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头图、封面摄影@陈金武
在中国辽阔的大地上,
位于不同地势阶梯的转换地带,
往往会造就山河奇观。
阶梯转折所行成的“棱”,
既是地貌最多样、生态最丰富的区域,
也是地质演化的天然博物馆,
还是文明交汇的史诗现场。
“棱”上多美景。
因为“棱”所在的区域,
正是地壳在内力作用下剧烈变化的地方,
这里或断裂沉陷成谷成壁;
或挤压抬升成山成岭,
形成了“大起大落”的本底。
只有大起大落,
山才能怒,水才能急。
“大起”的高山,
雪吻蓝天,冰乳大地;
“大落”的河流,
撕山成谷,断水为瀑。
甚至溶洞也因“大起大落”的地势,
才能既深又长。
美景之棱线与南北分界线,
碰撞出一个“神武峡”
中国的地势阶梯有三个,
那么棱线就有两条,
两条棱线上有无数美景。
一条棱线即青藏高原的边缘线,
在第一阶梯向第二阶梯过渡的“棱”上;
▼ 神农架林区。摄影@杨孝
既然有这样一条线区隔着东与西,
那有没有一条线区隔南与北呢?
秦岭—淮河线,
中国南北方的自然地理分界线。
说是“线”,
其实它也是一个“带”,
即“中国南北过渡带”。
它是由
西部的秦岭—大巴山系与东部的江淮地区组成。
秦岭—淮河线划分了中国的亚热带与暖温带,
在这条线的南北两侧,
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都有明显差异,
“南稻北麦”、“南船北马”说的就是这种差异。
▼ 神农架大九湖。摄影@李群
在湖北,
这两条史诗级的巨线相交了,
碰撞出了一流的景观:
它北起秦岭与大巴山过渡地带的武当山,
经大巴山脉最高峰神农顶(属于神农架),
向南延伸至我国第一长河切出的
最大喀斯特峡谷——长江三峡,
至此它还不满足,
又在长江以南赓续出一片以恩施大峡谷
为代表的喀斯特地貌奇观。
▼ 恩施七星寨玉笔峰。摄影@陈小林
中国大地在这里完成地势转换和南北之变,
所以这里诞生了优美奇绝的自然景观:
高山深谷、奇峰秀岭、长河飞瀑、
幽涧流泉、峰丛石林、古木奇花、
珍禽异兽……应有尽有。
自然环境的差异性,
又孕育了这里多元丰富的人文景观,
“武陵民族走廊”的存在,
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构筑发挥了巨大作用。
这片区域,
我们以“神”(神农架)—“武”(武当山)—峡”
(长江三峡与恩施大峡谷)命名:
神武峡
神农架:
秦巴深处的生命秘境
▼ 群山之间的生命秘境。摄影@徐庆先
▼ 大巴山脉最高峰——神农顶。摄影@蒲玉书
▼ 阳光穿过冷杉林林冠,洒向山谷。摄影@李群
▼ 高21米的神农氏巨型雕像。摄影@张卫国
▼ 川金丝猴是神农架的明星物种。摄影@李书航
武当山:
道法自然的全球典范
▼ 浮于云海的武当之颠。摄影@范学锋
▼ 武当山紫霄宫。摄影@徐增林
▼ 武当山大大小小山峰共百余座。摄影@范学锋
▼ 武当山太子坡,又名复真观。摄影@范学锋
▼ 武当山金顶的太和宫。摄影@黄友平
长江三峡:
穿越古今的美学史诗
▼ 湖北境内的西陵峡。摄影@郑坤
▼ 航拍湖北西陵峡水域。摄影@郑家裕
▼ 兴山县昭君镇昭君村。摄影@唐景淇
▼ 三峡纤滩上的深深纤痕。摄影@郑云峰
▼ 三峡的垂直之美。摄影@王正坤
恩施大峡谷:
喀斯特地貌的巅峰之作
▼ 恩施:世所罕见的天坑博物馆。摄影@税晓洁
▼ 恩施大峡谷。摄影@覃光辉
▼ 屏山峡谷,世外桃源。摄影@冯光平
▼ 恩施州利川市文斗镇的落溪天坑。摄影@税晓洁
恩施大峡谷实在是一块最神奇的地方,
谷中深穴幽洞千奇百怪,
整个风景区的地下,
几乎是“百孔千疮”。
英国、法国的探险家们赞不绝口,
这里有“天下第一流的魔幻式的洞穴世界”。
武陵民族走廊:
民族文化璀璨如星河
▼ 唐崖土司城遗址航拍。摄影@文林
▼ 从清江画廊逆江而上,是武落钟离山。摄影@文振效
这一带史前有“三苗”,先秦有“巴濮”,
▼ 上图:苗族姑娘。摄影@王俊。下图:利川灯歌。供图@湖北省民族歌舞团
▼ 恩施土家族姑娘。摄影@文林
▼
“中国最美山路”之屏山峡谷段。摄影@唐雪琴
End
文章根据《中国国家地理—湖北神武峡特刊》相关内容和《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社长兼总编辑李栓科在2025湖北文旅京津冀地区推介会发言稿整理。
《中国国家地理—湖北神武峡特刊》
正式上市,敬请关注。
欢迎在评论区留下关于湖北神武峡地区的评论,神农架、武当山、长江三峡、恩施大峡谷任选其一即可,点赞数前30名的精彩留言,我们免费赠送一顶《中国国家地理》遮阳帽,活动截止2025年9月15日18:00。
文章原文
