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珊瑚長期監測報告指出,受全球大規模珊瑚白化、風暴、棘冠海星等因素影響,大堡礁的硬珊瑚覆蓋率大幅下降,三個區中有兩個創下39年來最嚴重下滑紀錄。

大堡礁南區今年創下AIMS觀測39年來硬珊瑚覆蓋率下降最快的紀錄。圖為南區的Pompey Reef No.1,雖受珊瑚白化影響,仍顯示出多樣性。圖片來源:AIMS | LTMP(CC BY 4.0)
南區最嚴重 減少1/3珊瑚
大堡礁位在昆士蘭海岸,綿延約2300公里,是聯合國科教文組織(UNESCO)的自然遺產名錄。因珊瑚白化的威脅,曾兩度處於列入「瀕危世界遺產」名單的邊緣。在努力復育下,2022年有兩個區域的珊瑚覆蓋面積均創下新高。
但在2024年,大堡礁再度面臨嚴重的珊瑚白化。澳洲海洋科學院(Australian Institute of Marine Science,AIMS)8月發布長期監測報告,發現三大區均呈現明顯下降,其中兩個創下有觀測紀錄以來最大降幅。
AIMS監測大堡礁的珊瑚生態長達39年,他們將大堡礁分北中南三區進行調查。結果顯示,北區珊瑚覆蓋率從40%降至30%,減少近1/4,創有紀錄以來最大降幅,但覆蓋率仍在長期平均值之上。
中區的降幅為14%,相對和緩。最嚴重的南區減少30.6%,是有紀錄以來最大降幅。

AIMS長期監測大堡礁珊瑚以來,北區(左)、中區(中)、南區(右)硬珊瑚覆蓋率的變化。圖片顯示,今年三個區域都嚴重下降,但整體仍在平均值上下。圖片來源:AIMS
幸而過去兩三年間,大堡礁的珊瑚覆蓋率處於高點,所以雖然跌幅驚人,整體而言,仍處於長期的平均水準。然而,波動幅度過大,也非好現象。
AIMS長期監測計畫主管艾斯理(Mike Emslie)表示,過去珊瑚覆蓋率的變動相對和緩,近幾年卻發現,覆蓋率在短時間內從歷史最高值變到最低值,波動幅度變大,反映出大堡礁的珊瑚生態系正處於壓力之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