄到馬鈴薯演化之路的新理解,培育出更健康的馬鈴薯植株。譬如可以用番茄植株作為新基因的平臺,再將它們重新引入馬鈴薯,黃三文表示:「因為番茄基本上沒有有害突變。」

最終,黃三文希望透過人為雜交讓馬鈴薯產生種子,進一步幫助我們的薯條把有害突變清乾淨。

 

延伸閱讀:狼如何演化成狗?古代化石帶來有趣的線索 / 世界上最古老的乾酪是用什麼做的?讓木乃伊偷偷告訴你

#馬鈴薯

#番茄

#物種雜交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马铃薯起源 植物杂交 基因组学 演化生物学 农业基因组学 Potato Origin Plant Hybridization Genomics Evolutionary Biology Agricultural Genomics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